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测试讲评(-Ⅱ卷现代文阅读部分)概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分原因: 未读出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深沉思考。
正确答案:
作者一方面为深秋凋零的树林那 特有的景致感到轻快自如,同时又为 落叶飘零,韶华落尽,春光已逝感到 无限的惆怅和悲哀。(2分)并由此联 想到个人、大众乃至民族的类似遭际, 不无感慨,内心沉重。 (2分)
提示二: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尤其要 注意揣摩文中“我”独有的思索 和感悟。
失分原因:停留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
答案三:结束了对落叶凋零的思考,我 对之有了新的了解,就如树木凋零了枯 叶一般,我也得到了新生。 (2分)
失分原因:
对要点归纳的表述不够清晰。 答案中“之”指什么?
正确答案: 一,经过与树的对话和思考后,作者如 释重负,不再因为树叶的凋零而感伤, (2分)明白了如同树木的凋零和再生是 自然规律一样,人世代谢,历史民族的 盛衰同样是客观规律,因此内心释然。 (2分)
概括出这段话中“无知”“错误”的意思?
1.
①无知:不懂岁月无情。(2分)
②错误:未能珍惜青春。 (2分)
2.下面一段文字中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原因是什么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 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 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 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 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 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 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阿拉发特的话表明了他对巴以关系的鲜明 态度,包含着三个信息,请分条写出。
4.
①希望和平。(1分)
②必要时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 益而战。(1分)
③呼吁双方都为和平作出努力。 (1分)
5.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 理解。(2分)
月,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 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 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 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 地完成啊!
综合测试讲评
( Ⅱ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16中高三语文近三次检测 Ⅱ卷各题得分情况一览
文言 翻译
古诗 鉴赏
现代文 阅读
语言 运用
Ⅱ卷 总分
越秀 4.38 3.98 12.22 7.85 33.34 区测 58% 46% 58% 52%
广州 5.42 3.6
8.18 8.75 30.78
市测 56% 45% 45% 49%
二,摒弃了以前的片面认识,不再害怕失 去(2分)对自然、人生、和民族有了新 的认识,所以心情不再压迫。(2分)
提示三:
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挖掘句中 蕴含的深沉的含意,并紧扣文章 主旨组织语言进行整合。
1.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许多无知和 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 倘佯的脚步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 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 逝。 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 光。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而今终 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4分)
本周 5.36 4.11 8.87 8.65 31.69 校测 67% 45% 42% 51%
15.阅读文章前五段,概括作者深秋林 中漫步时周围环境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3分)
考点:辨别和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 (关键词语、句子)
答案一:凋零、萧瑟、凄清、 (0分) 答案二:疏朗、高远、孤独 (1分)
失分原因:未读懂文意和作者的情感
答案三: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引出了“我”与 落叶的对话;同时写出了作者当时的 心情,时而欢快,时而忧郁。(0分)
失分原因:未读懂题干要求。
答案四:我为林中的枯叶、奇幻的景象 感到身心轻快,这使我如“晴朗的白云” 而为林子里落叶飘零、春光已逝感到惆 怅、悲哀、苦恼,这又使作者心中“如盖 乌云”。(2分)
5.“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老和少是人生之圆的前后衔接点。 或: 人生的不同阶段往往呈现出某些 相似之处. 或: 老年人和孩子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 或: 生命就是一个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2. ①阳光、懒洋洋的风、鸟语都太多。
(2分) ②需要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作衬托,
春天才显得美。(2分)
3.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 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 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 察说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考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一:作者通过“一会儿晴朗”“一会 又是阴沉的乌云”,这种变幻莫测的天气 和云来表达心情也同样是一会儿开心, 一会儿愁苦,像云一样变幻不定(。0分)
答案二:作者把自己的心情比作天上的 浮云,一时轻快开心,一时忧愁悲伤。 想以此表达城市生活的重负与郊外漫步 的轻松。 (0分)
17.怎样理解第11段中“当我重又漫 步前行,似乎身上也凋零了许多枯 叶”一句话的含意。(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一:与树的对话让我意识到自己身 上也背负着曾经的辉煌历史,意识到自 己的虚荣。 (0分)
失分原因: 未联系全文读准句中的内在情感
答案二:既表达了我漫步林间时身上沾 了一些枯叶,又表达了我心中放弃了一 些害怕失去却又留不住的事物后,心里 的轻松。 (1分)
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 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小孩手中玩耍的弹 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
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 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 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 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 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 一个新的圆。 (贾平凹《对月》) (注:接榫:①连接榫头。榫头,竹、 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 相接处凸出的部分。②比喻前后衔接。)
答案三:疏朗、高远、静谧。 (2分)
失分原因:未能读出文段中的中心句、 关键词语。
正确答案:(3分) 疏朗高远、奇幻(神秘)、静谧。
提示一:
根据题干确定筛选对象, 根据筛选对象划定筛选范围, 在原文中提取中心句或重要词语 等有效信息。 概括段落层意。
16.第七段“心中”“一会儿是晴朗的 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 乌云,秤砣般压迫”,作者为什么会 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4分)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 他本来有一个40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 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 岁的女儿,他悲喜交加,将女儿紧紧的搂在怀 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3.家不等于房子,(2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意 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2分)
4.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 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 领导人阿拉发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 一段话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 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 手中滑落。”
正确答案:
作者一方面为深秋凋零的树林那 特有的景致感到轻快自如,同时又为 落叶飘零,韶华落尽,春光已逝感到 无限的惆怅和悲哀。(2分)并由此联 想到个人、大众乃至民族的类似遭际, 不无感慨,内心沉重。 (2分)
提示二:
通读全文、理清思路,尤其要 注意揣摩文中“我”独有的思索 和感悟。
失分原因:停留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
答案三:结束了对落叶凋零的思考,我 对之有了新的了解,就如树木凋零了枯 叶一般,我也得到了新生。 (2分)
失分原因:
对要点归纳的表述不够清晰。 答案中“之”指什么?
