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实验部分
实验一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
实验二对附子所致小白鼠中毒解救方案的的筛选
实验三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及急性毒性比较
实验四丹参和复方丹参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实验五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六三七和银杏叶对大鼠凝血时间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实验七薄荷油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一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
【目的】观察药物对气管收缩剂的拮抗作用,掌握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的平喘作用。
【原理】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及呼吸道腺体分泌亢进等多个环节。
凡能拮抗发病病因或缓解喘息症状的药物均有平喘作用。
【材料】
1.动物:豚鼠,体重100~152g,♀♂兼用。
2.器材:药物喷雾装置,1ml注射器。
3. 药品:生理盐水,0.4%磷酸组织胺溶液,甘草和半夏水煎液(甘草2g和半夏5g,共煎
成10ml),1.2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0.1%肾上腺素注射液。
【实验步骤】
1.动物筛选:取150~200g豚鼠,放入约4L的玻璃喷雾箱内,以400mmHg的恒压喷入0.4%
磷酸组织胺溶液约8~15s,密切观察豚鼠反应,如见抽搐跌倒,应立即将其取
出,以免死亡,并记录引喘潜伏期(从喷雾开始到跌倒实践)。
正常豚鼠引喘潜
伏期不超过150s,如>150s认为不敏感,不予选用。
2.次日取经过筛选的豚鼠4只,分别腹腔注射甘草和半夏水煎液0.2ml/100g,1.2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0.1ml/100g(12.5mg/Kg),0.1%肾上腺素注射液0.1ml/100g(1mg/Kg),生理盐水0.1ml/100g,30min后测其引喘潜伏期。
【实验结果】
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
组别体重(g)药物给药量(ml)引喘潜伏期(s)
1 生理盐水
2 异丙肾上腺素
3 肾上腺素
4 甘草和半夏水煎液
【注意事项】
各鼠每天只能测引喘潜伏期一次,如一天内测多次会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
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甘草和半夏平喘作用机理。
实验二对附子所致小白鼠中毒解救方案的的筛选
【实验目的】
用安定、阿托品及新斯的明解救因附子所致中毒的小白鼠,观察解救情况,探讨附子中毒的机制。
【实验原理】
附子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
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朱治,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附子引起小鼠中毒反应,分别应用安定、阿托品或新斯的明以及联合应用药物解救中毒的小鼠,以探讨附子引起小鼠中毒的可能机制。
【实验材料】
1.器材:小鼠笼(或罐),药物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2.药品:生附子水煎液1g/ml,苦味酸,安定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新斯的明注射液。
3.动物:小白鼠8只。
【试验方法】
取8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0.2ml/10g的生附子水煎液灌胃。
10min后第1组给予安定注射液0.2ml/10g,第2组给予新斯的明注射液0.2ml/10g,第3组给予阿托品注射液0.2ml/10g,第4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10g,30min后观察4组小鼠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数量。
【实验结果】
组别中毒动物数/动物数死亡动物数/动物数
安定组
新斯的明
阿托品
生理盐水组
【注意事项】
注意水煎液中生附子的含量准确。
【思考题】
附子中毒的原理。
实验三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及急性毒性比较
【实验目的】
以自发活动和死亡率为指标,观察和比较单位芫花、甘草水煎液和芫花与甘草配伍水煎液对小白鼠的毒性作用。
【实验原理】
芫花与甘草配伍为中药“十八反”的内容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两药按一定比例配伍后,无论口服或腹腔注射给药,对小白鼠的毒性都有所增加,LD50降低。
本实验证明“十八反”禁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临床配伍时要慎重对待。
【实验材料】
1.器材:注射器(1ml),棉签,天平,鼠笼。
2.药品:芫花水煎液(0.15g/ml),甘草水煎液(0.2g/ml),0.3 g/ml的芫花加甘草水煎液(芫花1g、甘草2g共煎成10ml),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
3.动物:小白鼠18只(雌雄各半)。
【实验方法】
取禁食12h小白鼠18只,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分层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用苦味酸溶液标记。
甲组腹腔注射芫花水煎液0.2ml/10g,乙组腹腔注射甘草水煎液0.2ml/10g,丙组腹腔注射芫花配甘草水煎液0.2ml/10g,观察4h,记录各组动物自发活动和死亡数。
【实验结果】
芫花、甘草配伍后对小白鼠的毒性作用
组别自发活动中毒动物数/动物数死亡动物数
芫花水煎液
甘草水煎液
芫花配甘草水煎液
【注意事项】
本实验观察4h,若得不出结果,可继续观察,直至24h。
【思考题】
1.芫花与甘草配伍后有何毒性现象?为什么?
2.中药“十八反”有哪些内容?有何临床意义?
