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成果报告 上册【共两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成果报告上册【共两册】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
工作项目编码:200310400003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
成果报告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二〇〇七年六月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
成果报告
工作项目名称: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
工作项目编码:200310400003
任务书编号:水[2003]001-03、水[2004]002-03、水
[2005]002-03
所属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
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承担单位: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项目负责:王亚斌
报告编写:王亚斌张海涛郭淑娟孟利山
李桂玲王家兵刘雪松张程
单位法人:崔小东
单位总工:王家兵
项目起止时间:2003年1月~2005年10月报告提交日期:2007年6月
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项目由来与目标任务 (1)
第二节工作区以往研究程度 (5)
1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阶段 (5)
2 地下水资源评价阶段 (7)
3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科学
管理研究阶段 (7)
第三节工作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8)
第四节工作质量评述 (9)
1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 (9)
2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地下水环境同位
素特征调查 (9)
3 地下水水位统测 (10)
4 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10)
5 地层结构调查 (11)
6 抽水试验 (11)
7 应急供水水源地调查 (11)
第五节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创新点 (12)
1 取得的主要成果 (12)
2 主要创新点 (13)
第六节参加工作单位、人员及报告分工. 15
第一章区域背景 (16)
第一节社会经济概况 (16)
第二节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18)
第三节气象及水文特征 (20)
1 气象 (20)
2 水文 (21)
第四节地质背景 (23)
1 构造体系 (23)
2 地层概况 (23)
3 第四纪地质 (24)
3.1 平原北部第四系 (24)
3.2 平原南部第四系 (26)
3.3 古河道、古海侵、古湖泊洼地
的分布 (27)
第二章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 (32)
第一节地下水系统划分 (32)
1 划分原则与依据 (32)
2 地下水系统分布(平面分布图).. 33
3 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结构图)
(33)
第二节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 (41)
1 划分原则 (41)
2 含水层组分布及结构特征 (41)
2.1 浅层淡水及咸水体分布 (42)
2.2 第I含水组的水文地质特征43
3 深层地下水 (49)
3.1 第Ⅱ含水组承压水 (49)
3.2 第Ⅲ含水组承压水 (52)
第三节水文地质参数系列 (53)
1 降水入渗系数(α) (54)
2 渠系渗漏补给系数(m) (60)
3 田间灌溉入渗系数(β) (61)
4 潜水蒸发系数(C) (65)
5 含水层导水系数(T)及释水系数(μ
) (67)
e
6 越流模数 (69)
7 重水给水度(μ
) (70)
d
第三章地下水动力场演变 (72)
第一节地下水自然循环演化特征 (72)
第二节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补给变化特
征7 5 第三节大规模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流场变异
特征 (77)
1 第Ⅰ含水组和咸水亚组 (77)
1.1 第Ⅰ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77
1.2 第Ⅰ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79
2 第Ⅱ含水组地下水 (84)
2.1 第Ⅱ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84
2.2 第Ⅱ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 89
2.3 第Ⅱ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95
3 第Ⅲ含水组地下水 (100)
3.1 第Ⅲ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
(100)
3.2 第Ⅲ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 104
3.3 第Ⅲ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106
4 第Ⅳ含水组 (109)
4.1 第Ⅳ含水组地下水流场演化
(109)
4.2 第Ⅳ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 111
4.3 第Ⅳ含水组水位动态特征. 112 第四章地下水化学场演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错误!未定义书
签。
1 第Ⅰ含水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深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错
误!未定义书签。
2.1 第Ⅱ含水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及其变化规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第Ⅲ含水组水化学特征及其变
化规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第Ⅳ含水组水化学特征及其变
化规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微咸水、咸水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咸水水化学水平分布特征错误!未定
义书签。
1.1 浅部咸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深部咸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咸水水化学垂向分布特征错误!未定
义书签。
2.1 浅部咸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深部咸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咸水体的成因分析错误!未定
义书签。
第三节地下水化学场演变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错误!未定义
书签。
2 抽水条件下地下咸水水化学的变化错
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变化趋势分析.. 错
误!未定义书签。
3.1 水化学类型的平面变化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 北部咸淡水界线的变化分析错
误!未定义书签。
