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粗蛋白质水平对夏季洋二元杂种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
颗粒饲料粗蛋白质水平对夏季iS-元杂种哺乳母猪 生产性能的影响
蓝荣庚 (新希望集团湛江国雄饲料有限公司,湛江,524335)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季洋二元杂种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 响。选择9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蛋白质水平组(19.5%、18.5%、17.5%,但饲粮的赖氨酸 均为1.05%,消化能3.4Mcal/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4:23,饲粮均 制粒为4.0颗粒。),每组3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18.5%组仔猪断奶 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5%组(P<O.05),与19.5%组差异不显著(P>O.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 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O.05)。由结果可知,夏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 30.5"C),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合成赖氨酸和苏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18.5%(赖 氨酸1.05%,可消化赖氨酸0.9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关键词:哺乳母猪;粗蛋白质水平;生产性能
表1 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饲喂基础)
膨化全脂大豆



大豆粕(CP43%)


g}
去皮豆粕(CP47.8%)



白砂糖(蔗糖)



大豆油

石粉

磷酸氢钙

复合氨基酸添加剂1








复合维生素预混剂2



复合微量元素预混剂3
食盐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氯化胆碱



碳酸氢钠



饲料级氯化钾 合计(千克)
母猪怀孕0’100天(饲喂量为0’30天1.8千克/天,3l’99天2千克/天)饲料配方为(单位:千克): 玉米150、小麦麸85、大麦(皮)300、小麦100、稻谷50、碎米50、米糠¥fll00、豆粕(CP43%)120、石 粉15、磷酸氢钙14、食盐4、碳酸氢钠4、饲料级氯化钾0.5、50%氯化胆碱2.5、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 添加剂4,合计1000千克,其营养水平:消化能2.95Mcal/Kg、粗蛋白质14.5%,钙0.98%、有效磷0.38%、 赖氨酸0.75%(可消化赖氨酸0.6%)、蛋+胱氨酸0.43%、苏氨酸0.54%、色氨酸0.18%;为了提高仔猪初 生重,母猪在怀孕100天开始饲喂专门攻胎饲料(4’4.5千克/天)至110天,其饲料配方为(单位:千克): 玉米175、小麦麸40、大麦(皮)230、小麦50、稻谷50、碎米150、米糠粕50、膨化全脂大豆60、豆粕
(CP43%)148,石粉12、磷酸氢钙20.5、食盐5、碳酸氢钠4、饲料级氯化钾0.5、50%氯化胆碱2、微量 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添加剂3,合计1000千克,其营养水平:消化能3.1Mcal/Kg、粗蛋白质16%,钙1%、有 效磷0.48%、赖氨酸0.85%(可消化赖氨酸0.69%)、蛋+胱氨酸0.51%、苏氨酸0.63%、色氨酸0.215%;母 猪分娩前4天转入分娩舍高床,转换饲喂母乳母猪饲料(4千克/天至分娩前l天,并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舍内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平均温度为30.5℃。按常规饲养管理,自由饮水,仔猪按统一规定补饲。试 验饲粮从进产房之日起饲喂至28日龄断奶,产仔当天只喂1千克饲料(补喂适宜的红薯藤),分娩后第 l’3天按0.5千克/天(补喂适宜的红薯藤)递增饲料,分娩后第4’6天按1千克/天(补喂适宜的红薯藤) 递增饲料,直至分娩后第7天自由采食,以吃净吃饱为原则。为了保证断奶母猪的体况能恢复得更好, 断奶至发情配种期间均饲喂哺乳母猪饲料而不是怀孕母猪饲料,断奶当天1.5’2千克饲料(补喂适宜的 红薯藤),第二天开始鼓励(湿拌料,按水料比为3:1)多吃(补喂适宜的红薯藤)不限量至配种。 1.3 饲粮按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给予分组,调整玉米、碎米、豆粕的含量来保证饲粮消化能(3.4Mcal/Kg) 和赖氨酸(1.05%)水平一致,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4:23。各组饲粮 组成见表1及营养水平见表2。
229
