完善体系,加强监管 全面提升保山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体系,加强监管全面提升保山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
作者:吴建丽段才德谢飞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9期
摘要:阐述了近年来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O引言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
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保山市不断加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生产源头和消费市场的监管,把农产品质
量安全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大幅
度提升了全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1 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效1 1 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市级成立了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五县(市、区)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72个乡镇成立了乡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层层得到落实,级级得到监管,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服务能力。
1 2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进
一步加强
一是成立了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测试综合中心,并通过了双认证。
二是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了检测车,其中龙陵县检测站已逦过了双认证。
三是72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部建立了快速检测室。
各级检测机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
1 3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保山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县(区、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进一步壮
大农业执法队伍,农业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
1 4 “三品一标”品牌进一步提升
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企业(单位)84家、
产品150个、产量79.52万t、基地面积34.35万hm2。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基地认定
50家,产品62个,产量25.419万t,基地面积19.78万hm2;绿色食品认证20家,产品65个,产量1.452万t,基地面积1.23万hm2;有机食品认证8家,产品16个,产量0.7万t,基地
面积2 066.67hmz;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7家,产品7个,产量51.9万t,认证面积
13 .17万hm2,羊8万头,猪6.5万头。
1 5农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一是蔬菜水果农残快速检测。
2016年全市共抽检了15 758个蔬菜水果样品,合格率
98.99%。
(其中,蔬菜样品11 620个,合格率为99.03%;水果样品4 138命,合格率为
98.89%),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抽样地点涉及五县(区、市)的22个城区农贸市场及乡镇
集市、16个蔬菜生产基地、9个超市及4个蔬菜批发市场。
二是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
2016年
云南省农业厅在保山市五县(区、市)开展例行监测抽样4次、监督抽检2次、茶叶风险评估
检测抽样1次,共抽取样品250个,其中,蔬菜190个,合格率99.2%;茶叶样品10个,合格
率100%。
三是绿色、有机食品抽检。
201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我市获得认证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在昌宁县、腾冲市、隆阳区共抽检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7个,样品16个,合格率100%。
1 6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
通过各项整治工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的开展,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农业从业人员以及广大的人民众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消费者健康、文明
消费意识明显增强,生产与市场逐步规范,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保山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在的问题2 1监管能力不足
市、县、乡各级都成立了监管机构和检测机构,但大都是“挂、靠”性质,人员不足,更
没有专职人员,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无洼实现抽检分离。
一些乡镇监管机构有名无实,开展不了监管服务工作。
2 2检测能力不足
目前市级检测中心及龙陵县检测站通过了双认证,但由于没有专业的、专职的检测人员,
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他县级检测机考核认证工作滞后,目前只能做定性检测,不能为
执法监管提供处罚依据;多数乡镇检测室不能正常运行规范检测。
2 3监管经费不足
到目前为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经费尚未依法列入地方财政专项预算,各级监督抽
查和例行监测工作难依法开展。
2 4产地监管不足
家庭农户为主的“小散弱”的生产经营方式,产地监管困难,制约着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
高毒农药的市场空间不同程度存在,违规使用农药时有发生。
2 5监管制度不足
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人制度滞后,有待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有待提升。
3完善体系,加强监管3 1 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责任
全面落实政府负属地管理责任、职能部门负监管责任、生产经营主体负第一责任、农科单
位负技术推广责任,媒体负宣传论监督责任的工作机制,把农产品监管、执法和监测经费列入
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
3 2健全完善监管体系
全面推进县、乡两级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按照机构队伍、职能职责、设施装备、制度机制、标讽档案“五个规范化”的要求,全面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乡镇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站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
充实各级监管力量,形成市一
县一乡一村一组的监管网络,做到监管不留死角。
3 3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各级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县级“两认证”步伐。
要充实市、县两级专业检测人员,乡镇监管站检测室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至少配备2名专职监管人员。
加强检测骨干的培训,提高各级检测机构检测队伍能力素质。
3 4强化全程质量安全监管3 4 1 加强生产经营主体监管,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商品收储、运输主体为重点,建立
县域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切实摸清底数,加强分类监管。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审查制度、落实准人退出机制,监测合格率低的要坚决淘汰,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要一票否决,3 4 2加强农产品产地监管。
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产地监管,逐级建立管理台账,有效实
施动态管理。
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控,保护农产品产地安全。
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和
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土壤重金属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试点探索,逐步实现产地的分类、分级管理,稳妥推进直接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划定3 4 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全面推行农药经
营进货查验备案、索证索票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稳步推进农药经营条件审查、经营主
体备案登记、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规范建立进销台账,加强对投人品经销情况的监
督管理,加大高效低毒农兽药推广力度,积极推进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3 5强
化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监管
健全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农业部门与食药蓝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共同建
立落实以产地来源和检测合格证为标识证明的产地准出、市场准人衔接机制。
严格产地准出、
市场准人管理,建立检测标识互通、检测结果互认制度,强化监测、追溯、信用、案件等信息
共享,联合开展监管执法行动,有效实现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管无缝对接,切实维护好从农田
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3 6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及证后监管
建立完善认证补贴激励机制,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整合投入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三品一标”原料基地,打造一批具有过硬品质、过硬竞争力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
严格遵守认证规范和要求,加大证后监管和产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冒用认证标识违法行为,健全退出机制,切实维护“三品一标”的社会公信力和良好品牌形象。
3 7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3 7 1 科学开展例行监测。
依据国家有关检测规范和要求,建立与农业部监测参数对应的检测标准体系;优化利用检测资源,健全监测机制,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数量和频次,为推进科学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3 7 2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突出节假日、中高考、“两会”等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及时排查整治重大风险隐患,确保公众消费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作,要把监管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用“四个最严”抓落实,确保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1] 吴绍灿,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科
技,2012,(sl):75-77.[2] 王磊,谢飞,浅谈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