3.3 地下水水质的多年动态特征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地下水可利用性和更新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深浅层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错误!未
定义书签。
1 天津平原地下水同位素取样情况及分
析质量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取样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样品的采集方法及测试过程错
误!未定义书签。
2 氢氧同位素的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δD和δ18O相互关系分析.. 错
误!未定义书签。
2.2 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平面分布错
误!未定义书签。
2.3 地下水中氚同位素分布特征错
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中碳同位素分布特征错误!未
定义书签。
第二节浅层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及恢复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利用氚来计算浅层地下水的平均更新
速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均衡计算结果反映的浅层地下水的恢
复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深层承压水形成及可利用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深层地下水的资源组成错误!未定义
书签。
2 地下水分层水位动态反应的深层地下
水的补给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深层地下水反漏斗的存在反应的补给
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地下水信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标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提交成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作方法及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作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原始资料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作方法及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空间数据库逻辑模型错误!未
定义书签。
3.2 水资源空间数据库结构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数据分类代码错误!未定义书
签。
3.4 空间数据库集成机理错误!未
定义书签。
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质量监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数据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数字化图形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属性卡片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属性数据库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空间数据库质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地下水空间信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录入系统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资源调查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水文地质钻孔浏览错误!未定
义书签。
3.2 生成水文地质柱状表单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生成钻孔剖面图错误!未定义
书签。
第五节补充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发利用历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开发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微咸水、咸水的开发与利用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下微咸水、咸水开发利用现状.. 错
误!未定义书签。
2 地下微咸水、咸水的开采利用方式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环境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错误!未定义书
签。
2 地面沉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地面沉降的发展历史错误!未
定义书签。
2.2 地面沉降的平面展布错误!未
定义书签。
2.3 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错误!未
定义书签。
2.4 地面沉降的灾情错误!未定义
书签。
2.5 控制治理地面沉降的措施.. 错
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质污染及咸水入侵错误!未定
义书签。
3.1 地下水污染现状错误!未定义
书签。
3.2 地下淡水咸化的原因错误!未
定义书签。
3.3 地下淡水咸化的对策错误!未
定义书签。
4 生态环境退化,面临盐渍化、沙化、
污染残留威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污灌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
重,危及人体健康错误!未定义书
签。
4.2 土地砂化、土壤盐渍化错误!
未定义书签。
4.3 湿地锐减,生态功能降低.. 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地下水环境阈值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面沉降控制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第Ⅱ、Ⅲ含水层组地下水控制水位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全淡水区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资源计
算模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水文地质模型概化错误!未定
义书签。
1.2 资源计算数学模型错误!未定
义书签。
2 有咸水分布区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资
源计算模型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浅层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确
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深层地下水资源计算模型的确
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计算分区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确定错误!未定
义书签。
第二节地下水均衡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天津市有咸水分布区深层地下水(淡
水)资源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深层地下水侧向补给量错误!
未定义书签。
1.2 粘性土挤压释水补给量错误!
