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煤炭的形成
煤炭用途
煤炭用途
• 【长焰煤】 长焰煤是烟煤中最年轻的一种,其挥发 分和水分含量仅次于褐煤,碳化程度高于褐煤,含碳 量低于80%,着火点多低于300℃,燃烧时火焰较长。 • 长焰煤主要用于发电或其它动力用,在缺少石油的地 区也可用来提取低温(500℃~600℃)炼焦油,其 副产品半焦可用来制造合成氨,半水煤气或其他气体 燃料,也可直接作为民用燃料。 • 【褐煤】 褐煤是未经过成岩阶段,没有或很少经过 变质过程的煤,外观呈褐色或褐黑色,含碳量比较低、 挥发分高、不粘结、易燃烧。 • 褐煤多作发电燃料,也可作气化原料和锅炉燃料,有 的可用来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碳,有的可作提取褐煤蜡 的原料。
• 【弱粘煤】 弱粘煤是一种灰分和硫分比较低的,粘 结性较弱的低等或中等碳化程度的烟煤,含碳量一般 在80%~90%,加热时产生的胶质体较小,单独炼 焦时焦炭质量差,易粉碎。但作为配煤可炼出强度较 好的冶金焦。弱粘煤多适于作气化原料和电厂、机车 及锅炉的燃料。 • 【不粘煤】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受到不同程度 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煤到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含碳量 一般在75%~85%,水分高、燃点低,用火柴可点 燃,燃烧时间长,不易熄灭。 • 不粘煤主要作气化和发电用煤,也可作动力及民用燃 料。
城市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探明储量 32.53 109.53 527.94 271.07 0.57 1660.3 104.58 54.17 303.34 1726.58
占比 % 0.28 0.93 4.47 2.3 0 14.07 0.89 0.46 2.57 14.63
煤层底板
• 煤层底板——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位于 煤层之下数十厘米——数米,多为富含植 物根须化石的泥岩。有的直接底遇水膨胀 发生底鼓现象破坏巷道。基本低位于直接 底之下多为砂岩粉砂岩厚度较大。
煤的形成过程及煤系
煤的形成过程及煤系
1.煤的形成过程---成煤植物和地质条件
1.1 煤是由不同地质年代的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
1.2 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是腐殖煤,如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
残殖煤分布非常少。
1.3 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植物的根、茎等木质纤维组织,则煤的氢含量就低,形成的为腐殖煤;如果由角质层、树脂和孢粉质等所形成的煤,期含氢量就高,如残殖煤;如果有藻类形成的煤,则其氢含量就更高,如腐泥煤。
1.4 根据煤化的程度的不同,腐殖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个大类。
1.5 成煤期
1.5.1 主要的成煤期有三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迭纪;古生代的侏罗纪;新生代的第三纪。
1.5.2 中国成煤期较多,但以二迭纪的成煤最为丰富,煤源分布较为广泛。
成煤作用的阶段化
2.煤系的概念
煤系是指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它们彼此间大致连续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
含煤岩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层并且在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岩系(含煤地层、含煤建造)。
成煤植物和地质条件
煤层: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
厚度:薄煤层﹤1.3m 中厚煤层﹤1.3—3.5m 厚煤层﹥3.5 m
结构与厚度变化原因:地壳不均衡沉降、沼泽基底不平、煤层同生冲蚀、构造变动、岩浆侵入等。
(如下图)
地壳不均衡沉降造成煤厚变化泥炭沼泽基底不平造成煤厚变化
河流同生冲蚀造成煤厚变化海水同生冲蚀造成煤厚变化
河流冲蚀造成煤厚后生变化(a)煤系内的后生冲蚀(b)煤系形成后的后生冲蚀。
01 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木本植物的有机组成差别很大,活细胞中的原生质 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茎和叶以纤维素、木质素为主。 植物的角质膜、木栓层、孢子和花粉则含有大量的脂 类化合物。植物的有机组成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它的 分解和转化,影响到煤的性质和利用。
§1 成煤物质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其中,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二)木质素
§1 成煤物质
2.裸蕨植物时代
晚志留世至早中泥盆世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陆生植 物时代。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转化过程,是植物 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裸蕨类植物是地质历史上最早的陆生植物,仅能 适宜滨海潮湿低地。其高度不足1m,裸厥植物仍 然是比较原始的植物。
§1 成煤物质
3.蕨类、种子蕨类植物时代
§2植物遗体的堆积环境
卵石层
黄土层 砂层 泥炭层 卵石粗砂层
基岩 (花岗闪长岩)
图 1-3 河北易县易水河湾异地生成泥炭层剖面
(据《中国煤田地质》,1979;改绘)
§2植物遗体的堆积环境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
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 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如河漫滩沼 泽、三角洲平原沼泽受河水泛滥的影响,以及 滨海沼泽受海潮、风暴潮的影响,都可能造成 沼泽内部的局部搬运和重新堆积现象。为“微 异地生成”或“亚原地生成” (Stach等)。
§2植物遗体的堆积环境
2.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
由于其化学组成不同,因而分解的速度和抵抗分解的能力
有明显的不同。苔藓最低,其次是针叶木、阔叶木等。 植物残体的氧化分解不充分。 植物中还有一些防腐和杀菌成分。 泥炭堆积的速度不仅在空间上不同,在时间演化上也不同。
煤的种类(按炭化程度分)
小,无粘结性,并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煤中氧含量高。
常达15~30%左右。
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块煤加热时破碎严重。
存放空气中易风化变质、破碎成效块甚至粉末状。
发热量低,煤灰熔点也低,其灰中含有较多的CaO,而有较少的Al2O3。
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1) 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