正确答案: 一,经过与树的对话和思考后,作者如 释重负,不再因为树叶的凋零而感伤, (2分)明白了如同树木的凋零和再生是 自然规律一样,人世代谢,历史民族的 盛衰同样是客观规律,因此内心释然。 (2分)
概括出这段话中“无知”“错误”的意思?
1.
①无知:不懂岁月无情。(2分)
②错误:未能珍惜青春。 (2分)
2.下面一段文字中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原因是什么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 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 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 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 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 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 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阿拉发特的话表明了他对巴以关系的鲜明 态度,包含着三个信息,请分条写出。
4.
①希望和平。(1分)
②必要时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 益而战。(1分)
③呼吁双方都为和平作出努力。 (1分)
5.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 理解。(2分)
月,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 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在说明 这个世界,就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 万物,就像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 地完成啊!
综合测试讲评
( Ⅱ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16中高三语文近三次检测 Ⅱ卷各题得分情况一览
文言 翻译
古诗 鉴赏
现代文 阅读
语言 运用
Ⅱ卷 总分
越秀 4.38 3.98 12.22 7.85 33.34 区测 58% 46% 58% 52%
广州 5.42 3.6
8.18 8.75 30.78
市测 56% 45% 45% 49%
二,摒弃了以前的片面认识,不再害怕失 去(2分)对自然、人生、和民族有了新 的认识,所以心情不再压迫。(2分)
提示三:
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挖掘句中 蕴含的深沉的含意,并紧扣文章 主旨组织语言进行整合。
1. 有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许多无知和 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翠如水,我 倘佯的脚步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 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 逝。 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 光。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而今终 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4分)
本周 5.36 4.11 8.87 8.65 31.69 校测 67% 45% 42% 51%
15.阅读文章前五段,概括作者深秋林 中漫步时周围环境的特点。 (不超过10个字)(3分)
考点:辨别和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 (关键词语、句子)
答案一:凋零、萧瑟、凄清、 (0分) 答案二:疏朗、高远、孤独 (1分)
失分原因:未读懂文意和作者的情感
答案三: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结了前文的内容,又引出了“我”与 落叶的对话;同时写出了作者当时的 心情,时而欢快,时而忧郁。(0分)
失分原因:未读懂题干要求。
答案四:我为林中的枯叶、奇幻的景象 感到身心轻快,这使我如“晴朗的白云” 而为林子里落叶飘零、春光已逝感到惆 怅、悲哀、苦恼,这又使作者心中“如盖 乌云”。(2分)
5.“老和少是圆的接榫”: 老和少是人生之圆的前后衔接点。 或: 人生的不同阶段往往呈现出某些 相似之处. 或: 老年人和孩子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 或: 生命就是一个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2. ①阳光、懒洋洋的风、鸟语都太多。
(2分) ②需要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作衬托,
春天才显得美。(2分)
3.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 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 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富翁。当警 察说送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 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 “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考点: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一:作者通过“一会儿晴朗”“一会 又是阴沉的乌云”,这种变幻莫测的天气 和云来表达心情也同样是一会儿开心, 一会儿愁苦,像云一样变幻不定(。0分)
答案二:作者把自己的心情比作天上的 浮云,一时轻快开心,一时忧愁悲伤。 想以此表达城市生活的重负与郊外漫步 的轻松。 (0分)
17.怎样理解第11段中“当我重又漫 步前行,似乎身上也凋零了许多枯 叶”一句话的含意。(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答案一:与树的对话让我意识到自己身 上也背负着曾经的辉煌历史,意识到自 己的虚荣。 (0分)
失分原因: 未联系全文读准句中的内在情感
答案二:既表达了我漫步林间时身上沾 了一些枯叶,又表达了我心中放弃了一 些害怕失去却又留不住的事物后,心里 的轻松。 (1分)
试想,绕太阳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 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小孩手中玩耍的弹 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
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
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 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 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 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 就是这么不断的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 一次不尽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 一个新的圆。 (贾平凹《对月》) (注:接榫:①连接榫头。榫头,竹、 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 相接处凸出的部分。②比喻前后衔接。)
答案三:疏朗、高远、静谧。 (2分)
失分原因:未能读出文段中的中心句、 关键词语。
正确答案:(3分) 疏朗高远、奇幻(神秘)、静谧。
提示一:
根据题干确定筛选对象, 根据筛选对象划定筛选范围, 在原文中提取中心句或重要词语 等有效信息。 概括段落层意。
16.第七段“心中”“一会儿是晴朗的 白云,轻快自如,一会儿又是阴沉的 乌云,秤砣般压迫”,作者为什么会 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4分)
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 他本来有一个40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 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 岁的女儿,他悲喜交加,将女儿紧紧的搂在怀 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3.家不等于房子,(2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意 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 (2分)
4.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 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 领导人阿拉发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 一段话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 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 手中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