实验四丹参和复方丹参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小白鼠常压缺氧的实验方法,观察丹参及复方丹参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
【实验原理】缺氧对机体是一种紧张性刺激,可引起机体产生各种应激性反应,影响机体各种代谢,最终会导致机体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缺氧,供能不足而死亡。
丹参及复方丹参均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供养,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实验材料】
器材:1ml注射器,125ml或150ml广口玻璃瓶,天平,针头。
药品:丹参水煮液(1g/ml),复方丹参片水煮液(1g/ml),钠石灰,生理盐水,苦味酸,凡士林。
动物:小白鼠,雌雄兼用。
【方法与步骤】
1.分组给药:各实验小组取3只小鼠,将其分组,称重编号。
第一组小鼠腹腔注射丹参水煮液0.2ml/10g,第二组小鼠腹腔注射复方丹参片水煮液0.2ml/10g,第2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
2.将广口瓶口涂以凡士林,其中放入15g钠石灰(目的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给药30分钟后,将各小鼠放入盛有的广口瓶中,每瓶放一只小鼠,加盖密封,观察并记录以小白鼠呼吸停止作为缺氧死亡时间。
【实验结果】
以呼吸停止为指标,记录小鼠因缺氧而死亡的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组别药物小鼠体重药物剂量(ml)死亡时间(分)
1 丹参
2 复方丹参
3 生理盐水
【注意事项】
1.将鼠放入广口瓶后瓶盖要拧紧,防漏气,并且不要随意挪动光口瓶,防止小鼠增加耗氧,影响实验结果。
2.钠石灰应新鲜,若已经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色者不能用,应换新品。
3.小白鼠体重、性别及室温不同,实验结果均有差异。
实验五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
【实验目的】了解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芒硝配伍的药理学意义。
【实验原理】利用黑色碳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碳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泄成分分解,作用减弱。
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
大黄将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泄。
故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泄作用增强。
【实验材料】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碳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l(碳末为活性碳),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碳末0.1g/ml),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碳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1g/ml(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碳末0.1g/ml),苦味酸液。
动物:小白鼠,雌雄兼用。
【方法与步骤】
取禁食12h18~22g的小白鼠1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碳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分钟后脱颈椎致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段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
从幽门至碳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碳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取各组3只小鼠平均值,用下列公式计算碳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动物小肠的容积是否增大。
碳末推进率=碳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小肠总长度(cm)×100%
【实验结果】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组别碳末推进率(100%)小肠容积
生理盐水
生大黄
制大黄
生大黄加芒硝
【注意事项】
开始给药至动物处死的时间必须准确,以免时间不同而造成实验误差。
【思考题】
1.大黄致泄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机制是什么?
2.大黄加芒硝为何致泄作用增强?有哪些主要方剂有大黄与芒硝配伍使用?
实验六三七和银杏叶对大鼠凝血时间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用毛细玻璃管测定凝血时间的方法及实验性血栓形成仪的使用。
了解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掌握三七、银杏叶对小白鼠凝血时间及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原理。
【实验原理】三七是祛瘀、定痛、止血药,能诱导血小板释放止血和凝血活性物质,提高血液中凝血酶的含量,从而缩短小鼠的正常凝血时间,达到止血之效。
银杏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大白鼠给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液注入毛细玻璃管至折断玻璃管时出现凝血丝所经历的时间为标准,即可判断三七和银杏叶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用直流电持续刺激血管壁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暴露出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纤维,一方面激活血小板和内源性凝血,同时损伤的血管组织释放凝血因子III而启动外源性凝血;另一方面损伤的血管内膜合成PGI2减少,使动脉血管内逐渐形成混合血栓。