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
2) 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
3) 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
4) 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
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
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煤的形成过程》课件
利用高压水柱将煤层破碎,然后通 过水将煤冲刷出来。这种方式适用 于松软的煤层。
煤的利用方式
火力发电
利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 发电。
工业锅炉
利用煤作为燃料,为工 业生产提供蒸汽或热水
。
炼焦
将煤加热到一定温度, 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生产出焦炭和煤气。
化工原料
煤经过加工可以生产出 各种化工产品,如化肥 、塑料、合成橡胶等。
煤化程度
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泥炭逐渐转 化成不同种类的煤,如褐煤、烟煤和 无烟煤等。
04 煤的开采和利用
CHAPTER
煤的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将煤层上方的土层移除,使煤暴 露出来,再进行开采。这种方式
适用于煤层较浅的情况。
地下开采
通过挖掘矿井或巷道进入煤层,再 进行开采。这种方式适用于煤层较 深的情况。
煤的形成时间和地点
煤的形成时间跨度较大,从石炭纪到新近纪都有成煤作用发 生。
不同煤阶的煤形成于不同的古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例如 石炭纪的湿润气候和沼泽环境有利于泥炭的形成,而二叠纪 和三叠纪的干旱气候则有利于形成低煤阶的煤。
煤的形成环境和条件
煤的形成环境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河流和海岸等水体环境以及森林、草原等陆地 环境。
《煤的形成过程》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煤的形成概述 • 煤的种类和特征 • 煤的形成过程 • 煤的开采和利用 • 煤的形成与环境变化
01 煤的形成概述
CHAPTER
煤的形成过程简介
煤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包括成煤植物的生长、死亡、堆 积和转化等阶段。
在成煤过程中,植物遗体在沼泽环境中不断堆积,在缺氧或微氧环境下,经过生 物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逐渐转化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不同煤阶。
煤炭的基本认识
煤炭的种类针对不同的侧重点,煤的分类方法有:1.煤的成因分类:成煤的原始物料和堆积环境分类,称为煤的成因分类2.煤的科学分类:煤的元素组成等基本性质分类,称为科学分类。
3.煤的实用分类:煤的实用分类又称煤的工业分类。
按煤的工艺性质和用途分类,称为实用分类。
中国煤分类和各主要工业国的煤炭分类均属于实用分类,以下详细介绍我国煤实用分类的情况。
根据煤的煤化度,将我国所有的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煤类。
又根据煤化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将褐煤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分成3个小类。
烟煤比较复杂,按挥发分分为4个档次,即Vdaf>10~20%、>20~28%、>28~37%和>37%,分为低、中、中高和高四种挥发分烟煤。
按粘结性可以分为5个或6个档次,即GR.I.为0~5,称不粘结或弱粘结煤; GR.I.>5~20,称弱粘结煤;GR.I.>20~50,称为中等偏弱粘结煤;GR.I.>50~65,称中等偏强粘结煤;GR.I. >65,称强粘结煤。
在强粘结煤中,若y>25mm或b>150%(对于Vdaf>28%,的肥煤,b>220%)的煤,则称为特强粘结煤。
参见GB5751-1986。
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如下:(1)无烟煤(WY)。
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
01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
如北京、晋城、阳泉分别为01、02、03号无烟煤。
(2)贫煤(PM)。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
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
燃烧时火焰短,耐烧。
(3)贫瘦煤(PS)。
贫瘦煤是高变质、低挥发分、弱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结焦较典型瘦煤差,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粉较多。
(4)瘦煤(SM)。
瘦煤是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的炼焦用煤。
在炼焦时能产生一定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得到块度大、裂纹少、抗碎性较好的焦炭,但焦炭的耐磨性较差。
(5)焦煤(JM)。
中国煤炭的分类及其标准
中国煤炭的分类及其标准表1 煤炭分类总表*凡Vr>37.%、G<5,再用透光率Pm 来区分烟煤和褐煤(在地质勘探中,Vr>37.0%,在不压饼的条件下测定的焦渣特征为1~2号的煤,再用Pm>30%~50%的煤)。
**凡Vr>37.%、Pm>50%者,为烟煤,Pm>30~50%的煤,如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24MJ/kg(5700cal/g),则划为长焰煤。
Q cW-A.GN mj/Kg=Q F CW(cal/g)×100(100-Wc N)×4.1816×10-3 --------------------100(100-Wf)-AF(100-WGN)表2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表3 无烟煤的分类 *在已确定无烟煤小类的生产矿、厂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只按Vr分类;在地址勘探工作中,为新区确定小类或生产矿、厂和其他单位需要重新核定小类时,应同时测定Vr和Hr,按上表小类。
如两种结果有矛盾,以按Hr划小类的结果为准。
表4 烟煤的分类*当烟煤的粘结指数测值G小于或等于85时,用于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和粘结指数G来划分煤类。
当粘结支书测值G大于85时,则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或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和奥亚膨胀度b来划分煤类。
**当G>85时,用Y和b并列作为分类指标。
当V<28.0%时,b暂定为150%;V>28.0%时,b暂定为220%。
当b值和Y值有矛盾时,以Y值为准来划分煤类。
分类用的煤样,如原煤灰分小于或等于10%者,不需灰分。
灰分大于10%的煤样需按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用氯化锌重液减灰后再分类。
