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习题第五章第13课短评两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短评两篇
人皆有自尊,人皆需自尊。

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地位尊卑,家境贫富,能力大小,条件优劣等尘世俗念之上,在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高高飘扬;自尊就是力量,自尊的力量,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

试观寰宇,多少人杰,就是这样高攀着自尊的旗帜,凭着自尊的力量,在逆境中奋起,在困难挫折中挺进,披荆斩棘,一路豪歌,而最终冲上了事业的巅峰。

自尊是人生杠杆中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课内挖掘】
1.《奴隶与盗贼》写清政府颁下懿旨、欲治罪儿童、下罪己诏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悲愤。

[适用角度]“落后就要挨打”“尊严”
2.《台上他讲台下讲他》一文作者抓住某县那位分房小组负责人言行不一,揭示了部分领导干部为谋取私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并不能以身作则的问题,必然导致“台下讲他”的结局。

[适用角度]“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课外运用】
1.梁启超有句名言:“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梁启超以此为座右铭,并用一生实践了这句话。

一个人活在世上,若能不存私心,不夹私念,正直、诚恳地待人,公正、严明地处事,则自会福星高照,遇到灾祸也能化险为夷;但作为一名决策者,所要具备的应该是忍住猜疑之心,不偏听偏信,行事待人皆光明磊落,冷静思考,分析明辨是非曲直。

这样,方可灭小人威风,消除邪恶之气。

光明磊落,忍却猜疑、贪欲之念,如此方能成大事;胸襟坦荡,光明磊落,谈吐间自浩旷不已,所行之事自是大手笔。

2.尊严
尊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古往今来,围绕尊严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尊严呢?
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许多先烈志士,视尊严如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美谈。

西汉时苏武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皇上,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

文天祥面对劝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被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在他们看来,国家、民族、信仰就是尊严,是置于自己的一切利益之上的,千万不能违反的。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能够脱颖而出,凸显骨气,体现了人格尊严,绘出了动人的篇章。

孙天帅,这个神州大地众所周知的青年,在韩国老板大发淫威,责令全厂职工下跪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高高昂起尊贵的头颅,宁失工作,不失尊严。

在他眼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但也有一些人在名利面前放弃了尊严,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基本底线。

李真之流,放弃尊严,阿谀奉承,跑官要官,无所不用其极。

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的几十万仰人鼻息的伪军,这些都是没有人格的猥琐小人,在他们眼里,名利高于一切。

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也要灵活处理有关面子的问题,戒急用忍,有时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暂时委曲求全,将以有为也。

当年韩信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怎么有后来名震天下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淮阴侯呢?司马迁如果受不了宫刑之辱,怎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呢?时下有一些小青年,一句话不合,就大动干戈,危害他人,这不叫维持尊严,是叫顾不必要的面子。

我们千万要引以为戒。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我们还要大力提倡,
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贵的尊严,这样,就会使我们社会的道德风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民族幸矣,我们的国家幸矣。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回銮.(luán)长篇累.牍(lěi)
懿.旨(cì) 垂涎.三尺(xián)
B.粗糙.(cào) 牵强.附会(qiǎnɡ)
内讧.(hònɡ) 自惭形秽.(huì)
C.咋.舌(zé) 言简意赅.(ɡāi)
角.色(jué) 花团锦簇.(cù)
D.中.肯(zhōnɡ) 一场.大战(chǎnɡ)
惬.意(qiè) 戛.然而止(jiá)
解析:A项,“懿”应读yì;B项,“糙”应读cāo;D项,“中”应读zhònɡ,“场”应读chánɡ。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抛弃预见前途汹涌澎湃冷若冰霜
B.溃乱特别兴致最爱刺激潦草写就
C.牢骚弄成笑柄搜集素材多愁善感
D.嘲笑搭个凉棚肥沃山谷飞扬拔扈
解析:D项,飞扬拔扈—飞扬跋扈。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组是()
①只有正确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才能________它的发展变化。

②水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例如它能________动物的体温。

③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________民情。

A.推测调节体恤B.推断调节体察
C.推断调解体察D.推测调解体恤
解析: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推断:推测,断定。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体恤: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给予同情、照顾。

体察:体验和观察。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相敬如宾
....,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B.文艺晚会结束后,评委会经过一番评头品足
....,反复比较,终于确定了获奖名单。

C.一些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
....,思想僵化,不能与时
俱进,必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D.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
债,此举无疑是饮鸩止渴
....。

解析:饮鸩止渴: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符合语意。

A项,相敬如宾适用于夫妻之间,对象用错;B项,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含贬义,不合语境;C项,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不合语境。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
A.为了保持房价稳定,部分一线城市对高价房暂停发放预售许可证,使高价房无法入市销售,低价房源则大量入市,从而拉低了新房的平均成交价格。

