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2课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加小标题、使内容清晰的写法。

2.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以及“例证”“反证”等论证方法。

3.明白无论在经济生活中,还是日常中要讲法制、讲信用的道理。

作家作品
简历:林其屏,1944年3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

1968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政经专业。

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福建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

主要致力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

代表作:《民族整合: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关于发展闽台经贸与文化合作的建议》《信誉: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等。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维.护(wéi)亟.待(jí)
牟.利(móu)惩.罚(chénɡ)
潜在(qián)
牟取·谋取
“牟取”指谋取(名利)。

“谋取”指设法取得。

从释义可以看出,“谋取”的语义可以涵盖“牟取”,“谋取”是一个中性词,而“牟取”是一个贬义词。

※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各种手段牟取
..暴利。

※公安机关为人民群众谋取
..实实在在的利益。

法制·法治
“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方法和工具。

“法治”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不可分割。

※法治
..是香港成功的基础。

★熟语积累
屡禁不止:多次禁止都不能使其停止。

※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与责任追究不力有关,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已是势在必行。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民众文学当有一种潜移默化
....之功,以纯正的博大的趣味,替代旧有读物、戏剧等不洁的、褊狭的趣味。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由于无法判定朝鲜是否进行导弹实验,美日韩等国忧心忡忡
....。

研读揣摩
①基石:做建筑物基础的石头,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

②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③市场规则:道德和法规合一的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

④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⑤诉诸:说给……听。

诸,“之于”的合音。

⑥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⑦猖獗:凶猛而放肆。

⑧紊乱:杂乱、纷乱,没有条理。

⑨屡禁不止:多次禁止都不能使其停止。

⑩归根结底:也写作“归根结柢”“归根结蒂”,归结到根本上。

惩罚:惩治,处罚。

吞噬:吞并,吞食。

给予:提供,予以。

亟待:急迫、匆忙地等待。

垄断:《孟子·公孙丑》有“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句,原指站在集市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泛指把持和独占。

着力点:力量的接触点,比喻需要下工夫的地方。

牟利:牟取私利。

[1]本段开头阐明了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的辩证关系,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始就辩证地阐明了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的关系,鲜明地提出了本文论述的重点:法制与德治并用,规则和信用同重。

这不仅使文章中心明确,给下文的论述打好了基础,也营造了气势,初步展现了本文的语言风格,更让人明白了在今天市场经济形势下,应该注重的问题——“法与德,规则与信用”,紧扣文章的标题。

[2]这一段的论述有何特点?
①采用了递进式论证结构,层层深入,说理透彻。

作者按照什么是规则,规则的作用,目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怎么办层层论证。

②正反对照,在论述规则的作用时,先正面论述规则的作用,然后从反面论述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市场规则,市场就难以发挥其基础作用,通过对比,强化了读者对规则作用的认识。

[3]这里“游戏规则”指什么?
这里“游戏规则”指经济运行的法规和制度。

[4]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现状如何?其根源何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同时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

根源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

[5]一些领域出现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对规则没有清醒的认识,疏于管理,不重规则,缺乏尊重法律的意识和态度。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6]信用的价值被严重忽视引起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7]重构规则和信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意义?
能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这就会促使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8]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规则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论述“市场经济秩序”和“国民经济”这两个抽象的经济术语间的关系时,采用这样一个贴切的比喻,能化抽象为形象,省去了许多复杂的陈述,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通过这样一个比喻,我们发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性,发现了遵守“规则”的必要。

如果我们从反面思考一下这个比喻,也是很有意义的:不遵守“规则”,在“经济”之车高速奔驰的今天,你只能到处碰壁,处处撞车,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车”毁人亡。

比喻: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

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

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9]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举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例子来证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的差异,具体准确,有说服力。

[10]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如果说……那么”的句式,表达客观,不武断。

“最需要”强调规则管理和信用管理的重要性。

[11]为什么说“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这一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①规则管理和信用管理关系到当前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②规则与信用管理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问题。

③规则与信用管理还关系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能否获得更大利益的问题。

[12]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总结、概括全文内容,强调“按照市场规则办事,并树立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的重要性,也突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指出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被淘汰,该如何去做。

剖析文意
1.什么叫规则?市场经济规则有何作用?
提示: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建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直至个别契约的正式制度。

它是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它决定着市场内部的结构和安排是否适当,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是否协调,从而保证社会分工、合作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市场经济制度得以正常运转。

没有一个好的市场规则,市场就难以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

2.为什么有了市场规则还不行?市场信用原则有何要求?
提示:虽然正式制度的建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国家的法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性,无法完全容纳市场经济社会利益要求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果的复杂性,仅靠法制还难以形成人们之间的社会合作力和聚合力。

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安排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道德约束的力量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

信用是道德约束的核心。

信用
原则要求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行为的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要讲信用,杜绝欺诈行为;要求以信用为核心来构造道德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