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1 种群的特征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 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 都是雌蜂。
(2)性别比例
②类型:
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 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 活的动物。
③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会使很多雌 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降低。 ④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对于某池塘 中的鱼,捕捞多少, 才会既不会使资 源枯竭,又使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
牧民在承包 的草场上该放 养多少头羊, 经济效益才最 好?
思考
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4.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直接
反映种群大小。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 算 ( 取 样 调 查 法 )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 志 重 捕 法
阅读教材61页
(2)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性别比例 ②类型:
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 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性别比例 ②类型: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 等。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 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资料
•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瑞典人口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 多数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种群的年龄结构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
例如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急剧增长型,人 口还得持续增长几十年,直到2052年人口到 达15.39亿的时候才会停止增长,其年龄结 构才能转化为稳定型。
4.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比例。
常将种群分为三个年龄组 幼年(生殖前期) 成年(生殖期) 老年(生殖后期)
②类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研究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生殖后期
印度人口
♂♀
美国人口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增加 降低
稳固练习
我国的方案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 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 A、种群密度 • B、年龄组成 • C、性别比例 • D、出生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类型
〔1〕N总=〔42×38〕/12=133只
〔2〕种群密度=133/1=133只/m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 因素。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 和死亡率来表达。
• 思考: • 1、样方的大小? • 2、取样的原那么? • 3、取样的方法? • 4、计数的原那么?
①样方法〔如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a.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确定取样方法、样方大小、样方数目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计算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一、种群的概念
1.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 体的总和。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地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1、数量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人口变化中具有
稳固练习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人口密度急剧增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可得 N= n〔重捕个体数〕
M(总标志数〕
m〔重捕中标志数〕
稳固练习
1、在调查一块1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 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 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那么: 〔1〕该农田中田鼠的大概有多少只? 〔2〕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稳固练习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②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局部个体,做上 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 估计种群密度
b.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c.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稳固练习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 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 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 目是〔 D 〕 A.5个 B.7个 C.11个 D.8个
♂♀
生殖期 生殖前期
预测 种群密度变 化趋势
增长型 越来越大
稳定型
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德国人口
衰退型 越来越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以下图A、B、C三种类型, 据图答复:
老年
中年 年
幼年
A
B
C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顶峰,因此造成70年代 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 鱼,这将会使未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 类型。
a.操作过程
第2次
第1次
b.本卷须知:
Ⅰ.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Ⅱ.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Ⅲ.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d.计算方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M,:N那=m么:n,:
归纳总结
影响和预测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反映
种群数量
影响和预测
性别比例
直接决定 直接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未来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而性别比例是预 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次要依据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四、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性别比例
②类型:
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 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白蚁等营社会性生 活的动物。
③性别比例的应用:控制虫害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相比例,就会使很多雌 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降低。 ④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对于某池塘 中的鱼,捕捞多少, 才会既不会使资 源枯竭,又使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
牧民在承包 的草场上该放 养多少头羊, 经济效益才最 好?
思考
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3.一个蜂巢中所有的蜂 4.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直接
反映种群大小。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分布范围大,个体较小的种群:估 算 ( 取 样 调 查 法 )
➢估算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样 方 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 志 重 捕 法
阅读教材61页
(2)性别比例 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 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性别比例 ②类型:
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 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性别比例 ②类型:
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 等。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 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C 所示类型。
资料
•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 瑞典人口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 多数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种群的年龄结构提供了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
例如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为急剧增长型,人 口还得持续增长几十年,直到2052年人口到 达15.39亿的时候才会停止增长,其年龄结 构才能转化为稳定型。
4.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 ①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比例。
常将种群分为三个年龄组 幼年(生殖前期) 成年(生殖期) 老年(生殖后期)
②类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研究年龄组成的意义:
可以预测未来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生殖后期
印度人口
♂♀
美国人口
a.出生率>死亡率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增加 降低
稳固练习
我国的方案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 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 A、种群密度 • B、年龄组成 • C、性别比例 • D、出生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类型
〔1〕N总=〔42×38〕/12=133只
〔2〕种群密度=133/1=133只/m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 因素。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 和死亡率来表达。
• 思考: • 1、样方的大小? • 2、取样的原那么? • 3、取样的方法? • 4、计数的原那么?
①样方法〔如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a.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确定取样方法、样方大小、样方数目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计算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一、种群的概念
1.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 体的总和。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地域内, ②同种生物构成, ③全部个体的总和。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1、数量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增加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迁入率 < 迁出率 种群密度降低 〔3〕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人口变化中具有
稳固练习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人口密度急剧增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可得 N= n〔重捕个体数〕
M(总标志数〕
m〔重捕中标志数〕
稳固练习
1、在调查一块1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 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 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 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那么: 〔1〕该农田中田鼠的大概有多少只? 〔2〕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稳固练习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②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局部个体,做上 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 估计种群密度
b.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c. 记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注意:方框内+相邻两边(左、上)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稳固练习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 一种植物进行记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 分布情况,对样方中该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 目是〔 D 〕 A.5个 B.7个 C.11个 D.8个
♂♀
生殖期 生殖前期
预测 种群密度变 化趋势
增长型 越来越大
稳定型
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德国人口
衰退型 越来越小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以下图A、B、C三种类型, 据图答复:
老年
中年 年
幼年
A
B
C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顶峰,因此造成70年代 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 鱼,这将会使未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 类型。
a.操作过程
第2次
第1次
b.本卷须知:
Ⅰ.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Ⅱ.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Ⅲ.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d.计算方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M,:N那=m么:n,:
归纳总结
影响和预测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反映
种群数量
影响和预测
性别比例
直接决定 直接决定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未来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而性别比例是预 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次要依据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
集群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四、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