表5 褐煤的分类*凡Vr>37.0%,PM>30~50%的煤。
如恒温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W-A.GN大于24MJ/Kg(5700cal/g)则划为长焰煤。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表煤炭1.概述煤炭是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
焦煤基础知识
焦煤基础知识焦煤是一种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用煤,它的碳化程度高、粘结性好,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
如用焦煤单独炼焦,能获得块度大、裂纹少、强度高、耐磨性好的优质焦炭。
但单独炼焦时,由于膨胀压力大,易造成推焦困难,一般都用焦煤炼焦配煤用,效果较好。
焦碳一种固体燃料,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用煤高温干馏而成,多用于炼铁种类焦炭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
由煤粉加压成形煤,在经炭化等后处理制成的新型焦炭称为型焦。
冶金焦是高炉焦、铸造焦、铁合金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
由于90%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高炉炼铁,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
中国制定的冶金焦质量标准(GB/T1996-94)就是高炉质量标准。
气化焦是专用于生产煤气的焦炭。
主要用于固态排渣的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内,作为气化原料,生产以CO和H2为可燃成分的煤气。
C+O2→CO2+408177KJCO2+C→2CO-162142KJC+H2O→CO+H2-118628KJC+2H2O→CO2+2H2-75115KJ因为产生CO和H2的过程均是吸热反应,需要的热量由焦炭的氧化、燃烧提供,因此气化焦也是气化过程的热源。
气化焦要求灰分低、灰熔点高、块度适当和均匀。
其一般要求如下:固定炭>80%;灰分1250摄氏度;挥发分<3.0%;粒度15-35mm和35mm两级。
冶金焦虽可以用作气化焦,但由于受炼焦煤资源和价格等的限制,一般不用冶金焦制气。
以高挥发分粘结煤为原料生产的气煤焦,块度小、强度低,不适用于高炉冶炼,但它的气化反应性好,可取代气化焦用于制气。
电石用焦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体用的焦炭。
电石用焦加入电弧炉中,在电弧热和电阻热的高温(1800-2200摄氏度)作用下,和石灰发生复杂的反应,生成熔融状态的炭化钙(电石)。
其生成过程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CaO+3C→CaC2+CO-46.52KL [编辑本段]电石焦基础知识电石用焦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用的焦炭。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第一章 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2 泥炭沼泽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
第一章成煤原始/12/1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1.菌藻类植物时代
早泥盆世以前为低等植物发育时代,还没 有高等植物出现。因此不可能有大规模的聚 煤作用发生。由低等植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形 成的煤,其灰分很高,有一定的发热量。这 类煤称为“石煤”,如我国南方寒武纪的 “石煤”。
三、泥炭沼泽的类型
(一)按照泥炭沼泽表面形态和水源补给
,以及养分和植被等特征。
划分类型:
■低位泥炭沼泽;
■中位泥炭沼泽;
■高位泥炭沼泽。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 沼泽的分类 •(1)按水分补给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 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 • 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 • 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 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二)高等植物的组织
根据高等植物的组织功能和结构的不同, 可划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其中, 后5种组织都是器官形成时由分生组织衍 生的细胞发展而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
成煤的原始物质及条件
成煤的原始物质及条件一、引言成煤是指地球上一种天然的化石燃料,由古代植物的遗体在地壳深处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
本文将介绍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形成条件。
二、原始物质成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古代植物的遗体。
这些植物遗体可以是树木、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在地球上形成煤矿的主要是石炭纪时期的植物遗体。
这些植物在生长期间通过光合作用将大量的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
当这些植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经由一系列的地质作用逐渐埋藏在地壳深处。
三、形成条件1. 高温高压:成煤需要经历高温高压的地质作用。
当植物遗体被埋藏在地壳深处时,由于地壳的运动和地球内部的热能,植物遗体会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
这种作用使得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化为煤炭。
2. 缺氧环境:成煤的过程需要处于缺氧的环境中。
在地壳深处,由于地下水的渗透和地壳的变动,植物遗体被埋藏在缺氧的环境中。
这种缺氧的环境使得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质不易分解,有利于煤炭的形成。
3. 适度湿度:湿度也是成煤的重要条件之一。
植物遗体在埋藏的过程中,受到地下水的湿润。
适度的湿度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转化和堆积,有利于煤炭的形成。
4. 长时间的埋藏:成煤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埋藏过程。
通常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煤炭。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遗体逐渐发生化学变化,有机物质不断转化,形成煤炭的主要组成成分。
四、煤的种类及特点根据成煤过程中的不同条件和地质作用,煤可以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不同种类。
