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实验小学 四上第四单元窗一窗二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信息窗1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教材32--35页第一、二个红点,自主练习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
2、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高。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形纸,三角板,钉子板。
2、学具准备:三角板,三角形纸片,用木条做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
3、课前预习:独自阅读课本第32—33页,
①通过拉一拉可以发现三角形无法拉动,说明三角形具有()
②我知道由()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高,()条边。
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和()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作三角形的高一般用()线画,并要标出()符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1、谈话:三角形是一种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图形!你能从图中找出三角形吗?
2、为什么隔板的支架、自行车的支架设计成三角形呢?
师点题: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解决红点1.为什么做成三角形?
1、实物感知: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
每个小组内有一
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2、辨一辨:学生分小组拉一拉用木条做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3、汇报交流: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4、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
5、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图片展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
)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二)教学红点2. 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独自画出一个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标明名称的三角形,生看、读、闭眼想一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生想、小组交流。
师总结,板书。
强调:三条线段、围成。
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角(3)、边(3)、顶点(3)
3、动手操作:出示三角形高的图,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是怎么画的?生观察。
让学生先折一折并展开。
(同桌活动)用三角板
沿着折痕画一条虚线。
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折痕
与底边所形成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标出底和高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并板书: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师演示画三角形的高的步骤和方法。
同桌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
2.所有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
(此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通过交流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
(二)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做房屋的架子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有三条边的特性
B.易变形的特性
C.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此题先结合实例回顾三角形的特性。
)
(三)、画一画:画出三角形各边的高。
(注意对有困难学生三角形画高的指导。
)
四、课堂总结,结合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2、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从三角形的3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就是三角形的高。
每个三角形有3条高。
五、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1—3题
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信息窗1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6页第三个红点,自主练习第4---9题。
教学目标:
1.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进一步掌握学会分类的方法,并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三角板,三角形纸片。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课本第33—34页,
①三角形的分类可以按()和()来分。
②观察三角形的角的大小发现:()()()
③利用角的边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能给三角形分类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红点3.
师:小组拿出不同的三角形纸片,可以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操作: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和材料,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把三角形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
学们看看?
小组1:从角来研究:锐角三角形:三个
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小组2:从边来研究:等腰
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
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
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
角相等。
三、巩固练习
填空。
1.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
2.()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里如果有两个锐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
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3.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
()
四、课堂总结,结合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三角形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3、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检测
自主练习4、5、6、7、8、9题,重点交流,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第4题,独立画图,小组展示交流,并说说自己画的三角形的特征。
自主练习第5题。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动手剪三角形,展示交流。
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剪的,为什么会剪出这样的三角形,教师小结:折法不同,剪出的三角形也不同。
要在剪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
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3课时
课题:信息窗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9页第一个红点,自主练习第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该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钉子板。
2、学具准备:木条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教材37――38页。
①三角形有()条边。
②我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师:任意的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2cm 3cm 4cm 5cm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摆一摆:让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小棒去摆三角形,并进行记录。
2、汇报: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得知:有的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有的3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3、动手验证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
现在我们就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可以围成的三角形:①3cm 5cm 6cm ②2cm 5cm 6cm
不能围成的三角形:①2cm 3cm 6cm ②2cm 3cm 5cm
2.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3.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电脑显示)。
5、拓展研究: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 )
(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
(3) 以长为3cm、5cm、7cm、10cm、12cm的五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6个三角形。
()
三、、课堂小结,知识梳理
1、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判断3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只要把较短的两条边相加与最长边比较即可
四、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5题
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第4课时
课题:信息窗2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教材第38—40页第二个红点,自主练习第2、3、4、6、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的结论。
教学难点: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2、学具准备:小棒、量角器、三角板
3、预习提纲:独自阅读教材第38页
①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钝角,()个直角,()个锐角。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角形3个内角和的度数是多少度?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有几个角?
2.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
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板书: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就是3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3、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
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
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
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4、验证:
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
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5、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中可以有两个直角。
()
(2)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度,75度,24度。
()
(4)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四边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5)钝角三角形有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
(6)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
2、你知道它们的内角和吗?
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四、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五、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
2、
3、6、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