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话之道
一、《论语》里的说话智慧
《周易》中记载孔子说过的一段话:言行,君子之枢(shū)机,枢机,制动之主。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

孔子将言行的重要性比喻成个人的枢机,枢机一发,主宰荣辱,可以惊天动地,不可不慎重。

孔子善于说话,他说话既讲内容、又讲原则、还讲方法,即便是批评学生,也能让其欣然接受。

因而,他的学生和朋友既乐于听他讲话,也甘于践行他所说的话,达到了“学如不及”“不令而行”的境地。

让我们一起《论语》中的说话之道。

二、说话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慎言
1、孔子认为说话要慎重、准确、负责任,因为“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君子于其言,无所苟(gǒu )而已矣”,君子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有一点马虎。

2、在日常生活中,“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dài),
慎行其余,则寡悔”,说与做之前要多听多看,有疑虑拿不准的地方要保留起来,拿得准的部分则要慎重地说出来和做下去,这样才能减少错误和后悔。

3、“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他欣赏那些对事不轻易发表意见,但不说则已,一开口必定切中要害的人。

“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当一个人说话大言不惭的时候,真正将其付诸于行就很难了。

(二)择人择言
1、孔子认为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身份。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和可以说话的人设防不说话,这就错失了人才;不可与他谈的话却与他谈了,这就是说错了话。

2、孔子还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zào);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没有轮到自己讲话就越位抢话,是浮躁,该自己说话时却不说,是隐瞒,不察言观色、观察环境氛围而贸然讲话,是盲目。

“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在恰当的时候说话,才会不招致别人的讨厌。

3、孔子还认为要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变通说话方式,讲“大道理”还是“通俗
话”要依照听众来择取,以达到对话双方都满意的沟通效果,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三、说话要避免的问题
(一)内容不当
1、“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语常不语怪,讲的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常理;语徳不语力,不推崇“暴虎冯河”的勇力,而是善用道德教化人;语治不语乱,探讨的都是为民、治国的大道;语人不语神,关注的都是个人修德和社会众生。

(二)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花言巧语、面貌伪善和过分恭敬是可耻的行为。

(三)强嘴利舌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对待别人以口舌强辩,往往会招致他人的厌烦。

(四)无端抱怨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他认为自己取得成就得益于从不抱怨,“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四、说话要有技巧
(一)孔子除了关注说话的内容,也十分讲究说话的艺术。

孔子注重“辞达而已”。

孔子惜言如金,字字珠玑,认为辞不贵多,取达意而止。

如评价包含300余篇内容的《诗经》时,他只用了三个字“思无邪”,即概括了其所有诗篇之共同点在于思想纯正;提及君子的标准时,“君子不器”这四个字,就说明了君子应不限于一技一艺,而去广泛地汲取知识、博学洽闻;评价自己学生时,他更是一语中的,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寥寥三字即点明子路、子贡、冉求三人的个性与才能,词约意丰,言近旨远。

(二)除“辞达”外,孔子也很重视文采。

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文采的话就传播不远。

他善用比喻、对偶、归纳、对比等修辞方式。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入则孝,出则悌”“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

(三)孔子还特别提出要平衡内容与文采的关系。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而文采多于朴实,又有些华而不实,唯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话语传达了一个人的智慧、情感、态度。

除了学习孔子的说话技巧外,还要时刻践行“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德,才能真正让自己的话“行而能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