褐煤是成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较低的产物,含有较多的水分和杂质,热值较低。
烟煤是最常见的煤种,成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适中,热值较高,适合作为工业燃料。
无烟煤是成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较高的产物,含硫量较低,热值较高,适合作为高级燃料。
五、成煤的意义成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资源。
煤炭燃烧可以释放大量的热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用能。
此外,煤炭还可以用于化工、冶金、建材等多个领域。
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煤化工基本知识
煤基本知识煤的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
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
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
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
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
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
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
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
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
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
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
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
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
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
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
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
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
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
8.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
煤化学
煤的分类指标煤的分类指标煤的分类指标
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
中国煤分类
中国煤分类
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
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
中国煤分类
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中国煤分类
国际煤分类国际煤分类国际煤分类国际煤分类国际煤分类
国际煤分类国际煤分类各种煤的特性及用途
煤质评价煤质评价
煤质评价煤质评价煤质评价煤质评价煤质评价煤质评价
煤质评价煤质评价
某矿煤样分析结果
根据Vdaf=15.0%,GR.I.=37,查中国煤的分类表,确定煤种为
瘦煤。
根据GR.I.=37,判断黏结性较差。
根据wd (St)=0.4%,确
定为特低硫煤。
根据Ad=26.5%,可知灰分超过炼焦煤要求,如
某煤层煤样化验结果
经1.4kg/L重液分选后,精煤回收率为42%,精煤化验结果如下
表所示。
经1.5kg/L重液分选后,精煤回收率为69.8%,干燥基灰分
Ad=10.22%,试进行煤质评价。
为确定褐煤用途,需测定工艺性质,见上表。
因为Vdaf=55%,查中国煤的分类表可能为褐煤、长焰煤、气
67。
原煤的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也叫技术分析或者实用分析,包括煤中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及固定碳的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根本依据,根据工业分析的各项测定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各种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
煤的工业分析中各项指标如下:1、水分,水分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根抵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煤中水分随煤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呈规律性变化:从泥炭、褐煤、烟煤、年轻无烟煤,水分逐渐减少,而从年轻无烟煤到年老无烟煤,水分又增加。
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
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
在现代煤炭加工利用中,有时水分高反是一件好事,如煤中水分可作为加氢液化和加氢气化的供氢体。
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根抵数据。
2、灰分,煤中灰分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
在煤质研究中由于灰分与其他特性,如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活性及可磨性等有程度不同的依赖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它来研究上述特性。
由于煤灰是煤中矿物质的衍生物,因此可以用它来算媒中矿物质含量。
此外,由于煤中灰分测定简单,而它在煤中的分布又不易均匀,因此在煤炭采样和制样方法研究中,普通都用它来评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煤炭洗选工艺研究中,普通也以煤的灰分作为一项洗选效率指标。
在煤的燃烧温和化中,根据煤灰含量以及它的诸如熔点、粘度、导电性和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温和化中可能浮现的腐蚀、沾污、结渣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和煤灰渣利用研究。
3、挥发分,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变质程度的提高,煤的挥发分逐渐降低。
如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挥发分产率为 65%~>37%;变质阶段进人烟煤时,挥发分为 55%~ >10%;到达无烟煤阶段,挥发分就降到 10%甚至 3%以下。
煤炭基本知识
煤炭基本知识(概况)矿产资源概述 2009-03-01 02:16 阅读211 评论1字号:大中小人们通常把开发煤炭资源的企业称作煤矿,把开采出来的煤矿产品称为煤炭。
我国古代曾称煤炭为石涅,或称石炭。
