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德
土地公为土地的守护神,正式名称是「福德正神」,民间俗称有后土、社神、社公、伯公、土地或福神等,于市街、寺庙皆以「福德正神」尊称。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一般百姓都非常重视土地,认为有土地才能栽种五谷,有了五谷才能生存,因此对土地常怀感谢之念,自然就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于是创造出土地神来,把土地当做神明来敬奉了。
周朝时以二十五家为一社,而封王立社未有土也,封王立社后供奉的神明就是土地公,每社要立社坛一所,供奉土地神,以祈五谷丰收。
据传后土是执掌九大州土地的总司神,而土地公则是归于后土属下的一个地方土神,凡是生前有德,死后皆可成为土地神。
所以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
古代的聚落叫做「社」,故称土地神为「社公」,开始较为单纯抽象,后来逐渐人格化,并形成了配偶社公、社母,又称「土地公」、「土地婆」。
是社稷、道义之神。
土地公是所有神明中奉祀率,最高的一位神明。
古时天地之神,均由历代帝王或地方官员奉旨祭祀,称之为春、秋二祭,民间百姓不得祭祀,古代的人对于土地常怀感谢之念,为祭祀土地公,因此发展出一种祭祀土地公的方式来区别于官方的春、秋二祭,以免冒犯天威。
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农事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后,就会祭祀「土地公」祈求丰收,而在收成的时候也祭祀「土地公」,报告丰收,以谢「土地公」,前者叫「春祈」、后者称做「秋报」。
古人于「秋报」时向「土地公」祈求赐福赐福降禄,八月十五日,恰是五谷收成的时候,这一天,民间百姓都会祭祀「土地公」报告丰收,现今之「中秋节」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益事精华,而渐渐盛大起来。
土地神崇奉之盛要归功于明太祖的推动,据《琅玡漫抄》记载,太祖朱元璋出生之地就在一座小土地公庙里,因此明朝土地庙数目特别多,以后各地相沿成习,土地庙就无所不在,由土地公造型可看出土地职司的神务类别,一般常见的多是银发白须的老者,造型如果手拄拐杖者就具守护的任务,手握元宝或如意者,就是土地财神。
如有辖区内有人高中状元进士(现今乡长、县长)土地公的神格也会水涨船高,头上可加戴一顶官帽。
在民间,除了将土地公视为地神之外,也视之为财神与福神,因为民间相信「有土斯有财」的观念,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为守护神。
据说他还能使五谷丰收并能镇鬼神,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进家里祭拜。
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没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
不过一般农家则是以每月的朔、望两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
土地公的神像一般为头戴钱帽,帽沿两条Array布须下垂抵肩,面庞圆而丰盈,两眼微瞇,白
发白胡须,笑容可掬,慈祥可亲,身坐太师椅,
右手执如意或执手杖,左手拿元宝,两肩微耸,
挺隆的圆弧肚腹特别明显,两腿分开自然下
垂,在民众的心目中永远与「福」、「德」同
义,给予人们可信托的希望感。
民间对土地公的传说很多,其一是:福德
正神姓张名福德,生于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
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
为官廉正,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多善举。
至周穆王三年辞世,享年一零二岁。
死后三日
容貌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
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
乃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故生意人常祀之。
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
不欲,民不堪命。
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于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
另一传说:商周时期某上大夫有家仆,姓张名明德。
上大夫之幼女因在家乡思父心切,
由张仆陪同拟赴任所晤亲,然而路途遥远,半途天又降大雪,小女孩差点给冻死,幸张仆舍
衣救幼主,自己反而被冻死。
义仆死后,空中突然现出「南天门大仙福德神」八字,时人异
之,咸认系上天赐义仆封号,上大夫亦感念张仆大恩大德,立庙以祀。
至周武王时赠号后土,
故土地公亦称福德正神。
亦有传说秦始皇暴政,征民建筑万里长城,孟姜女之夫韩纪郎受征,不幸死于城下。
孟
姜女寻夫不遇,哭倒万里长城,露白骨无数,无法识别。
时一老翁称:以妻血滴白骨,若白
骨染血必为夫骨。
并激其无法寻得,若寻得愿为其守墓。
孟姜女滴血寻找,终得夫骨,而老
翁为其夫守墓,此为后土传说由来。
《礼记‧郊特性》:「家主中溜而国主社」(中溜谓土神)。
《吕氏春秋‧孟冬记》:「是月也……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飨先祖五杞」(五杞:
木正句芒其祀户,火正祝融其祀灶,土正后土其祀中溜:后土为社,金正蓐收其祀门,水正
玄冥其祀井)。
《白虎道义》云:「古者自天子下至庶民,皆得封土立社,以祈福报功,其所祀之神曰
社,其祀神之所亦曰社」又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
示有土地也」。
「社,土地之神也。
」因之后土就是社神、土神。
《神异典‧社稷之神部总论》云:「先儒以社祭五土之神,五土者:一曰山林,二曰川
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明曰社者,所在土地之名也:凡土之所在,人皆赖之,
故祭之也」,所以凡是土地所在就有社神,大至一国,小至地方,不论尊卑,无所不在,俗
谓:「田头田尾土地公」就是对社神亲切的昵称,盖早期先民入台,开荒垦地,人与天争,荜路蓝缕,乃有斯土,因之视土地公为随时随地的保护神。
《孝经纬》说:「社,土地之圭也。
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地为社,以报功也」。
《春秋左传》云:「共工有子曰句龙,佐颛顼,能平九土,为后土,故封为上公,祀以为社」。
《礼记.王制》所载:「天子社棱皆大牢,诸侯社棱小牢。
」「王为群性立社,社,后土也,使民祀焉。
」并蔬「后土,即社神也。
」
土地公为地方村社的守护神,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故有庄头庄尾土地公之俗语,以表处处皆奉之、人人皆祀之。
生意人、农人奉祀更虔诚。
土地公由地神变为人神,显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多神观念,极具包容性与亲和力。
虽然现今社会形态已有很大改观,百业繁荣,一般生活安定,商店,工厂或一般家庭,依然笃信「土地公」,视「土地公」为福神,财神,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春祈)与八月十五日(秋报)均勤拜土地公,对于土地感恩之心未尝间断。
农历二月初二是福德正神诞辰。
虎爷:
奉祀虎爷并没有专庙,只随主神洪奉,虎爷的主神有二:一为土地公,另一为保生大帝。
民间传说,虎爷是土地公的属下,虎经常跟随土地公,按照土地公的命令采取行动,所以有土地公的庙宇,一般神桌下都供奉虎爷,是专供土地公骑用的老虎。
信徒们相信老虎张着大嘴,可叼着财宝而来,因此,广为人民所奉祀。
特别是许多赌徒信奉极深,还有戏剧业者也非常尊崇。
但一般庙宇的虎爷,并不是供主神骑用的,而是做为镇守庙宇的地神奉祀的,因为它有驱逐疠疫、恶魔以及镇护庙宇的功用。
又相传,虎爷能治疗小儿腮腺炎,当小儿患腮腺炎时,用金纸来抚摸虎爷的下颔,然后用这张金纸贴在小儿的患部,很快就能消肿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