B.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金色的田野稻浪翻滚,弯弯的小河把稻田分割成清晰的两部分,一边一台收割机正在抢收稻子。

C.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奶精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无益,只会增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D.多所高校联合起来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方案,在如何突出综合素质的考查,如何突出不同高校学科特色,如何建立多元评价标准进行了有益探索。

解析:B项,“一边一台”表意不明;C项,“增多……风险”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标准”后加“等方面”。

答案:A
6.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正确的一组是()
《复兴之路》的封面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__①__,书的封面底
色浓厚又艳丽,极富视觉冲击力。

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这样,既辉煌灿烂又饱经风霜,__②__。

A.①高耸的华表,奔涌的江河水,远处模糊的宫殿
②既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气息,又充满着现代活力
B.①高耸的华表,奔涌的江河水,远处模糊的宫殿
②既充满着现代活力,又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气息
C.①远处模糊的宫殿,高耸的华表,奔涌的江河水
②既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气息,又充满着现代活力
D.①远处模糊的宫殿,高耸的华表,奔涌的江河水
②既充满着现代活力,又有着悠久的古代文化气息
解析:第①空,对封面的画面描述,一般从近到远,据此可排除C、D两项;第②空,应先说“悠久的古代文化气息”,再说“现代活力”,据此可排除B项。

答案:A
7.名句默写。

(1)子曰:“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

”(《论语·雍也》)
(2)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3)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答案:(1)仁者乐山(2)不令而行其身不正(3)不悱不发(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拓展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2009年7月16日上午10时59分,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百度“魔兽世界”贴吧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帖子,它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点开却没有内容,可算是一个公认的“水帖”。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水帖”,竟然在短短五六个小时的时间里被39万多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条回帖,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

“贾君鹏”:一次成功的艺术行为
叶匡政
①本以为“贾君鹏”事件经过10多天的喧嚣便会烟消云散,哪知近日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电视媒体对此话题进行了讨论,某报纸还专门采访了四川一个真名叫贾君鹏的人,煞有介事地报道他的妈妈早已去世。

这期间,所谓的幕后推手冒出来好几拨,让人难断真假。

网上还诞生了一篇《我叫贾君鹏》的长篇小说,开篇写道:“我叫贾君鹏,今年9岁,正宗的‘00后’……”受到读者热捧。

至于和贾君鹏相关的商业新闻或广告,更是天天读到。

只要没有禁令,此势头还会蔓延下去。

②人们的网络生活,早已汇聚成了一支庞大的交响乐章,正当每个人脑子里都回荡着各自熟悉的旋律时,猛然抬头,发现天下人都齐刷刷地张开嘴巴,嗓子里吼出同一个声音:“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一喊声的效果,是让人惊异的。

所有人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追问这声喊叫的来源和它背后的意义。

这如同在一个剧场里,婉转流畅的乐章,突然被一件道具掉落的轰响打断。

虽然演奏者很快恢复平静,乐章重新响起。

但大家的思绪却被这个意外之声带走了。

他们对道具命运的关心,可能超过了耳边的旋律。

没有人会把那意外的轰响,当作真正的音乐,然而它却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多年以后,他们或许忘记了乐曲,但会记得那个意外之声。

艺术原本就是这个意
外之声,就是这种无意义的娱乐,只是现在我们不这么认为了。

③有谁会把“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声喊叫,当作这个时代的艺术?把710万点击、30万回帖看作是观众对一次艺术行为的捧场?其实它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只要有合适的引爆点,网友就会让它通过社区、论坛、博客、群组、视频,一夜之间流布于整个网络和社会,有PS图片的,有写评论的,有做视频的,有写小说的,有发布签名的,直到它自足得真正成为一次艺术行为,这些举动才会停下来。

细想一下,从木子美、芙蓉姐姐到网络小胖,哪一次网络事件的诞生,不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只不过这次它来得更纯粹,甚至取消了一个真实的人,由所有无名的公众共同完成了这个艺术行为。

它就像当年原始部落中某人的一声哼唱,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震撼。

④三年前我在《文艺复兴宣言》中曾说过:大众生活在互联网等媒介的推动下,取得了公开陈述自身的权利,它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文本。