它是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固体可燃矿产。
它不仅是工农业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主要燃料,而且还是冶金、化工、医药等部门的重要原料。
(一)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是煤的一定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外部表现。
它是由成煤的原始物质及其聚积条件、转化过程、煤化程度和风、氧化程度等因素所决定。
包括颜色、光泽、粉色、比重和容重、硬度、脆度、断口及导电性等。
其中,除了比重和导电性需要在实验室测定外,其他根据肉眼观察就可以确定。
煤的物理性质可以作为初步评价煤质的依据,并用以研究煤的成因、变质机理和解决煤层对比等地质问题。
1. 颜色是指新鲜煤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的结果。
呈褐色—黑色,一般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加深。
2.光泽是指煤的表面在普通光下的反光能力。
一般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
煤化程度越高,光泽越强;矿物质含量越多,光泽越暗;风、氧化程度越深,光泽越暗,直到完全消失。
3. 粉色指将煤研成粉末的颜色或煤在抹上釉的瓷板上刻划时留下的痕迹,所以又称为条痕色。
呈浅棕色—黑色。
一般是煤化程度越高,粉色越深。
4. 比重和容重煤的比重又称煤的密度,它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假比重,它是包括孔隙在内的一定体积的煤的重量与同温度、同体积的水的重量之比。
煤的容重是计算煤层储量的重要指标。
褐煤的容重一般为1.05~1.2,烟煤为1.2~1.4,无烟煤变化范围较大,可由1.35~1.8。
煤岩组成、煤化程度、煤中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是影响比重和容重的主要因素。
在矿物质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煤的比重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大。
成煤与大地构造
成煤与大地构造成煤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它通常发生于古代植物残骸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和非生物转化过程而形成的碳质物质中。
大多数煤都是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形成的,这个时代也被称为石炭纪-二叠纪大渐新世。
在地球历史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巨大的植被群落影响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
这些植被群落不仅提供了大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对碳循环和大气化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群落死亡并逐渐被埋葬在地下,因此开始了一个燃烧、分解和化学反应的过程,使其逐渐转化为煤。
煤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适应的温度、适应的压力和适应的时间。
在一个典型的煤炭形成过程中,植物残骸被埋在沉积物下面,温度升高,压力加大。
水从植物残骸中溢出,形成煤排水区,使其逐渐转化为泥炭、褐煤或石煤。
这个过程需要花费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大地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地壳、地幔和地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化和演化的过程。
它不仅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分支,还是理解地球演化和地球现象的关键。
大地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山脉构造、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和地热活动等。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的外壳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大块状结构,叫做地质板块。
板块之间在地球表面上的相对移动和相互作用产生了许多地球现象。
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通常发生在板块之间的断层线上,而地震活动和地壳变形则是板块之间相对运动的直接结果。
山脉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山脉的产生和演化过程。
它通常与板块构造和地壳变形有关。
例如,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板块之间的挤压力将地壳推向上面,形成新的山脉。
类似的,两个板块在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会形成新的山脉和地壳变形。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由于岩石和板块之间的运动和碰撞产生的。
例如,在板块之间的断层线上,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将产生地震活动。
类似的,在火山口附近,岩浆通过火山爆发口喷发到地表上,形成火山喷发。
总之,成煤和大地构造是地球演化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过程。
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历史演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地球现象的发生和变化。
01 第一章 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泥炭沼泽)
不利:一般来说,地壳上升,往往引起 侵蚀作用增强,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泥炭 沼泽的形成;
有利:如果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堆积的 速率相对平衡时,在地面平坦的低洼地段造 成地区泄水条件不畅,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发 育。
(二)泥炭沼泽形成条件
1.应有缓慢沉降的低洼地带,这种洼地有利于 水的汇聚而不利于水的排泄,由于基底的缓慢沉降, 使地下水位能保持缓慢速度持续抬升; 2.泥炭沼泽发育地区大多与活动能量大的水体 (如海、湖、河)间以一定形式的保护屏障被相对隔 离的地带,如沙坝或沙嘴或沙滩为阻隔,而且是相 对分离于开阔海域以外的海湾泻湖地带、天然堤与 活动河道分离的河后沼泽及废弃河道等; 3.泥炭沼泽发育的地带,大多为地表地形高差 变化不大且地表宽缓低平能量低的地带。
3.中位泥炭沼泽
这类泥炭沼泽多出现于前两类沼泽的过渡时 期,在特征与性质上具有过渡特点,因此又称为 过渡类型或中营养泥炭沼泽。这类泥炭沼泽的表 面,由于泥炭的积累趋于平坦或中部轻微凸起, 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周边的泥炭层时,其中的水 分和养分被部分吸收达到中心地带时,已大为减 少,因而潜水位变低、营养状况变差,泥炭层也 处于中性到微酸性,植被以中等养分植物为主。
