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舞
台李梅蒲少斐泸县玄滩镇学校四川
泸州 646105
摘要:为谋求更加卓越的教学技术,深度创新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在原有的教学中推进中小学教育,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与中小学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以此为教学提供更多开创性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彩绝伦的课程。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一大热点,但其中还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在此篇文章中,笔者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进行深入融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广大学者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教育;融合
现在的教育生态正在逐步信息化,相应的教育模块发展中融入现代技术势在必行,教育部正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教学环境。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有着诸多益处,多元化的信息采集方式,趣味化的展示方式无不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切合教学内容,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1、恰切应用媒体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教师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展示教学资料,供学生学习,为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尽管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解决很多教学问题,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体验感,但是,教师还需要明白,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是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出现了严重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
他们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准备好,在课堂上使用。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他们缺乏相应的
应变能力,即过多使用多媒体展示知识,与学生的互动量不足,这导致学生在课
堂中需要段时间接收大量知识,而教师又没有摸清楚学生的学习水平,使教学效
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2、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要求,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他们
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沿袭下来是因为其有不可代替的好处,并且也
能够将知识完全教授给学生,故他们极少使用信息技术。
这样的教学效果在短期
来看并不会比运用多媒体技术差,但是,从长期看,学生可能会丧失对学习兴趣。
从近年的教学要求来看,显然,传统的板书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明显跟不上信
息技术教学。
3、不良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信息繁多杂乱,学生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风气
的影响。
为了使学生成长在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中,部分教师不开展线上学习。
因为在线上学习及其容易看到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产生不良影响。
二、信息技术与当代中小学教育融合必要性
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中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生力量,为学生带来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体验。
层次多样、教学素材丰富的课堂能够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
程学习,成为支撑学生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保障。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
手段手机网络上优秀的教学素材,将有趣的教学资源嵌入到课堂中,成为驱动学
生学习的动力。
当前教育资源分布尚未达到公平、合理的标准,部分地区的教学
资源还没有跟上主流,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学资源,能够平衡地区之
间教学差异,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同时,教师还要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各项教学工作,遵照标准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三、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深度融合思考
1、深度了解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走信息技术化教学道路需要明确教学需求,并严格落实需求下的教学任务。
教育工作者要清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化,当前的教育模式中融入的信
息技术策略为教师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融合课程需求,将教师的教学想
法构造出来并用信息及时展示。
但是,本部分教师尚未清楚该如何展示教学想法,所以无法有效推进教学流程的实施。
那么,该如何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呢?笔
者认为,需要教育者明确一下几个原则:(1)明确教学目的。
目标明确的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计划的实施,与为教学素材收集带来指引方向。
(2)正确使用信
息技术策略。
教师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策略能够挖掘更多精彩的教学素材,为课程
注入更多活力。
总的来说,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教育需求,信息技术起到的只是辅
助作用。
2、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教材创新化
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为课程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学生在课堂接受到更
多与社会接轨的信息,并及时更新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课
程体验。
教师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督促学生学习。
在学校,教师可以在课
堂上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可以是视频、PPT等等,通过结合课本教材,能够激发
课程的教学活力,构建一个个性化、趣味化、故事化的教学驱动环境,呈现崭新
的课程教学设计面貌。
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对新奇事物十分好奇的年纪,教师
采用信息技术化教学策略,能够巧妙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并有效推动教学
任务。
在线上平台,教师可以发布一些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督促学生及
时查漏补缺。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接触到来自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
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化时代为学生带来了便利与挑战,在信息纷繁副
总的网络世界中,学生要学会分辨是非,形成正确的十分观念,并学会利用网络
进行学习。
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并且还能
够找到各种学习资料,这是网络带来的正能量,也为学生带来了高效学习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开展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通过
互联网进行查找,这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过程。
4、丰富学生的信息素养
除了教授文化知识之外,还可以教授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拓展自身的
信息涵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基本的word文档基本操作。
例如,如何使文章的标题居中,调节页边距,调节字体颜色和大小等等,这些都
是一些基本的文档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之余还学习计算机知识,能够
有效促进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拓宽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储备,为学生带
来新的学习体验。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普及一些基本的计算机
知识,让学生清楚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信息
技术带来的有效革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使用观。
5、完善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课程融合的评价标准
要想信息技术能够与中小学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就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
教学评价体系,为课程进行规范、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够突出信息技术的作用。
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以此为标准进行教学创新。
教师
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及时的教学反馈,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准备的课程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完全接受。
若没有教学评价的话,教师很难把握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要求,为此,学校要专门设计一套教学评价体系和专门的教学评价组,及时将教学评价
反馈教师。
6、加强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库指的是教学视频、PPT、文档、图书等等的学习资源,学校需要
及时完善信息资源可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多可参考、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资源都能够进行存储,共享,学校要启动技术平
台及时丰富信息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
总而言之,实现信息技术和中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
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呈现精彩绝
伦的课堂。
同时,学生也需要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观念,合理使用网络。
参考文献:
[1]杨晓娟,左秀娟,艾金枝.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入式”教育下的双向融合途径[J].现代教育,2018(7):22-26.
[2]唐前军,付蓉,张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8):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