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0版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II)卷(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2020版高三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共15题;共44分)
1. (3分)(2017·吉林模拟) 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是麻、黍、稷、麦、菽,后来最流行的是稻、黍、稷、麦、菽。
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由于()
A . 水稻出现较晚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粮食需求增加
D . 饮食结构变化
2. (3分) (2018高二上·肇庆期末)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 (3分)(2016·天津) 右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4. (3分) (2019高二上·武威期中) 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 . 讨论主题不同
B . 价值取向不同
C .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D .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5. (2分) (2019高三上·鹤岗月考)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职能主要表现
理藩院管理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保护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控制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这说明清朝
A . 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 . 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 . 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 . 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6. (3分) (2017高一上·南涧月考)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 A
B . B
C . C
D . D
7. (3分)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
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这表明
A . 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B . 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 . 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D . 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8. (3分) (2018高三上·广东月考) 普罗塔戈拉指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普罗塔戈拉旨在()
A . 阐释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B . 肯定法律和道德对城邦的作用
C . 强调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
D . 说明城邦是人与法律的结合体
9. (3分) (2016高二上·吉林期中)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鳃正确的是()
A .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 .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 .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 .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10. (3分)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 突出了企业家的作用
C .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 .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1. (3分)(2017·本溪模拟) 爱迪生告诫助手:“我们必须拿出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
”历史学家哈罗德•埃文斯认为,爱迪生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淸楚一点,必须找出一个途径,把灯泡整合进一个经济实用且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之中,否则他发明的电灯泡就纯粹是个新玩意儿而己。
埃文斯旨在强调()
A . 没有创新的发明只不过是一种消遣
B . 创意转变为商业現实的重要性
C . 科技创新的时代到来
D . 爱迪生发明了实用电灯泡
12. (3分) (2018高三上·鸡西期中)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
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程》等相关法规。
这反映了清政府()
A . 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 . 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 . 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
D . 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
13. (3分)“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这一规定出自()
A . 英国《权利法案》
B . 美国1787年宪法
C . 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D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4. (3分)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 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
D . 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15. (3分) (2020高三上·应县开学考)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早产儿。
”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空想性
B .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
C . 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D . 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5分) (共3题;共55分)
16. (22分)(2020·景德镇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材料一:公共卫生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社会“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产物”。
最初关注的是环境卫生和疫病预防,后来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医疗卫生、妇婴卫生、卫生教育等,几乎包罗了所有与民众生命健康有关的问题。
大体而言,广义上的民国公共卫生行政事务包括了上水道、下水道、粪尿处理、道路清扫等环境卫生;医疗设施或对药品进行管理的保健卫生;还包括对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教育的卫生教育以及对各种卫生数据进行统计的卫生统计等。
狭义的公共卫生则指公共卫生行政、环境卫生、卫生防疫及饮食品卫生等。
19 世纪前期,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来应对英国日益严重的环境卫生的困扰。
从英国开始,公共卫生立法开始成为欧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事项。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材料二:清末新政中建立起卫生行政制度,并初步形成了卫生法律体系,以1911年东北鼠疫治理为契机,以防疫为主的公共卫生开始从无到有、从地方性立法向国家性立法过渡。
由于社会转型以及政局动荡的深层因素影响,民国初的中央和地方卫生行政机构并不稳定,曾几度裁撤。
即使如此,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仍卓有成效,不仅公共卫生立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专业化、技术性规范日益成为公共卫生立法的重点。
与清末相比,防疫、医师登记、环境、饮食、饮水类等公共卫生法规都形成了体系,更重要的是基本勾画出了民国公共卫生法律制度的概貌。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公共卫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
17. (21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
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
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你是否同意“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18. (12分)(2017·石家庄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人,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
其高超的经商能力使其三次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世被民间称为文财神。
司马迁说他“与时逐而不责于人”,研究气候、供求与商品价格波动的关系,把握到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并能未雨绸缪,提前采取行动,貌似反常,实则智哉!(此所谓大智若愚耶?)范蠡经商,运用“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规律,主张“时贱而买,时贵而卖”,提出“夏则资皮,,冬则资绵,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贱进如珠玉,贵售如粪土”,这些一反常态的经商理念再加上范蠡对出手时机的准确判断和把握,使他能屡屡短期致富。
范蠡还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
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同时,范蠡并非“为富不仁”,而是“富好行其德”。
《史记》载范蠡“三致千金”后,“分散与贫交疏昆兄弟”。
(1)根据材料概括范蠡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蠡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共15题;共4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5分) (共3题;共55分)
16-1、
16-2、
17-1、
17-2、
17-3、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