黑 龙 江 大 佳 河
黑 龙 江 大 佳 河 自 然 保 护 区
黑龙江大佳河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境内,三江平原东北部;北临挠 力河,东靠乌苏里江。保护区总面积为72604hm2,其中水域约为5633hm2, 沼泽34521hm2,草甸9534hm2,耕地13340hm2,林地9576hm2;分别占保 护区总面积的7.76%、47.55%、13.13%、18.37%和13.19%。由山地森林和沼 泽化低湿平原地貌景观组成。属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和温带森林地貌景观; 是三江平原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山地森林和沼泽湿地统一体。
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高位泥炭沼泽在发展演化中,泥炭积累速度与养分的供给状况发生了
变化。即在沼泽的边缘部分,易得到周边流水所携带的丰富营养;而 中心部位则难于得到富养分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仅靠大气降水补给,
基底的缓慢沉降,使地下水位能保持缓慢速度持续抬升;
②泥炭沼泽发育地区多与活动能量大的水体(如海、湖、河)间以一定
形式的保护屏障被相对隔离的地带,加以沙坝或沙嘴或沙滩为阻隔, 而且相对分离于开阔海域以外的海湾泻湖地带、天然堤与活动河道 分离的河后沼泽及废弃河道等;
③泥炭沼泽发育的地带,大多为地表地形高差变化不大且地表 宽缓低平能量低的地带。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五点 五十一分。
三、泥炭沼泽
(3)泥炭沼泽发育的主要环境 ①滨海平原
泥炭沼泽具有水陆过渡性质。滨海地带正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结
果,尤其海水的波浪、岸流、潮汐及大范围的海面升降等作用,都为泥炭沼泽 的广泛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貌条件。
滨海地带的海水与沿海陆地地表水和潜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往往构 成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的条件。沿海地区是海洋与陆地各种内外营力交互 作用的场所,由于地势低平,径流缓慢,堆积作用盛行,滨海平原地表多 细碎屑物质,地表水流不易下渗,地下水埋藏浅,加上大气降水大,湿度 大,因而有利于泥炭沼泽化。特别是海水与地下潜水具有水力联系的地区, 更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一、成煤物质
2、植物组成
①高等植物器官
根、茎、枝、叶、花、果。 ②高等植物组织
组织功能和结构不同,可划分为:
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 组织。其中,后5种组织都是器官形成时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发 展而成。 ③植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
浅论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及其成煤环境演化宋佳益新公司地质勘察部摘要:煤是分布十分广泛的沉积矿床,控制其分布的有各种因素,如植物演化,海陆分布,海水进退,地壳运动,构造发展,古气候的分布和变化等。
中国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本文介绍了中国主要成煤时期的地质构造总体演化历程,以煤层所含化石为直接证据,论述了中国主要的成煤时代演化及主要含煤地层,分析了中国各个主要含煤地区环境的演化,并简要介绍了含煤地区的地质构造与各主要成煤时期的古气候特征。
关键词:成煤时代;成煤环境;煤盆地;聚煤期;1、中国主要的聚煤期及含煤地层从早古生代腐泥煤类的石煤至第四纪泥炭,共有14个聚煤期,其中最重要的聚煤期是:华北石炭-二叠纪,华南二叠纪,晚三叠纪,西北早,中侏罗世,东北晚侏罗-早白垩世,以及东北,西南及沿海第三纪,共7个主要的聚煤期。
早,中侏罗世聚煤期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60%,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期资源量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6%。
1.1 古生代主要聚煤期我国早古生代聚煤主要是浅海,滨海藻菌类形成的腐泥无烟煤,以下寒武统煤层的煤层的煤质较好,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
真正的腐泥植煤是从晚古生代植物登陆成林才形成的。
泥盆纪原始陆生植物形成的煤层零星分布于新疆、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其中,广东封开煤厚1m左右,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石炭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聚煤期之一。
早石炭世晚期以鳞木、古芦木和种子蕨类为主的植物群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森林,华南早石炭世大圹阶自下而上可分为:旧司组、上司组和摆左组,贵州、云南的旧司组及其相当的地层中含有煤层。
湖南测水组大致相当于旧司组的上段,以湘中地区煤层发育最好。
浙江叶家圹组为陆生相含煤地层,依据植物化石,自下而上可分为A,B,C,D四段。
其中,A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可与韦宪阶对比:B段已相当于纳缪尔阶。
由此可见,早石炭世含煤地层自西面向东北显示层位抬高的时迁现象。
晚石炭世地球上出现了明显的植物地理分区,我国主要属于华夏植物地理区,称大羽羊齿植物群,由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和裸子纲等组成茂密的沼泽森林。
成煤与大地构造
成煤与大地构造
地球上的煤是由来自植物残留物的有机碳化合物所组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埋在地表下,形成了煤矿。
煤的形成始于亿万年前,与地球上的大地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幔、地核、上地壳和下地壳四个层次。
地幔和地核是由岩浆和熔岩组成的高温和高压区域,上地壳和下地壳则是由不同的岩石组成的固态区域。
煤的形成与地球构造中的地球运动和地球历史有关。
早期的地球幔、地核和地球表面的地壳存在着大量的绿色植物和其他有机物。
这些植物遗留下来的残骸和碳质材料被埋藏在海床和湖泊的沉积物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有机物被压力和温度作用下,经历着化学反应,渐渐形成了含能矿物的煤。
在地质历史中,这种过程可能会发生多次,形成多个煤层。
这些煤层通常都由于地球运动而被抬起,形成大的矿山脉。
这些过程与大地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地球的板块运动经常造成地球表面的裂缝和断层,形成地震和火山喷发。
这些地球运动还会将煤层装填到山脉之间的沟壑中。
煤炭资源的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可比性。
