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
次质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虾B.蟹C.蜈蚣 D.蚯蚓
2.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练习
4.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
A.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以鱼鳍的协调作用
5.地球上动物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多少种( )
A.40多万B.100多万C.150多万D.200多万
6.下列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
A.鱼B.蛇C.猪D.蜜蜂
7.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海狮 B.海葵 C.海马 D.海豹
8.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
A.鳃B.肺C.体表 D.环节
9.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这是鱼的( )
A.运动器官 B.排泄器官 C.感觉器官 D.消化器官
10.鱼类养殖,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品种,闻名的“四大家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11.成对的鱼鳍是( )
A.背鳍和尾鳍B.胸鳍和腹鳍C.背鳍和腹鳍D.胸鳍和臀鳍
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 )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13.蝗虫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气管 B.气囊 C.气门 D.肺
14.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
A.一块骨上 B.两块骨上 C.三块骨上 D.不确定
15.下列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6.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
B.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绝对稳定不变
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
17.目前,我国已培育出5只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这与哪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
A.克隆 B.生物反应器C.仿生 D.试管婴儿
1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
A.眼镜蛇和狮子 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 D.壁虎和猩猩
19.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的产生,下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B.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
C.仅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
D.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这关节运动
20.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
A.小鸟喂鱼 B.大山雀喝牛奶
C.小孩吮奶 D.母袋鼠与幼袋鼠
21.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其中担负着保卫蚁穴职能的个体是( )
A.工蚁 B.兵蚁 C.雄蚁 D.雌蚁
22.观察图,当你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如何运动( )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X
B.肱二头肌舒X,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D.肱二头肌舒X,肱三头肌舒X
23.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花丛中的一群蜜蜂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D.桑叶上的一群家蚕
24.在观察蚯蚓实验过程中,最重要的操作步骤是( )
A.经常饲喂 B.体壁
C.刚毛 D.常用浸水的纱布擦蚯蚓体表
25.兔子牙齿的特点是( )
A.门齿发达、犬齿发达B.犬齿发达、门齿不发达
C.臼齿发达、门齿退化D.门齿发达、犬齿退化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26.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__________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7.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__________、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__________和骨骼肌组成的.
28.关节由__________、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__________组成.
29.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__________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__________、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0.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__,肱三头肌舒X;伸肘时肱二头肌舒X,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__________;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X.
31.按功能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__________等.
3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
33.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的群体中还形成__________.
三.连线题(每一连线2分,共20分)
34.将下列动物以及根据其某些特性进行的发明创造进行配对.
35.将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的种类进行配对.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市太和县北城中心学校八年级(上)第三次质检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虾B.蟹C.蜈蚣 D.蚯蚓
【考点】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另外在节肢动物的头部有的有单眼和复眼,有的只有复眼,一对触角和口器等特点,所以节肢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解答】解: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题目中A虾、B蟹和C蜈蚣都有以上特征,而D蚯蚓的身体分节不分部,也无外骨骼等为环节动物.D错误.
故选D
【点评】关键知道蚯蚓的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而不是节肢动物.
2.炎热的夏天,特别是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大量浮到水面(即“浮头”),严重时还造成鱼群大量死亡(即“泛塘”).这是由于( )
A.空气缺氧 B.水中缺氧 C.缺乏饵料 D.池塘缺水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池塘里的鱼在黎明时刻出现浮头现象,是鱼类与藻类植物在黎明时竞争水中氧气、导致水中缺氧而引起的.
【解答】解:白天,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不会出现浮头现象;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到了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为了呼吸,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以便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因此鱼出现浮头现象是因为水中缺氧,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导致鱼群大量死亡.
故选:B
【点评】池塘考查了鱼类的呼吸作用.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 D.亲代练习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解答】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不同点如下表:
类别形成获得途径适应特征进化趋势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的
本能行为
由遗传物质决
定的.
适应稳定的环境.高等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
的学习形成
的新的行为在遗传因素的
基础上,通过
生活经验和学
习作用获得.
适应多变的环境.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
杂,学习行为越复杂.
由上表可知: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遗传物质.
故选:C.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
4.鲫鱼游泳的动力来自( )
A.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 B.胸鳍和腹鳍的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以鱼鳍的协调作用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根据鱼鳍在与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分析解答,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解答】解: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主要起平衡的作用;鲫鱼在游泳时,产生前进动力主要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故选:A.
【点评】对于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
5.地球上动物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多少种( )
A.40多万B.100多万C.150多万D.200多万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的已知种数,据此答题.
【解答】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目前已知的动物有150多万种,我们需要对这么多动物进行分类.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是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注意查阅相关的资料.
