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优选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第【1】篇〗
19 《牧场之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荷兰的风光。

课文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篇,描绘了荷兰的牧场上绮丽而壮观的景色。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也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不同时间荷兰牧场的风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运河、仪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难点:
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本课语言优美,层次分明。

因此在教学时,要多让学生朗读,边读边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色。

同时要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贯穿全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作用。

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动景和静景的句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展开,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要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兰牧场上的动景和静景的。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最能代表各个国家特色的,有兴趣来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吗?
2.播放课件,展示荷兰。

师: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这样赞叹道: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牧场之国,一同来领略荷兰牧场独特的田园风光吧!
板书:牧场之国。

二、学习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读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生字:仪眺骏驰辽绵凳吆铃铛罐恢踢牲畜
3.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画面,我先请四位同学把小标题读一读。

全班一起读。

2.出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将四幅画面的小标题标注在相应的自然段旁边。

明白自学要求了吗?
3.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课件出示正确的标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字词,报听写。

2.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描绘了四幅画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领略这四幅画面所展示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内容
(一)牛群与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①碧绿草原,花牛成群(课件出示)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1.读句子,感受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2.辽阔无垠的草地上,牛儿有各种不同的姿态,我们也来当一当这些静立吃草的牛,来感受感受它们的悠闲生活。

3..想象体会“四周”“全”“丝绒般”的表达效果
4.从“四周”“全”你体会到了什么?
5.“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给了你什么感受?丝绒般柔软而细密的碧绿草原上活动着的全是黑白两色的花牛,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的发出赞叹(板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二)骏马与原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句子: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说说这个画面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膘肥体壮。

你能从哪读出这是自由的一群马。

3.作者描写骏马自由地奔驰,你感受到了什么?(草原的辽阔)
师:成群的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这无垠的原野上拥有无比的自由。

看到这一幕,作者不由想放声告诉大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动物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段描写了哪些动物,是怎样描写的?
羊──有天堂般的绿色草地,羊当然什么也不愁,好一派悠闲的情景。

猪──“赞许”是什么意思?如果猪会说话,它会对谁怎样加以赞许呢?好快乐的猪啊!
鸡──连平日里很胆小的鸡,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是显得非常──安闲。

猪、羊、鸡,它们平时成群结队生活在一起,给人十分喧闹的感觉,现在整个牧场都是它们活动的场所,它们都能优哉游哉地生活。

难怪作者会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晚上的静谧——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过渡语: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傍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课件出示)自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感受,这时漫步在牧场之国,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夜静)傍晚的荷兰真有那么安静吗?
2.想象一下,傍晚,荷兰寂静无声,动物们都安睡了,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你会怎样用心感受这份宁静呢,谁来把你感受到的送到句子里读出来。

3.指导朗读:女同学轻轻的,柔柔的,慢慢的,读着读着,真正的宁静便降临到了牧场上(生读--齐读)
总结: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傍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梦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我们在读中和动物一起进入梦乡吧。

感受着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终于明白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荷兰是——再读板书。

三、课文小结
本课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垠、安闲和谐和夜晚的寂静含蓄,让读者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独特风光,体会到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四、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花牛成群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奔驰,辽阔无垠风景如画
其他动物,自由安闲安闲和谐
夜晚寂静含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第【2】篇〗
牧场之国说课稿(精选3篇)
牧场之国说课稿1
牧场之国说课稿2
牧场之国说课稿3
《牧场之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牧场之国》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因此,我根据文本特点,在教学本课是以美为主线,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其想象力,激发其灵感与顿悟,使学生实现创造能力的突变与飞跃。

二、说学情
我们班学生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求助于同学和学习工具资料或老师,询问或者查寻进行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自制力比较差,阅读能力有待于提高,须老师进行提醒和指导;因此老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好“导”的作用。