世界范围内有许多被碳酸盐和硅酸盐覆盖的古老山脉,这些山脉中的煤矿是古老的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时期的遗产。
世界各地的大多数煤矿都分布在山脉、高原和海岸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一)泥炭形成与堆积的影响因素
1.大气环境
植物有机体的增长量与大气和土壤的温度 等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地球纬度—植物生长大致上是从高纬度向 低纬度增高。温暖、潮湿的气候带更适宜植物 的繁殖与生长;热带、干旱气候环境不利于植 物遗体的保存。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代表种类为光蕨、工蕨和带蕨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3.蕨类、种子蕨类植物时代
晚泥盆世至中二叠世,是高等植物发育、 发展和演化的最重要的时期,以孢子植物蕨类 和裸子植物的种子蕨、科达为主。这个时期的 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适合植物生长,在全 球范围内比较一致。如石炭-二叠纪煤层形成 于此时代。
4.裸子植物时代
自晚二叠世至早白垩世,是裸子植物最为繁盛的时 代。主要特点是:地球上干旱气候带扩大,石炭二叠纪的植物群逐渐衰落,由蕨类植物进入到裸子 植物繁盛时期。
侏罗纪和早白垩世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二个重要的聚 煤期。在我国,侏罗纪是最为重要聚煤时期。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裸子植物的花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2.植物残体的分解影响因素
植物有机体的增长量与大气和土壤的温度等环 境因素有关。 泥炭的形成和积累,还取决于植物残体的分解 强度。影响植物残体分解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水热条件、土壤的酸碱 度和有机质的组成等。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2.植物残体的分解影响因素
微生物的种类:喜氧性微生物对泥炭形成和积累堆积不 利; 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壤埋深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喜 氧性微生物随着深度增加迅速减少,厌氧细菌一定深度 增加,然后减少; 水分与热量:根据M.M.科诺娃的实验,微生物在土温 20-30°,湿度60%-80%时,活动能力强。 酸碱性:喜氧与厌氧生物适宜于在中性或偏碱性 (PH=7-8)活动;
煤作用的发生;
因此要首先研究植物的演化特点,将植物演化
研究与地质历史发展、盆地聚煤作用研究紧密 的结合起来,阐明聚煤作用的机制。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二、植物组成
(一)高等植物的器官
根:植物进化过程中适应陆生条件所形成的一种 器官,它具有吸收、支持、合成和贮藏的功能。 茎:主要功能是将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 质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此外,还有贮藏养 料的功能。 叶: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它们都是 植物赖以生存所必须的。
第一章 §不同,
可划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 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其中,后5种 组织都是器官形成时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发 展而成。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1 2 3 4 5 6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三、植物的组成和化学性质 植物主要是由有机物质构成,但也含有一定 量的无机物质。不论是低等植物还是高等植物, 主要都是由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 素和果胶质等)、木质素、蛋白质和脂类化合 物等组成。各类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 其有机组成各不相同。低等植物主要由蛋白质 和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肪含量比较高。
腐泥化阶段(泥炭化阶段):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 浅海中不断繁殖,遗体在微生物参与下经过生物地球 化学作用形成腐泥(泥炭); 煤化作用阶段:泥炭(腐泥)在温度、压力等作用下 形成煤的过程。具体可划分成岩和变质作用。
第一章
成煤原始物质 与堆积环境
§1 成煤物质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一、植物演化与成煤作用的关系
5.被子植物时代
早白垩世以后至古、新近纪是植物进入到 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这个时期构造活 动更加强烈,气候分带也更加明显。这个时期 被称为世界上第三个重要聚煤时期。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白垩纪的鸟类和裸子植物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地质历史时期的聚煤作用是与地质历史中植物
演化密不可分的,植物的演化和发展决定了聚
植物界可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别。
属于低等植物的有藻类和菌类,存在于元古宙到早泥 盆世,为植物发展演化的菌藻类植物时期。
高等植物是由低等植物历经长期演变而来的,在形体 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上都比低等植物更加复杂。 成煤作用也就具有阶段性:原因在于植物演化与成煤 作用具有密切关系,而植物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代表植物为石松、楔叶、真蕨类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石炭-二叠纪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聚煤时期, 地势比较平坦,植物繁盛,聚煤作用强,为第 一大聚煤时期,形成了分布广泛的聚煤盆地和 含煤地层。 在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存在着重要的石炭-二叠 纪煤炭盆地。如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华 南盆地等。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一、泥炭沼泽及其形成条件 二、泥炭沼泽的形成方式 三、泥炭沼泽的类型及演化
一、泥炭沼泽及其形成条件
主要依据:
⑴现代泥炭沼泽(湿地)繁殖大量植物,在原 地堆积形成泥炭,且没有发现被搬运的迹象; ⑵煤层底板中有垂直的根系化石,煤层底板为 植物生长的土壤; ⑶煤层中陆源碎屑矿物比较少; ⑷大多数煤层厚度比较稳定,在大面积范围内 可以对比,说明当时成煤环境是一种稳定的环境。 煤层可以作为标志层进行大范围对比。
植物各个 组织在泥 炭沼泽形 成过程中 的作用是 什么?
