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要怎么样进行此课的教学设计呢?我们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期望大家在阅读流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凭着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知道古诗的特征。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题:
领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筹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知道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大家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步伐,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步伐。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让学生知道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
天净沙:曲牌名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风靡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风靡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风靡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采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讲解个别词汇。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领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身感兴趣的诗品读,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
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身品读的收获:
①选择自身喜爱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什么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哪种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身阅读的领会,师相机教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大家熟知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大家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汇,让大家感觉到秋季是那样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采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2 教程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

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写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身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拓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练习,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题:
1、教学重点:反复阅读,理解词句意思。

2、教学难题: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领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你最喜爱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

唐诗宋词是国内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这节课让大家走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的,指名读。

三、深入理解
读懂题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哪些发现?
介绍黄沙岭及作者:黄沙,地名,就是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面,那儿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2、简介作者,这是南宋最卓越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他曾遭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较熟知。

,曾遭贬职,那儿多年生活,对那一带非常熟知。

、读通词
1、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自由地训练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勉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4、教师教导学生读准步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5、男女生比赛读。

、读懂词
过渡:光会读是不够的,你还得理解它才行。

看着注释,试着自身读懂这首词。

完成学案上的学习研讨部分。

四、拓展
1、读着读着,你联想到了学过的哪些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惊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幽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敏锐
2、大家可以如何拓展诗的学习?你打算如何学?
五、盘点收获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设计3
一、导入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刻巨钻他与唐诗争齐,与元曲斗妍,与唐诗并称双绝。

同学们,在你积累的宋词中,你最喜爱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板书课题,齐读
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哪些发现?
二、初读
1.出示全词,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全班齐读。

4.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伴随老师的朗读,走进那个山野夏夜。

5.同学们,睁开眼睛,在老师读的流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在读诗句,哪些诗句给你的印象深,勾画下来,反复品读,看看你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三、细细品读
1.一二句
理解别枝:飞离栖息的树枝
山雀会做什么呢?
你能否再来描述一下这幅美景呢?
师引读:清风、明月、悠远恬静。

好一个迷人的夜色。

齐读
鸟鸣蝉噪,彼此呼应,静而不寂,充满活力。

齐读。

这样的夜色,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这样的写法,这样的诗句,大家很熟知,你是不是想起曾经学过的诗句。

置身在这样的山路之中,你就是辛弃疾,你的心情怎么样?
带着这份好心情齐读。

2.三四句
诗人听着蝉鸣虫唱,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徐徐凉风,多么的惬意啊!
深深地吸一口气。

闻到了什么?
师:你想到了谁说丰年,会说什么?
引读:人人都在展望丰收,都流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带着这种喜悦,读三四句。

补充背景资料
蛙声本无意,作者心有情。

诗人企望国泰民安,读出诗人的这份期盼、喜悦之情。

3.学习下阙
六月江南,天气多变,引读一二句
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

雨,悄悄的来了,诗人穿过田野,转过小溪,猛然抬头,熟知的旅店就在跟前。

指名读三四句,读出了什么?
师: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时候,路在溪桥一转弯,旧时的茅店出目前土地庙旁的树林边,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此时,诗人心头怎单单是一个喜字,用一条成语来形容。

四、配乐朗读全诗。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其实他更是一段历史,辛弃疾的身世遭遇收获了他的思想,也收获了流传千年的名词佳句。

五、拓展诗意,进一步知道辛弃疾。

学生自由背诵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写的是夜晚。

黄沙道中,黄沙岭的小路上。

风吹草低现牛羊、其义自见
学生自由描述
生读诗句,说画面
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之中,像一个碧玉盘,把金色的月光洒向大地。

半夜了,一弯新月悄悄地爬上树梢,把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

圆圆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山腰,那银色的光辉把整个大地都照亮了。

学生描述
稻花香
读出稻花飘香,快要丰收了。

大量青蛙在叫
丰收的景象
此时作者身在闻着听着,眼前仿佛看到听到想到

人惊喜之情。

学生描述
喜出望外
刚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国内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今天,大家继续走进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你知道哪些诗句中出现过这个字?
同学们看到了这么多,听到了这么多。

是呀,古人曾说,诗如画,话如诗诗人短短的几个字就给大家展示出这样美好的画面。

让大家一起走进这首词,去细细品读。

明月:哪种月亮?像什么?把他说的再美一些。

教导:用你生动优美的语言把这幅美景描述出来。

只能是圆月吗?可以不能是一弯新月,只能挂在夜空之中吗,还可以挂在呢,发挥你的想像,说一说这幅景色,看看谁说的最好,和别的同学都不同。

是呀,诗人不写啼而啼声自现,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再读这句,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教导学生填空
小结: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田野多趣、稻香蛙鸣,畅说丰年,乡土气浓,此情此景,陶醉其中,诗人的心情就是____、___,______,一个字喜
哪一个字可见诗人转忧为喜,透过雨雾,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教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
读出这种心情。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