这种艺术行为是以取消作者为前提的,所有参与的网民都是它的作者。

互联网构筑了这种完全不同的文学艺术观。

与传统的文学艺术观相比较,它甚至可以被称为一种“反文学艺术观”。

这种新文本形态是一种“超文本”,链接使文本与文本直接关联,每一个文本都是若干文本的交叉,在那里又有一个新文本可供阅读。

大众正是这些超文本的真正创作者。

⑤“贾君鹏”可以说是今天非常成功的一次艺术行为,无名的大众正是这次艺术的真正创作者。

时代与人性的困境,在这个作品中都表现得分外醒目。

让人格分裂是今天多数思想的主题。

就像发出“贾君鹏”这声喊叫一样,人人都知道背后还有一只巨大的手在推动这一切,但人人都佯装不知。

他们只是默默地围上来,残忍而幸灾乐祸地
围观着。

看似在围观一个无字的空帖,其实在围观自己悲凉的内心。

人们愿意献身,被一个空帖绑架,一句话绑架了这个时代规模最大的人群。

⑥人们多把网络看作是一锅乱炖,其实错了。

它是一个巨大的山谷,人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回声,一个跟帖就是一种回声。

他们对一个无字的空帖发出自己的声音,它至少是真实的。

不要低估了网民对社会真相的认知,更不要低估了他们对真理的尊重,那看似戏谑的文字中,其实隐藏了最深的无奈与绝望,但却表露了他们对艺术的巨大激情。

⑦我把“贾君鹏”这声喊叫,看作这个时代一次成功的艺术行为。

虽然它是无声的,但它的旋律却在每个围观者的心中萦绕,挥之不去。

没有人真正理解,正是网络中这些所谓的“文化垃圾”,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自由的保证,也成为我们智力的源泉。

(摘自2009年8月19日《深圳晚报》) 8.阅读文章第⑤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大众为什么是“残忍而幸灾乐祸地围观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似在围观一个无字的空帖,其实在围观自己悲凉的内心。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们明知它是“水帖”,是一个阅读陷阱,还要不断地点击或回复来诱惑更多的人坠落其中,以此来浪费别人的阅读时间和精力。

而且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这种无聊之举,以博取自己的欣赏乐趣。

所以说,大众是“残忍而幸灾乐祸地围观着”。

(2)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围观着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自愿被一个空帖绑架,其实这揭示了当前时代人性的困境,说明了他们内心极度的无聊与寂寞,人格被无情地分裂着。

9.为什么作者把“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声喊叫,当作一次成功的艺术行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艺术本来就是个意外之声,就是一种无意义的娱乐,“贾君鹏”事件承载的就是这种无意义的、无聊的娱乐。

(2)这种大众生活的艺术行为,是以取消作者为前提的,大众才是真正的创作者。

随着跟帖的人越来越多,它最终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震撼,让每个围观者的心中永久萦绕着这声喊叫。

10.结合文本内容和你对此事件的了解,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贾君鹏”事件的背后,展现的是网民的空虚、无聊与寂寞。

这种无聊文化是寄生在经济富足、社会安定的温床上的现象。

创作者出于无聊、好玩或寻求刺激,有的想捉弄网友,有的则是出于招揽网友增加网站点击率的目的,恶搞了这种无聊文化。

这些所谓的“文化垃圾”,没有具体的内涵和积极意义,只是网络作为提供给人们最为便捷的交流工具所带来的一种乐子罢了。

这种现象应加以制止,以净化网络世界。

三、创新语用
11.某中学周一晨会上,高二男生小钟(化名)在进行完演讲后,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自己喜欢的女生表白:“我就是喜欢她,要对她的未来负责……”此事一时间引起校园热议。

目前该男生被带回家反思。

校方表示,学校会对小钟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会开除他,而对
这个女生则不给予任何处分,同时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相关事件,不再议论此事。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则评论表达你的观点,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一厢情愿的表白或许会赢得一片掌声,但不管不顾的行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压力,给学校带来困扰。

一个全靠父母供养的高中生在向对方表白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弄懂“责任”的含义,也没有想到对己对人的深远影响。

(示例二)很赞同该校的做法,既让表白的学生反省,又不给女生压力,让所有学生尽量不要再议论此事,这一处理背后隐藏着对孩子们的情感关注和理性应对。

12.“××73.5分,××78分,这些连80分都不到的是垃圾成绩。

××53分,××51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9日晚上,佛山某小学学生家长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条老师的群发信息,引起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愤怒。

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教师的言论直接体现了其个人素质,对学生影响深远。

这名教师的言论反映了其对教育本质的曲解,其完完全全地将考试分数与学生能力画等号,这是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一种教育理念。

口出“垃圾成绩”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的侮辱,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一种侮辱。

(示例二)评价学生是一件十分谨慎的事情,因为老师对孩子们的每句评价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

身为师者,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尊重和鼓励为主,尤其是对小学生。

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
情绪化,否则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