课程回顾
复习点二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两种观点
原理:造煤植物残骸堆积于植物生存的泥炭沼泽 内,没有经过搬运,在原地堆积转变成为泥炭。 证据:现在很多煤层底板存在大量根土岩或煤层 至上的直立树干。 原理:泥炭层形成的地方不是成煤植物生长地方, 残体经长距离搬运后,在浅水盆地、泻湖等地堆积。 证据:现代三角洲地带存在上游漂木,煤中可见树 根朝上以及大量矿物质。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高等植物的组成则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木质素为主。
木本植物的有机组成差别很大,活细胞中 的原生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茎和叶以纤维 素、木质素为主。植物的角质膜、木栓层、孢 子和花粉则含有大量的脂类化合物。植物的有 机组成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它的分解和转化, 影响到煤的性质和利用。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卵石层
黄土层 砂层 泥炭层 卵石粗砂层
基岩 (花岗闪长岩)
图 1-3 河北易县易水河湾异地生成泥炭层剖面
(据《中国煤田地质》,1979;改绘)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3.微异地生成说(或称“亚原地生成说”)
泥炭沼泽内部植物残体、部分泥炭受冲刷 搬运并重新堆积的现象比较常见。如河漫滩沼 泽、三角洲平原沼泽受河水泛滥的影响,以及 滨海沼泽受海潮、风暴潮的影响,都可能造成 沼泽内部的局部搬运和重新堆积现象。为“微 异地生成”或“亚原地生成” (Stach等)。
第一章
成煤原始物质 与堆积环境
§2 植物遗体的堆积环境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一、泥炭的形成与积累
泥炭化作用的最终产物是泥炭。植物有机 体死亡后,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发生分解、合 成与聚积,如果植物有机质堆积的增长量超过 其分解量,才有可能聚集成泥炭层。通常泥炭 沼泽的垂直剖面可划分为:氧化环境的表层, 过渡条件的中间层;还原环境的底层。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1.菌藻类植物时代
元古代到早泥盆世为低等植物发育时代。因此不
可能有大规模的聚煤作用发生。由低等植物经过一系
列变化形成的煤,其灰分很高,有一定的发热量。这
类煤称为“石煤”,如我国南方寒武纪的“石煤”。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2.裸蕨植物时代 晚志留世至早中泥盆世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陆生植 物时代。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转化过程,是植物 由低等向高等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裸蕨类植物是地质历史上最早的陆生植物,仅能 适宜滨海潮湿低地。其高度不足1m,裸厥植物仍 然是比较原始的植物。
第一章 §1 成煤物质
(一)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其中,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二)木质素
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键的主要成分,常分布于植物机械组 织的细胞壁中,能增强坚固性,起支持作用。
(三)蛋白质 在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所占比重不大。由于它是构 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物质,因此在植物生存过程中起 着重要作用。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在微异地生成的煤片中,常见植物结构组 分破碎、微细斜层理和微波状细层理,以及各 种煤岩显微组分的碎屑体和原有植物组织的氧 化现象和大量矿物杂质的混入等。
第一章
成煤原始物质 与堆积环境
§3 泥炭沼泽
课程回顾
复习点一
Attention:
泥 炭 沼 泽 的 结 构
氧化环境 的表层 过渡环境 的中间层 还原环境 的底层
煤田地质学
第一章
成煤原始物质与堆积环境
Goal of study
成煤作用演化阶段的划分 植物遗体的堆积环境有哪些
泥炭沼泽形成条件有哪些
泥炭沼泽形成方式 泥炭沼泽的类型
预备知识
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转 变而来; 从植物死亡→堆积→转变为煤经历的演变过程 中所经受的各种作用称为成煤作用; 两个阶段的划分:
课程回顾
复习点三
植物残骸的堆积方式的近代观点
两种堆积方式同时存在 具工业价值为原地堆积 存在着微异地生成煤层
如:河漫滩沼泽、三角洲平原沼 泽受河水泛滥影响或滨海风暴潮 影响,造成了沼泽内部存在着局 部搬运和堆积的现象。成为微异 地生成或亚原地生成。
注意
如何区分微异地堆积和异地堆积?
学习目标 思考
第一章 §2植物遗体的 堆积环境
2.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
由于其化学组成不同,因而分解的速度和抵抗分解的能 力有明显的不同。苔藓最低,其次是针叶木、阔叶木、 草本植物等。
泥炭沼泽中植物残体的氧化分解往往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