6.下列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
A.鱼B.蛇C.猪D.蜜蜂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据此解答.【解答】解: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
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鱼属于鱼类,蛇属于爬行类,猪属于哺乳类,都属于脊椎动物;蜜蜂是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类型.
7.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海狮 B.海葵 C.海马 D.海豹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A、海狮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不正确;
B、海葵体壁只有两胚层,属于腔肠动物,B不正确;
C、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C正确;
D、海豹,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关键是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8.蚯蚓通过下列哪项进行呼吸( )
A.鳃B.肺C.体表 D.环节
【考点】蚯蚓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蚯蚓的呼吸.
【解答】解: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故选:C
【点评】关键知道在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9.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这是鱼的( )
A.运动器官 B.排泄器官 C.感觉器官 D.消化器官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在水中能绕过障碍物主要靠的是侧线.【解答】解:A、鱼的运动器官是鳍而不是侧线,为错误项.
B、鱼靠肛门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为错误项.
C、侧线的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感觉器官,为正确项.
D、鱼的消化器官有口、咽、食道、肠和肛门等,为错误项.
故选:C
【点评】知道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作用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10.鱼类养殖,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品种,闻名的“四大家鱼”就是其中之一,它们是(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B.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C.鳙鱼、鲫鱼、带鱼、草鱼D.鲤鱼、青鱼、带鱼、鲢鱼
【考点】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分析】我国有优良的淡水鱼养殖品种,主要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其中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通常称为“四大家鱼”.
【解答】解:四大家鱼中国1000多年来在池塘养鱼中选定的混养高产的鱼种.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四大家鱼及特点.
11.成对的鱼鳍是( )
A.背鳍和尾鳍B.胸鳍和腹鳍C.背鳍和腹鳍D.胸鳍和臀鳍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鳍的作用是游动及平衡的器官;鱼鳍分为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
【解答】解:鱼的各种鳍的作用: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1对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1对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所以如果将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去,鱼体将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所以成对的只有胸鳍和腹鳍.
故选:B
【点评】对于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多结合生活的观察,应不难记忆.
1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 )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具有能在动气中呼吸的鳃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
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
【考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分析】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解答】解:根据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可知: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鳞或甲;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都属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A正确.
故选:A.
【点评】关键知道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
13.蝗虫用于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气管 B.气囊 C.气门 D.肺
【考点】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蝗虫的呼吸器官.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分类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在左右两侧排列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就是气门.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知道动物的呼吸器官.鱼类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用气管呼吸、环节动物,用湿润的体壁呼吸、鸟类用肺和气囊来完成双重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14.一块骨骼肌的肌腱至少固定在( )
A.一块骨上 B.两块骨上 C.三块骨上 D.不确定
【考点】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解答】解: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故选:B.
【点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5.下列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是( )
A.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思考解答.
【解答】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X围.
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为人类提供生活原料、药用、观赏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如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生产人乳铁蛋白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用于仿生技术的研究,如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制造出人们需要的仪器和设备.
由上可知,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十分广泛.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才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
16.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平衡
B.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绝对稳定不变
D.生产者大量死亡会破坏生态平衡
【考点】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和内涵方面来切入.【解答】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相对、持续的稳定.生态系统中各种是生物的数量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在一定X围内的动态的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是稳定的,是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的数量不仅比草食动物多,而且还要维持一定的比例,如三颗草和两只羊,虽然草比羊多,但是不能保持稳定,因此还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同样草食动物要比肉食动物多,并维持一定的比例,如果人类的干预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人类要遵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规律,不要超过它自身的限度,否则,将来大自然必将报复我们人类.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对生态系统生产性的作用,二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性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此题很简单,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可解答.
17.目前,我国已培育出5只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这与哪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
A.克隆 B.生物反应器C.仿生 D.试管婴儿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羊的培育过程.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解答】解:血友病是缺乏凝血因子引起血浆凝结时间延长的遗传病.中国科学院某某遗传所与复旦大学合作,把含有人凝血因子的基因注入到羊的受精卵中,培育成的转基因羊在凝血因子基因控制下,乳汁中会产生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母羊被称乳房生物反应器.因此,我国已培育出5只转基因羊,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这与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密切相关
故选B.
【点评】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生物反应器指的是: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18.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
A.眼镜蛇和狮子 B.喜鹊和斑马C.海龟和虎 D.壁虎和猩猩
【考点】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解答】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A、眼镜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狮子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B、喜鹊是鸟类、斑马是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故符合题意;
C、海龟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虎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D、壁虎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猩猩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变温动物大都具有冬眠现象,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方式.
19.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的产生,下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B.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
C.仅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
D.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这关节运动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动作.
【解答】解: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对于脊椎动物的运动的产生,不正确的是仅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0.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