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约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制约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以2001年加入WTO为契机,十几年来已有长足进步。

但是从总体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发展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协调,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知识经济的需要。

深究其原因,既涉及到深层次的知识产权文化背景、权利意识也涉及到浅层次的知识产权制度、人才、机制等。

(一)知识产权文化缺失
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法律文化”、“权利文化”,奉行权利本位并借此建立礼仪激励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崇尚创新、尊重知识的价值理念。

[5]
从英国1623年《垄断法案》的颁布(又称《专利法》)到今天,西方知识产权制度已走过了近四百年的历程。

知识产权作为舶来品进入我国却只有30年的时间。

这种速成品使得我们在知识产权文化培育方面缺乏思想观念的积淀,现实中表现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缺乏等等。

司法、行政实践也表面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相对较高,且往往治标不治本。

企业碰上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往往代价高昂、教训惨痛。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国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提出来,并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列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五大重点之一,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二)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知识产权服务业对人才具有高度依赖性,核心人力资本的培育是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目前阻碍知识产权人才涌现的因素除了历史原因,主要表现在人才机制、人才结构和师资力量三个方面。

[6]首先,人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人才培养的责任部门不明确,培养机构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使用单位缺乏联动。

其次,人才结构有待进一
步优化。

当前人才缺乏主要集中在高端领域:一是高端战略型人才;二是高端知识产权法律人才;三是高端管理人才。

最后,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知识产权方面的师资力量集中在国内高校及各研究机构。

据统计,目前建立了知识产权学院的10多所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教师总数不足500人,具有复合型知识背景、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三)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不足
一是服务过程中创新不足。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平均每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有6项权利要求,而国外平均有17项;从反映发明创造技术复杂程度的说明书看,平均每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有9页说明书,而国外平均有29页。

[7]另外,服务机构开展业务项数多年不变、商业模式因循守旧。

这些都说明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具体从业者创新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新业务开拓、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总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以代企业申请专利、商标等相对低层次的服务内容为主。

能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及产品市场战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高端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少之又少,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策划、评估、托管、商用化等相对高附加值的业务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四)行业立法滞后,机制不健全
有关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立法工作远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家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指导大多以政策的形式来进行。

②相关政策在市场准人、管理机制以及行业监督机制等方面缺乏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对知识产权服务业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一是黑代理大行其道,浑水摸鱼扰乱市场秩序,直接威胁到权利人、利益枚关方的权益,也严重地损害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行业形象和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是行业内恶性竞争,陷人循环套。

由于服务内容单一,进人门槛低,导致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论大小、优劣一哄而上,为争夺市场,竞相采取低价策略,一方面导致了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另一方面服务机构为了保本盈利,只好降低服务档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以相对成熟的专利代理行业来讲,中华全国代理
人协会于1988年即成立,协会成立后开展了大量的行业内部规范工作,但行业内恶性竞争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有资质的中介把服务价格作为首选因素,互相压价,恶性竞争。

价格低,服务质量就低;服务质量低,价格就上不去。

高人力资本投人、高附加值和高产业带动力的美誉成为纸上谈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