“疫百特”杯论文集 季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1材料及方法
1.1试验材料 L一赖氨酸(≥78%)、L一苏氨酸(>198.5%)、L一色氨酸(≥98.5%)、DL-蛋氨酸(≥98%)均来自
味之素公司提供。 1.2本试验于2009年6月至8月广东粤西春玉猪场进行,选择健康、体况和分娩期相近(15天内)的90 头长白×大约克杂种经产母猪(3’5胎,母猪带仔≥10头/窝),随机分成3组,30个重复/组,1头/重复。
表3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同行肩标字母不同为差异显著(P<O.05),字母相同或无字母为差异不显著(P>O.05)。
3讨论
本试验于广东粤西夏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30.5"C)进行,其结果发现18.5%组仔猪的断奶窝重 和断奶窝增重最高日增重达至I]2509/d,母猪粗蛋白质摄入量为1082.259/d。NRC(1998)建议哺乳母猪带 仔数为10头,仔猪日增重为2509/d,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应为19.2%。由此可知,本试验饲粮添加合成氨基 酸降低蛋白质水平O.7%不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其原因可能是改善了氨基酸的平衡性,最大程度上减少了 过量的氨基酸在母猪体内代谢所增加的代谢负担,从而缓解了高温下热应激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负面
232
◎ 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
影响。19.5%组仔猪日增重为2409/d,蛋白质水平高于哺乳母猪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过量蛋白质在体内 代谢产热,增加了高温环境下母猪的总产热量从而加重热应激对其生产性能的不利影响。17.5%组哺乳 母猪蛋白质摄取量为927.59/d,明显低于NRC(1998)推荐水平,此组的仔猪日增重也最低,H口2359/d, 充分说明17.5%蛋白质水平低于母猪自身及泌乳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影响其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胡萝b素2.5mg;叶酸5mg;维生素B,25mg。 3复合微量元素预混剂可为每千克饲粮提供:铁140mg;锌140mg,锰60mg;铜60mg;硒0.4mg;碘0.8rag
有机铬0.3mg。
表2饲粮营养水平
注:饲粮营养水平指标值,除消化能和有效磷以外其余均为实测值。
“疫百特”杯论文集
1.4 检测指标 分娩24d,时以内记录母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重、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时,称量各组
2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及窝增重显著高于17.5%组(P<0.05),与19.5%组差异不显著(P >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哺乳期日均采食量、背膘损失、仔猪断奶成活率及断奶后再发情的时间间 隔影响不显著(P>O.05);18.5%组母猪产奶量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17.5%(P<O.05)。
4结论
夏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30.5"C,南方6’8月份)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的合 成L一赖氨酸(0.5千克/吨饲料)、L-苏氨酸(0.3千克/吨饲料),18.5%蛋白质水平(赖氨酸/粗蛋白质 =5.6%),赖氨酸1.05%(可消化赖氨酸0.95%,赖氨酸61.49/d)、消化能3.4Mca/Kg、赖氨酸/消化能 =39/Mcal、赖氨酸/蛋白质=5.67%,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比例为100:60:74:23即可氨 基酸平衡饲粮提高氨基酸利用率来提高泌乳性能,最终获得理想的生产性能。Touchette(1998)研究 发现,哺乳母猪饲粮中合成(晶体)赖氨酸添加量超过0.075%(0.75千克/吨)时,仔猪断奶前死亡率 呈线性增加,断奶仔猪数减少,补加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未能缓解以上负效应的出现,但也可能与 试验中母猪采食量不高(4.6千克/天)而致其它必需氨基酸受限有关,缬氨酸最有可能就是导致母猪性 能下降的氨基酸。刘海波(2009)研究发现,在低采食量时,增加母猪赖氨酸的摄入量,有利于降低母 猪泌乳期失重,提高母猪再繁殖性能;在高采食量时,日粮氨基酸平衡成为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发挥的主 要因素;增加母猪泌乳期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利于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提高母猪再繁殖性能;
