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2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习题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习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2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习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版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郑州六校联考]“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清初之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国明末清初之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是受到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的影响.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2.[2016·宝鸡质检]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迁移李贽的思想主张。
分析选项言论,A项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否定理学家宣传的传统神圣观,符合题意。
B、D两项均强调“良知”,属于王阳明的观点;C项是对孔子的尊崇,李贽反对将孔子奉为神圣,排除.
3.[2015·泰兴模拟]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
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
答案C
解析程朱理学把世界万物的本原概括为抽象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夫之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C项正确;题干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B项排除;A、D两项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4.[2016·邯郸质检]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民阶层的思想,故选B项。
材料认为人之有私是合情合理的,A项错误;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提到了如何管理国家,并没有反映统治危机,D项错误.
[提能题组]
5.[2015·昆明模拟]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实学思潮是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文中的“实学思潮”()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③提出了“经世致用"主张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实学思潮”是指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他们批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②错误。
故选D项.
6.[2016·江西九校联考]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由题干中“从本质上反映了”可以看
出答案的角度在于经济层面。
再结合相关史实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由、平等的理念不断发展,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迎合社会进步发展的需求,故本题选B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7.[2015·沈阳调研]《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的作者张帅伟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黄宗羲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①②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③错误;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不大;西方启蒙思想和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④正确。
本题选D项。
8.[2016·资阳诊断]如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
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
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得到新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答时既要准确反映题中图表的曲线走势,也要联系所学知识.a段的下降是因为秦朝的“焚书坑儒”,b段的上升是因为西汉前期的“独尊儒术”,c段的下降是因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发展,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地位的走势与图表中的曲线趋势及所学知识吻合;d段的下降趋势不能说明儒学的新发展(尽管课本上有儒学的继承与变异、批判与发展这样的说法),只能说明儒学正统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儒学的实际影响力下降(尽管儒学的正统地位没有动摇),故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20分)
9.[2016·陕西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说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依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
(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10分)
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礼法并用。
(2)胜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时代气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
解析第(1)问,关键是明确“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指孔子、孟子、荀子.第(2)问,主要结合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回答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及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