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黄冈赛”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成都市双庆中学骆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2节教学内容,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引导学生探索遗传和变异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由于本节课需要落实的事实性知识内容比较多,相关名词和专业术语比较抽象,且课本中描述相对简单,会使学生理解困难。
其中重点内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以及三者的位置、数量关系是后面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是学习遗传规律的前提,学生定要理解掌握。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尽管对遗传学知识掌握较浅,但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相关概念有所了解,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利于开展本节知识的教学。
同时,由于相关概念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可适当提供学习支架,用一些能够在实际中确切感受到的事物替代抽象概念,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本节概念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简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课视频,清晰明了地对本节概念系统性地学习,区分掌握概念知识。
(2)通过制作概念模型加深对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理解,提升动手能力。
(3)通过掌握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比较人的两种不同的细胞,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观看微课时,体会在梳理知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合作分析,正确构建概念体系,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3)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突破措施
1、通过微课的形式将知识点集中,把内容具体化,突出主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动手制作概念模型,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实物,更直观地展现抽象概念,让学生加深印象。
3、小组制作概念图,使学生更容易理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流程
指导学生利用卡纸、扭扭棒、吸管、透明胶布、小剪刀等用具制作包含细胞核、
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的概念模型,提出两点要求:(1)说出每个材料所代表的的结构或物质。
(2)所做模型要展示出概念的特点及概念之间的位置关系
和数量关系。
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概念模型,并上台展示解说
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
要概念(细胞核、染色体、性状)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一张大的白纸及概念卡片完成概念图,并按要求表示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上台展
示
七、教学流程示意图
八、板书内容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构物质
细胞核DNA
染色体蛋白质
基因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概念教学、模型教学为主导思路的一节课,这种教学思路的课堂较难把控,加之概念相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这又增加了这种教学模式的难度。
本堂课采用了微课视频集中梳理概念、学生手工制作概念模型、制作概念图等方式,抛开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味枯燥地灌输概念,转而将抽象概念直观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学生在完成概念模型和概念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思路清晰,动手能力比较强,能比较准确地表示出各概念本身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模型教学法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不一样的角度学习概念知识,进而理解概念知识,最终掌握概念知识。
如果时间宽裕,“基因控制性状”这一知识点还可再增加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另外,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效率提升和教学方式多样化,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本身带来的的弊端,比如手机与电脑端的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极其不稳定,最终导致依赖该技术分享的部分不能照常进行,使得分享形式不能多样化。
如何更好地使用现代科技来提升教学效率和增加教育方式多元化,值得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