未定义书签。
1.3 有咸水分布区深层地下水弹性
释水量补给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含水组间越流补给量错误!未
定义书签。
1.5 有咸水区深层地下水补排量均
衡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全淡水区及有咸分布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降水入渗补给量错误!未定义
书签。
2.2 渠系渗漏补给量错误!未定义
书签。
2.3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错误!未
定义书签。
2.4 井灌回归补给量错误!未定义
书签。
2.5 潜水蒸发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侧向补给、排泄量错误!未定
义书签。
2.7 工作区天津市全淡水区及有咸
水分布区浅层水补排量均衡表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及其分布错误!未定义书
签。
1 地下水天然资源及其分布错误!未定
义书签。
2 地下水开采资源及其分布错误!未定
义书签。
3 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分布错误!未定
义书签。
第四节地下水质量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下水综合质量评价错误!未定义书
签。
2 饮用水水质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业用水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成垢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起泡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腐蚀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农业用水水质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地下水功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意义与理论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基本理念错误!未
定义书签。
2 地下水功能评价的意义错误!未定义
书签。
3 地下水功能评价的理论方法错误!未
定义书签。
3.1 权重确定方法及判断矩阵的建
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综合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评价体系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评价体系的组成及层次关系错误!未
定义书签。
2 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区位特征错误!未
定义书签。
3 要素指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关联性
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地下水资源占有性错误!未定
义书签。
3.2 地下水的再生性错误!未定义
书签。
3.3 地下水的调节性错误!未定义
书签。
3.4 地下水资源的可用性错误!未
定义书签。
3.5 景观环境维持性错误!未定义
书签。
3.6 水环境关联性错误!未定义书
签。
3.7 植被环境维持性错误!未定义
书签。
3.8 土地环境关联性错误!未定义
书签。
3.9 地质环境稳定性错误!未定义
书签。
3.10 地下水系统衰变性错误!未定
义书签。
第三节数据准备及软件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确定评价目标及划分基本单元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判断矩阵的建立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计算输入文件错
误!未定义书签。
4 GFS程序的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属性层综合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资源功能属性层错误!未定义
书签。
1.2 生态功能属性层错误!未定义
书签。
1.3 地质环境功能属性层错误!未
定义书签。
2 功能层综合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层综合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地下水功能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可供水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未来水资源求量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农业需水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城市需水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工业需水预测错误!未定义书
签。
2.2 .城镇生活需水预测错误!未定
义书签。
2.3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预测错误!
未定义书签。
2.4 商品菜田生产需水量预测.. 错
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未来供需平衡分析与缺水预测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地下水应急供水概念及含义错误!未
定义书签。
1.1 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的选取原
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主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
地的选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评价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城市供水现状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及储量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恢复能力评
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的地质环境问题
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南水北调实施后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布置和供水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地下水优化开采方案错误!未定义书
签。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节水潜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业节水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农业节水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生活节水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利用薄层淡水
及微咸水、咸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薄层淡水的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微咸水及咸水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农田灌溉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工业用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农村生活用水错误!未定义书
签。
2.4 城镇生活、环卫、生态用水错
误!未定义书签。
2.5 养殖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地下水涵养与保护错误!未定义书
签。
1 天津市地下水开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充分合理的开采地下水错误!未定义
书签。
3 地下水水环境的保护措施错误!未定
义书签。
结论和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243)
附图目录
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
1 1 实际材料图1:250000
2 2 天津市平原区地下水水文地质剖面图水平 1:250000
垂直 1:3000
3 3 天津市平原区第Ⅱ含水组地下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分区图(2005年6月) 1:250000
4 4 天津市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及潜力分布图 1:250000
5 5 天津市平原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图 1:250000
绪论
第一节项目由来与目标任务
1999年10月至2002年承担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华北平原1:25万天津幅地下水潜力调查(试点)》及《华北平原(天津部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中,初步完成了以下工作:1.建立天津平原第四系地质结构模型。
2.建立天津平原第四系水文地质模型。
3.评价天津平原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潜力,提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依据。
4.完成了天津平原地下水资源空间数据库。