断奶窝重,计算仔猪日增重与母猪日产奶量。记录断奶后母猪再发情的时间间隔。分娩后和断奶后P2(距 背中线6.5cm处)用超声波测膘仪测母猪背膘厚,计算泌乳期背膘损失。记录母猪全期采食量。 1.5. 数据处理
数据经Excel处理,采用SAS8.O一般线形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水平为P<O.05,极显著水平为< P0.01。处理间差异采用GLM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氏法多重比较。
酒糟发酵蛋白质饲料菌种筛选的研究
袁书林,张建华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本文以酒糟为发酵原料,以发酵产物粗蛋白(CP)、真蛋白(TP)和粗纤维(CF)含量为指标, 选用了8种酵母和霉菌,通过平板点种、单菌发酵及混合菌种发酵试验,筛选了酒糟发酵蛋白质饲料的 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酒糟发酵蛋白质饲料的最佳菌种组合为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 和酒糟及发酵基质相比,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1.89%及24.50%,真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48.89 %及53.18%,粗纤维分别降低了26.65%及32.96%,营养价值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 关键词:酒糟;发酵饲料;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不仅受遗传因子的影响,而且与环境、营养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 特别是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现代集约化高密度的饲养条件下,高温高湿对母猪繁 殖性能的影响则更大。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热应激不仅会使母猪发情迟缓或乏情、受胎率下降,而且还 会影响母猪食欲、减少泌乳量、降低产仔数及增加死胎率。据李玉欣等(1996)报导,高温季节,高温会引 起母猪体温升高,形成炎热的子宫环境,不利于受精卵的发育和附植。高温还会引起空怀母猪卵巢功能紊 乱,破坏雌激素与促性腺激素的平衡关系,使卵泡发育受阻,发情迟缓和乏情。根据1 76头母猪断奶后发情 时间与气温关系的观察结果表明,月平均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80%的3一lO月,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 比例仅为70%:而月平均气温20℃以下,相对湿度60%的10月至翌年3月,母猪断奶后2周内的发情比例则为 90.7%,差异显著。表明高温高湿不利于母猪断奶后的正常发情,低温低湿则有利于母猪提早发情。众所 周知,高温会影响哺乳母猪的食欲,造成母猪采食量减少,奶水质量下降,最终引起仔猪腹泻,生长速度减 慢,成活率和断奶重降低。泌乳期失重过多的后果:断奶后发情比例降低,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3—5天, 妊娠率降低,胚胎死亡率增高。高温季节哺乳母猪生产性能下降已困扰母猪生产者,如何改善高温对其 生产性能负面影响成了提高夏季母猪生产性能的研究热点。提高饲粮营养素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 营养素摄取不足所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但高温环境下蛋白质浓度过高会增加母猪热增耗和代谢负担, 从而加重热应激的负面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应用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饲粮是改善高温环境下母猪生产 性能下降的有效手段。高温环境下(29℃)平衡3种氨基酸并适宜降低母猪饲粮蛋白质水平,可显著提 高哺乳仔猪窝增重。由此可见,提高氨基酸平衡性有利于改善哺乳母猪夏季生产性能,然而添加适宜的 合成氨基酸是否能提高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蛋白质水平的差异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 研究。本试验旨在探索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适宜的合成晶体氨基酸(L-赖氨酸及L一苏氨酸)对夏



|||至
1000
1000
1复合氨基酸添加剂包括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使配合饲粮中赖氨酸与蛋
+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4:23。
2复合维生素预混剂可为每千克饲粮提供:维生素A1 12501U、维生素Ds0.085mg;维生素E60IU;维生
素K5mg;核黄素lOmg、泛酸30mg;尼克酸50mg;维生素Bzz0.035mg;维生素ClOOmg,生物素o.4mg;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