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轻负担 高质量——谈数学新课分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负担,高质量——谈数学新课分层教学模式
摘要: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笔者经过二年研究与实践,得出一种颇有成效的数学新课教学模式——数学新课分层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前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组,同时依据教学内容,分层精设学案,而学生紧扣学案课前自学、课间探究交流、课后复习,教师充分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重角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分层教学;自学;探究交流;自测;自结
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即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经过二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数学新课分层教学模式, 初见成效,供同行们探究交流。
数学新课分层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前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组,同时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精设学案,学生紧扣学案在课前自学、课间探究交流、课后复习,期间,教师充分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重角色的数学模式,新课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模块流程为:
一、数学新课分层教学前奏
1、学生分层,尊重差异
如今的学校基本是实施大班化教育,每班的人数少则四、五十,多则六、七十,对于存在严重个体差异的学生群体(大班级势必加剧班级学生的差异),为实施个性与差异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发展,达到高质量的标准,教师先要对学生分组,即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已有知识经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组5-8个人,同时要跟学生讲清分组的理由,以免学生产生心理负担。
同等能力的学生处理问题的速度与碰到的障碍往往相差无几,所以教师就可以做针对性的同组交流、引导,然后针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交流、引导。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仅仅45分钟,教师与每个学生探究交流
并做引导是时间不能允许的。
2、设案分发,减负提质
教师在新课教学前,精设学案,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自测、课后复习。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时间,把学习的时间扩充到课外,也就保证了学习的效果,为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做好准备。
学案里应该包括新课学习目标、数学活动、自测题三部分。
夸美纽斯曾指出:“当学生心灵同时从事几件事情的时候,他就是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
”所以作为教师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必须要减轻学生负担,给出的学习目标不能太高,数学活动要尽可能精、少,应选择能让学生“做一题,明一路”的数学活动。
而且自测题设计要分层次,题目中可依次分基础题、能力题、拓展题,目的是为不同组别的学生提供“跳一跳,摘得到”题目,使相应组别的学生量力而行、选题而做。
3、自学产疑,有的放矢
新课教学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学案自学,并做好自学笔录,记下学习内容的意义、学习目标、重难点与疑惑。
在自学期间,学生若能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会获得强烈成就感,学习数学的情趣自然高涨;若学生感觉困难重重,则欲求解决方法,问题意识自然产生,这种带着问题的学生走入课堂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好的明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新课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
而且,我们知道:“好习惯培养好的性格,好性格决定好的人生。
”我们做为教师必须督促学生自学,日积月累,逐渐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数学新课分层教学
1、探索交流,追根究底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搭建探究交流平台,且课堂应该是以该环节为中心。
实施探究交流期间可以采取下列程序:分组探究交流-集体探究交流。
(1)分组探究交流
课堂上教师要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针对学案里的数学活动分组探究交流,让学生动(脑、手、口)起来。
而教师只要随时在各小组中串动,给予各组、各人针对性的监督、引导,适时把解题思路、方法,渗透到学生思想中。
就好象当人饥渴难忍的时候给予食物与水,肯定是求之不得,感激不尽。
所以教师必须择组、择人、择时而教“学”。
在探究交流中教师始终要坚守自己的课堂教学地位,不可喧宾夺主,替代学生去解决问题,得留点时间让学生在树下坐坐、想想:“如何能摘下树上的果子?采取什么方法摘果子更好?有多少种方法能摘下果子。
”
(2)集体探究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探究中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为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还得教师借助集体探究交流的平台完成。
案例:在《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时,学案设计转盘游戏的数学活动:A、B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
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B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