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转动与受力的关系中考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知识点四:滑轮
• 滑轮:可以绕轴转动的轮。 •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例:旗杆上的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F=G,不省距
离S=h。可等效为等臂杠杆。绳子沿不同方向拉时效果不变。)水平方向使用定滑轮时, F=Ff S=h
知识提升
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 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 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不改变用力方向,可省一半力即F=G/2,距离变成2 倍即S=2h。可等效为省力杠杆。绳子沿不同方向拉时效果不同。)水平方向使用动滑轮时 F=Ff/2 S=2h
• 动滑轮的另类用法(如图):费力成为2倍即F=2G,省一半距离即S=h/2。
例题:如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6N,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____N,物体B所受地面的阻力为____N 。
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知识点五:其他机械
•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构成。如自行车的两个轴承之间用链条相连。有省力轮轴如 扳子,也有费力轮轴。
• 斜面:在提升物体为省力时所用的机械之一。用它可省力但费距离。 • 如盘山公路就是利用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通过增大距离来减小力的。
知识提升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
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
乙组
次数 动 动 力 阻力 阻力臂 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5
5
4
7
4
2
14
2
34
4
3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 B.使用这种吊车,好处是可以少做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 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知识点一: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的构成:支点:杠杆绕着转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知识提升
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要求 保留作图痕迹)。
知识点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过程: 1.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2.在两边不同位置挂适量钩码使横梁再次水平平衡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不考虑摩擦和杠杆自重) F1L1=F2L2 实验注意事项: 第一次水平平衡目的是避免杠杆重力影响杠杆平衡 第二次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例题: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2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若不
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
N;
若斜面的机械效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 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关于这个吊车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N,图乙杠杆水平平衡,则A、B两物体对杠杆的拉力大小关系是FA=
FB.
同学们再见
知识点三:杠杆的应用及分类
• 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省力),动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阻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费距 离).如:钳子、手推车等。
•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费力),动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阻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省距 离).如:船浆、筷子、鱼杆等
• 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如天平等。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 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 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综合训练
如图所示,图甲不计滑轮重与摩擦,匀速提升重30N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分析】图中用动滑轮拉动物体。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物 体受到的阻力与2段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即每段绳子的拉力为6N, 所以物体受到的阻力为6N×2=12N。 【点评】本题给出物体的重力为30N,这是干扰信息,不要受其误导。
知识提升
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图所示,它包含三个杠杆,关于这 三个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甲
组
产
生
错
误
的
原
因:
。
知识提升
如图所示,在已调节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左边挂一个钩码,下列操作 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的是( ) A.在位置2挂6个相同的钩码 B.在位置4挂2个相同的钩码 C.在位置4挂4个相同的钩码 D.在位置6挂2个相同的钩码
知识提升
轻质杠杆AOB,左边挂重物G1,右边挂重物G2,支点是O,且AO<BO,此时杠杆平衡在水平位 置。若在G1和G2下分别再加挂重为G的重物,此时杠杆( ) A. 仍然平衡在水平位置 B. B. 不再平衡,A端下降 C. 不再平衡,B端下降 D. 由于G1和G2的大小未知,无法判断其是否平衡
A.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B.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C.三个都是省力杠杆 D.三个都是费力杠杆
• 滑轮组:都省力,竖直方向省力情况: F=G/n;S=nh 水平方向:F=Ff/n S=nh
知识提升
1.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的拉力
为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
知识点四:滑轮
• 滑轮:可以绕轴转动的轮。 •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例:旗杆上的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F=G,不省距
离S=h。可等效为等臂杠杆。绳子沿不同方向拉时效果不变。)水平方向使用定滑轮时, F=Ff S=h
知识提升
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 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 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不改变用力方向,可省一半力即F=G/2,距离变成2 倍即S=2h。可等效为省力杠杆。绳子沿不同方向拉时效果不同。)水平方向使用动滑轮时 F=Ff/2 S=2h
• 动滑轮的另类用法(如图):费力成为2倍即F=2G,省一半距离即S=h/2。
例题:如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6N,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____N,物体B所受地面的阻力为____N 。
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知识点五:其他机械
•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构成。如自行车的两个轴承之间用链条相连。有省力轮轴如 扳子,也有费力轮轴。
• 斜面:在提升物体为省力时所用的机械之一。用它可省力但费距离。 • 如盘山公路就是利用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通过增大距离来减小力的。
知识提升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
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
乙组
次数 动 动 力 阻力 阻力臂 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5
5
4
7
4
2
14
2
34
4
3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 B.使用这种吊车,好处是可以少做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保持不变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 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知识点一: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的构成:支点:杠杆绕着转的点O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知识提升
在图中,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图(要求 保留作图痕迹)。
知识点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过程: 1.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 2.在两边不同位置挂适量钩码使横梁再次水平平衡 3.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不考虑摩擦和杠杆自重) F1L1=F2L2 实验注意事项: 第一次水平平衡目的是避免杠杆重力影响杠杆平衡 第二次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例题: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2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若不
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
N;
若斜面的机械效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 缩时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关于这个吊车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N,图乙杠杆水平平衡,则A、B两物体对杠杆的拉力大小关系是FA=
FB.
同学们再见
知识点三:杠杆的应用及分类
• 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省力),动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阻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费距 离).如:钳子、手推车等。
•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费力),动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阻力作用点移过的距离(省距 离).如:船浆、筷子、鱼杆等
• 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如天平等。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 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 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综合训练
如图所示,图甲不计滑轮重与摩擦,匀速提升重30N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分析】图中用动滑轮拉动物体。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物 体受到的阻力与2段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即每段绳子的拉力为6N, 所以物体受到的阻力为6N×2=12N。 【点评】本题给出物体的重力为30N,这是干扰信息,不要受其误导。
知识提升
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图所示,它包含三个杠杆,关于这 三个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甲
组
产
生
错
误
的
原
因:
。
知识提升
如图所示,在已调节水平位置平衡的杠杆的左边挂一个钩码,下列操作 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的是( ) A.在位置2挂6个相同的钩码 B.在位置4挂2个相同的钩码 C.在位置4挂4个相同的钩码 D.在位置6挂2个相同的钩码
知识提升
轻质杠杆AOB,左边挂重物G1,右边挂重物G2,支点是O,且AO<BO,此时杠杆平衡在水平位 置。若在G1和G2下分别再加挂重为G的重物,此时杠杆( ) A. 仍然平衡在水平位置 B. B. 不再平衡,A端下降 C. 不再平衡,B端下降 D. 由于G1和G2的大小未知,无法判断其是否平衡
A.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B.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C.三个都是省力杠杆 D.三个都是费力杠杆
• 滑轮组:都省力,竖直方向省力情况: F=G/n;S=nh 水平方向:F=Ff/n S=nh
知识提升
1.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的拉力
为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