由于学生的定势作用,一学生
先回答,其他学生的思维就跟着走了。

教学时,要注意学生这种“跟着走”的现象。

另外,要做好几名后进生的指导工作,做好读书习惯的指导,指导做好语文基础训练的相应练习题。

此外,班里有部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训练,能够判断出文章的记叙顺序,能够通过读课文,初步简单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学生初步学会选用文章里的优美词句,进行摘录、积累并能初步运用于作文之中,但有待于继续进行弓导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四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学语文、用语文”的课研精神,我把《牧场之国》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的能力。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说教法
1.采用“学——导——练”的教学模式
《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

因此采用“学——导——练”的教学模式。

即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后,再引导学生有重点较深入地理解课文,最后通过练习、作业进行巩固和延伸。

2.朗读法
正是因为本文满蘸着作者欣喜与热爱之情,描画了荷兰优美恬静而又充满生命气息的田园风光。

文字优美,情感浓烈,充满了诗情画意,从多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教学中,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读深,进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目的。

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景色美,语言文字的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情朗读的技巧。

3.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同时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辅助画面,再现课文内容。

这种以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极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领略课文语言美的基础上,真正领略到荷兰牧场的美丽,既是美的享受,又轻松了课堂。

六、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放手让学生运用读、划、议等学习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读、思、议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七、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
(出示荷兰风景图)教师简介荷兰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由来。

[这样设计目的是:给予学生感官的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学生一定很想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充满情趣的田园风光的。

这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
(二)让学生以齐读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这节课要干什么。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这一环节我共设计了三个自学指导:
1、初步阅读,整体感知(自学指导——)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
(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3)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通过填空的形式降低了任务的难度。

]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自学指导二)
(1)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

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采取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检查自学情况。

[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文的交流感悟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结合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如:个人读师生读、老师范读等。

]
<1>欣赏,培养美感。

< 2 >傍晚、夜晚的牧场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此时你就在这宁静的牧场上,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通过想象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动物们的快乐,也体会到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
3.自主探究,理解课文(自学指导三)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是文章的线索。

)
(四)当堂训练
针对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定出相关的训练题,加以巩固。

1.把重点字的拼音填在后面的括号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新词、重难点词。

)
2.仿照课文用;“------是-----是----也是-----”造句。

3.小练笔: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
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请以“-------的荷兰”为题,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特点,先把它画在纸上,再用几句话把它写在你的画上。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因为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
(五)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到的?(这个环节即回顾了学生所学知识又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我,交收获和好的学习方法,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


八、说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
九、说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出荷兰牧场的美丽和动物们和谐、安闲的生活,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美文应该美读,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在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好好进行
感悟、体会,这是我本次教学的一个重点。

基于此,我以第1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是课文要介绍的重点,我让学生从这个词入手,认认真真朗读课文,体会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特点。

对于“牧场之国”,基本上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介绍,既有牛群,又有奔跑的骏马,还有许多可爱的家畜、家禽。

我让学生通过四幅画面去理解,这样他们在欣赏中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得到了美的享受。

在赏读课文时,我还引导学生留意课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通过分析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得到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课文第1自然段引出内容,中间通过几个场景的描述,使荷兰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样来理解就容易多了,教学也更见效果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第【3】篇〗
小学语文下册《牧场之国》第一课时说课稿
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

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
静悠闲的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说学情
《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I青;能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体会内容。

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对于本课来讲,荷兰这个国家我们虽然听说过,但谁都没有去过。

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等方式,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荷兰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并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
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釆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环节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1)出示生词:
专注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骏马膘肥体壮飞驰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赞许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安闲镶嵌丝绒寂静吆喝牲畜
(2)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说说每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

师引
导: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写的?
(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明确: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

环节三、写字指导
1.齐读本课要写的15个生字。

2.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

(重点指导“罐”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七、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牛群吃草图
骏马飞驰图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动物休闲图
夜晚安静图
(重要的交通工具)
八、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
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

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

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