当动脉血管因血栓形成而堵塞血流时,致使血管远端的温度突降。
用温度传感器检测血管表面温度的变化,通过仪器报警,同时自动记录从刺激开始到温度突降所需的时间,称为堵塞时间(OT),即血栓形成时间。
【实验材料】
器材:BT87-3型实验性血栓形成测定仪,毛细玻璃管,大鼠灌胃针头,秒表,大鼠解剖台,注射器(5ml1支,1ml3支),小烧杯1个,天平1台,手术器械一套(大小止血钳各1把,手术剪1把,剪毛剪1把,小剪刀1把,小镊子1把)。
药品: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三七水煮液0.1g/ml,银杏叶水煮液0.1g/ml,苦味酸。
动物:大白鼠,雌雄兼用。
【方法与步骤】
(一)仪器准备
1.实验性血栓形成测定仪插上电源后,先把开关拨向关的位置,把计时刺激开关拨向准
备位置,插好温度探头和刺激电极,并将探头和电极放入一杯自来水中。
2.将电源插头与220V稳压电源接通,打开电源开关,数码管显示数字,按下清零按钮,使显示数字为零,调节调零旋钮(粗调或细调)使温控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移到80左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和延时开关,使刺激电流调节到所需强度,延时至所需时间。
3.打开计时刺激开关,开始计时,如计时正常,关闭计时刺激开关并清零。
(二)动物准备
1.取3只健康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1ml/kg(30mg/kg)腹腔麻醉。
2.将大鼠编号,仰卧固定,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约15mm。
(三)实验操作
1.将刺激电极与温度传感器(温度探头)勾于颈总动脉上。
调节调零旋钮使温控电流表指针再回到右侧处。
此时可用小镊子夹闭动脉阻断血流,观察温控电流表指针是否向左偏移。
若指针不动,请仔细调整温度探头和刺激电极的高度知道指针偏移为止。
2.分别给3只大鼠按2ml/100g剂量灌胃生理盐水、三七和银杏叶水煮液。
2小时候打开计时开关,用1.5mA的直流电持续刺激7分钟。
同时用毛细玻璃管插入大鼠内眦后静脉丛。
深度为5mm左右。
自血液流进管内开始计时。
血液注满后取出毛细玻璃管平放于桌上,每隔30秒折断两端毛细玻璃管约0.5cm,并缓慢向左右拉开,观察折断处是否有凝血丝。
从毛细玻璃管采血至凝血丝出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
3.刺激停止时,电流表指针回到零位,取下刺激电极。
3分钟后,调节调零旋钮使温控表的指针缓慢回到零,随着动脉血栓的形成,温控表的指针由零逐渐向左偏移,达到临界位置时,仪器报警。
4.关闭计时刺激开关,仪器停止报警。
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即为血栓形成时间。
【实验结果】
三七、银杏叶对大鼠凝血时间及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组别给药剂量给药2h后凝血时间(s)血栓形成时间
生理盐水
三七
银杏叶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室温最好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
2.测试时用的毛细玻璃管内径应均匀一致。
且毛细玻璃管采血后不宜长时间拿在手中,以免影响凝血时间。
3.分离动脉时动作要轻,并在动脉下面衬一块玻璃纸,以免刺激电极与周围接触。
要保护好刺激电极和温度探头,切忌用力摔、折。
【思考题】
三七及银杏叶对凝血时间及血栓形成有何影响?此作用的临床意义何在?
实验七薄荷油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目的】了解离体肠平滑肌实验的基本方法。
观察薄荷油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并了解其作用机制。
【实验原理】薄荷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挥发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从薄荷中直接提炼出的挥发性原油称为薄荷油,为浅黄色或草绿色的油状液体。
现代药理学证实薄荷油具有利胆、排石、消炎镇痛、解痉、抗感染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薄荷油能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的收缩活动,可降低其收缩幅度、频率和张力,并能拮抗组胺或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管痉挛。
其作用机理很可能是抑制了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GTP不能转化成cGTP,蛋白激酶难被激活,从而使肠管受抑制或松弛。
【实验材料】
器材:平皿1个,手术线少许,麦氏浴管1套,缝合针1枚,50ml量筒1个,BL-42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1台(带有张力换能器),铁架台1个,氧气袋1个,恒温水浴箱1台。
动物:豚鼠1只(用于取回肠)
药品:薄荷油,10-2mol/l毛果芸香碱溶液,10-2mol/l氯化乙酰胆碱溶液
【方法与步骤】
1.实验前猛击豚鼠头部处死,打开腹腔,取出回肠,放入盛有台式液的平皿中。
2.取豚鼠回肠5-10cm,在肠管两端从里向外各穿一线,将肠管一端固定在预先加入37摄氏度,30ml台式液的麦氏浴管L型小勾上,浴管恒温在37-38摄氏度。
3.把通气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通入氧气,速度为大约2个气泡/秒。
打开BL-42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记录基线水平直至平稳,描记一段肠管正常收缩曲线,然后按下列顺序给药,并描记肠管收缩曲线。
(1)向麦氏管中滴入薄荷油1-2滴,观察肠管收缩曲线的变化,待作用明显时,用台式液冲洗肠管3次。
若作用不明显可再次滴入薄荷油,记录薄荷油滴入的数量和肠管收缩曲线变化。
(2)向麦氏管中滴入10-2mol/l硝酸毛果芸香碱溶液0.2ml,观察肠管收缩曲线的变化,待作用明显时,用台式液冲洗肠管3次。
(3)向麦氏管中滴入10-2mol/l氯化乙酰胆碱溶液0.2ml,观察肠管收缩曲线的变化,待作用明显时,再滴入薄荷油,待肠管收缩曲线变化明显时,用台式液冲洗肠管3次。
记录薄荷
油滴入的数量和肠管收缩曲线。
【实验结果】
复制描记曲线,记录滴入药物和剂量。
【注意事项】
1.肠段一端缝线时,只需穿一侧肠壁,勿将肠管封住。
2.换液时,台式液的温度应为37-38摄氏度。
3.每次给药前应描记一段正常收缩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