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系统功率因数现状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电系统功率因数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
我公司用电系统由于功率因数较低,自2008年4月份以来,每月额外多缴纳10-60万元不等的力率电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司目前功率因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功率因数提出建议,以期提高用电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1.调查策划
调研时间:2008年12月18日至1月4日;
调研目的:了解功率因数目前现状以及影响原因,提出改善功率因数的建议;
涉及部门:能源中心。
2.功率因数介绍
2.1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力系统中,需要电源供给两部分能量,一部分将用于作功而被消耗掉,这部分电能将转换为机械能、光能、热能或化学能,被称为“有功功率”。
另一部分能量是用来建立磁场,用于交换能量使用的,对于外部电路它并没有作功,由电能转换为磁能,再由磁能转换为电能,周而复始,并没有消耗,这部分能量被称为“无功功率”。
无功是相对于有功而言,没有这部分功率,就不能建立感应磁场,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就不能运转。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利用率高低的一个参数,目前就国内而言功率因数规定必须介于电感性的0.9~1之间。
2.2改善功率因数的好处
①通过改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供电能力,减少电能损耗。
②藉由良好的功率因数值的确保,可减少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损失,可以使负载电压更稳定,改善电能的质量。
③可以增加电力系统的裕度,挖掘出了发供电设备的潜力。
如果系统的功率因数低,合理地使用无功补偿设备,对调整电网电压、提高供电质量、抑制谐波干扰、保证电网安全运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提高功率因数将减少了用户的电费支出;当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时还可获取电力奖金。
3.目前现状
目前公司10KV高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电容器分布补偿,但由于大型非线性设备的不断投入,如:电弧炉、大型整流设备致使系统谐波不断的增加,导致各站电容器组不能正常使用,不能满足设备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只能从系统中吸取,造成整个供电系统功率因数低。
3.1力率电费
在电费结算中功率因数体现为力率电费,我们收集了2008年1月至12月的力率电费,详见表1:
表1:2008年1月-12月力率电费
注:正数为每月增加电费,负数为每月减少电费(从应交电费中冲减)。
3.2各系统补偿装置运行状况
表2:各系统补偿装置运行状况
3.3 谐波及处理方法
并联到线路上进行无功补偿的电容器对谐波会有放大作用,使得系统电压及电流的畸变更加严重。
另外,谐波电流叠加在电容器的基波电流上,会使电容器的电流有效值增加,造成温度升高,减少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谐波电流使变压器的铜损耗增加,引起局部过热、振动、噪音增大、绕组附加发热等。
谐波污染也会增加电缆等输电线路的损耗。
而且谐波污染对通讯质量有影响。
当电流谐波分量较高时,可能会引起继电保护的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的误动作。
因此,如果系统量测出谐波含量过高时,除了电容器端需要串联适宜的调谐(detuned)电抗外,并需针对负载特性专案研讨加装谐波改善装置。
目前在管材和棒材线路都加装谐波改善装置,其他系统也都串联了调谐电抗。
3.4功率因数计量
目前有两处计量功率因数的设备,分别是在市内一次变电所220KV处,另一计量点是在公司总降变10KV处,一次变功率因数每月抄表一次,总降变功率因数是每两小时抄表一次;结算电费时依据一次变功率因数。
表3:9月-12月系统功率因数
4.影响功率因数的方面
(1)电容器与电抗器阻抗不匹配,对谐波抑制不好,使得部分电容器无法投入使用;
(2)电容器质量差、散热不好;
(3)非线性负载使得电网质量不好;
(4)市内一次变到公司总降变大约15KM,线路传输过程中有一定损耗;
(5)整个系统的补偿不够。
5.实施建议
调查人员通过和相关人员的了解以及目前正在实施一些措施,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处理方法:
(1)针对电容器与电抗器的不匹配,现场人员已经将电抗按照6%的电抗率进行匹配,目前基本实施完毕;
(2)对于质量不好的电容器,能源中心拟重新提报计划采购,到位后更换;
(3)在非线性负载电路加装滤波设备,抑制电容器因谐波而引起的过电流;
(4)尽快将未投入使用的补偿装置投入运行(目前公司二总降变正在建设中,设计中考虑了集中补偿,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集中补偿)。
报告人:梅会
审核人:崔宝良
审定人:卢长征
审批人:王亚平
单位:企划处
时间:二〇〇九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