为了进一步研究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方案,为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3月2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新的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天津)》,工作项目编码为200310400003,任务书编号为水[2003]001-03,工作单位为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所属实施项目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一期)》,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工作性质为资源评价;工作起止年限为2003-2005年。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总体目
标任务是:开展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及其分布、水文地质参数系列的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查明地下水形成与演化规律,完善地下水循环演化模式;继续完善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参与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评价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及生态与环境功能;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提出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方案,为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天津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工作内容:
2003年工作任务(任务书编号:水[2003]001-03):
参加总体设计编写及综合研究,并按照综合组的统一要求参加以下工作:
1、地下水系统空间结构及分布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系统的划分,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深入调查研究水文地质参数系列;继续开展开采现状、区域地下水位水质变化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研究地下水时空演化特征。
2、以石家庄—衡水—沧州—天津—塘沽为重点,通过同位素、物探等调查方法,查明天津段第四纪地层及地下水系统结构,深入研究地下水循环演化
规律;调查研究咸淡水界面运移特征,评价微咸水、半咸水利用潜力,调查研究弱透水层压缩释水和越流补给机制,研究深层地下水资源组成与可更新性。
3、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4、继续完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
2004年工作任务(任务书编号:水[2004]002-03):
1、参加总体设计的编写及综合研究,并按照综合组的统一要求开展工作。
2、继续开展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和边界条件调查研究。
3、开展华北平原(天津)地下水资源功能、环境与生态功能评价工作。
4、继续参与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及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
5、初步查清区域地下水水质变化,完成华北平原(天津)地下水补排条件变化特征调查;分析论证天津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
6、开展华北平原(天津)咸水利用潜力的调查评价。
7、进一步开展石家庄—衡水—沧州—天津—塘
沽典型剖面调查研究,初步查清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及深层地下水可更新性。
调查研究咸淡水界面运移特征及越流过程中地下水水质变化。
8、继续完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
2005年工作任务(任务书编号:水[2005]002-03):
1、参加总体设计编写及综合研究,并按照综合组的统一要求开展工作;
2、完成第四纪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补排条件变化特征调查研究;
3、完成石家庄—衡水—沧州—天津—塘沽、北京山前-廊坊—天津-塘沽和黄河口-新乡-濮阳-沧州-天津-塘沽典型剖面(天津部分)综合研究,分析研究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以及深层地下水可更新性、地下水补给、咸淡水界面运移、弱透水层压缩释水和越流补给机制等关键性问题;
4、完成微咸水开发利用方式和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5、根据本项目取得的新资料和进展,完成水文地质参数系列调整和地下水资源量修正;完成地下水资源功能、环境与生态功能评价工作;
6、论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方案;
7、参与完成华北平原三维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结构可视化模型、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建设;
8、完成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调查研究的范围为天津市平原区50m等高线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10762.52 km2。
调查的主要层位包括平原区第四系含水层组、与第四系地层有水力联系的隐伏岩溶地下水,在有咸水分布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延深到新近系明化镇组(上段)。
第二节工作区以往研究程度
天津市是水文地质勘查程度较市较高的地区之一。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水文地质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即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阶段,地下水资源评价阶段,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阶段与环境保护研究阶段。
1 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阶段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是天津平原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阶段。
曾先后有地矿部九0四队、河
北水文队、天津地矿局等单位在天津北部山区和山前部分按1:20万精度进行了综合水文地质测绘;在蓟县、宝坻、武清、宁河、静海进行过不同比例尺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天津市区400 km2范围内进行过以城市供水为目的的供水勘察。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天津地矿局在宝坻东部、宁河北部、蓟县山前对隐伏岩溶进行了供水水文地质勘查。
初步了解了区域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与水质分布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初步查明了主要城市的水文地质条件,为较合理地确定地下水开采层位提供了依据。
1984年完成的《天津市1:1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是天津市水文地质研究上最重要的一个综合性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该报告成果为近二十年来天津市水文地质的研究奠定的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
该报告在全面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第一次对天津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对第Ⅱ含水组越流量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
并在参考前人对山区及隐伏岩溶资源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全市范围内地下水资源量状况。
2 地下水资源评价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评价阶段。
经过20多年对地下水的不断开采,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产生了若干水位下降漏斗,以《黄淮海平原水文地质综合评价》科研项目为代表,确定了水文地质系列参数,对浅层淡水资源进行了系统计算与综合评价,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为地下水开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查明了咸水成因与分布规律,并结合试验成果,提出了咸水改造利用方案等。
1989年完成的《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第57项“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分项目。
由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队和天津市打井办公室协完成。
该项目在以往历次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全市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计算与评价,在全市性地下水资源计算中,按不同水质提出了各区县地下水资源量,并被广泛采用。
该研究成果主要的不足在于只重点研究了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对天津市咸水分布区深层地下水的研究很少。
3 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科学管理研究阶段
上世纪90代中期至今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科学管理研究阶段。
1995至2000年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