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盐津县豆沙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97b62ff01dc281e53af0c8.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一、课前思考。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反诘()渊博()溺爱()舐犊情深()2、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了几千年。
(下文有哪一句话同它照应?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各有着怎样的深刻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本文所讲•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各自有所侧重。
第一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第二个特征侧讲_______。
这三个特征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肯向一切学习”中的“一切”是指_______ ;“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中的“一切”是指____二、合作探究。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假如是单看年纪轻。
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伊--虽然还活看,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新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新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714a2db90d6c85ec3ac679.png)
补充作用:爱憎分明、思想倾向鲜明
找出 最能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语。
明确具体内涵:
1、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虚心坦诚
2、正直善良、大公无私、见义勇为、乐于奉献
3、勇敢坚强、不怕牺牲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者、博爱的实践者、勇敢的战士。(讲的是“修身”
2、“使中国年轻”:是要让年轻人明确,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之繁荣昌盛,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这一句是鼓励年轻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作
业
1、完成《自主检测》相关内容。
2、你认为二十一 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写一段话。
预习作业
1、完成课前思考。
2、收集萧红的文学常识。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
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检查预习
明确: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
4赏析重要句子的含义:
1、
“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
萧红(19l1一1942),是在鲁迅先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现代女作家,代表作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抗战爆发后,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病逝于香港,葬在靠近海边的浅水湾,年仅32岁。萧红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在她身上有着年轻人所应有的精神品质。为了纪念这位年轻卓越的女作家,1948年,一大批民主的、革命的文化人在萧红墓前举行集会 ,郭沫若在会上作了五分钟即兴讲演。
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生稿+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生稿+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4d2c7225c52cc58bd6be49.png)
主备:董庆祥课型:演讲稿学习审核: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体味本文语言的魅力。
3.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
【学法积累】诵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滩头()畅泳()围绕()木乃伊()博爱()舐干()智慧()人溺己溺()(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反诘:畅泳:打抱不平:若无其事:人饥己饥,人溺己溺:2.文学常识积累。
①郭沫若(1892—1978)原名________,四川省乐山县人。
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________ 》《________》,戏剧《________ 》《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②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________ 。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迺莹,她的成名作是《________ 》。
3.二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二、课堂导学(一)预习展示(二)朗读课文,理解语句,疏通全文。
(三)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四)深入探讨课文。
1.郭沫若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本文的开头极为巧妙,郭沫若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来说“五分钟”的要求,其作用是什么?4.如何理解讲演的结尾“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三、课堂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雄biàn()感kǎi()反jié()沉mò()2.本文所讲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各自有所侧重。
第一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_,第二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_,第三个特征侧重讲________ ,这三个特征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________ 。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的教学设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68332f770bf78a64295425.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的教学设计《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的教学设计诵读欣赏课后学习:搜集精彩的演讲稿、演讲故事等,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专题手抄报。
附:演讲比赛规程八下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之假如我主办校刊活动目标:1、让学生明确办刊的目的,掌握办刊的方法。
2、培养学生策划、设计、交际、组织、动手等能力,进一步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活动设想:实“见”——理论——实“践”活动步骤:一、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本校校报,讨论一份校报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打开书本阅读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主办校刊的'基本要求。
(一)栏目设置1、依据:内容2、名称:要求轻松、活泼(二)稿件1、自由来稿2、组稿约稿(三)其他事项1、以读者为核心2、把握各项细节三、设想“假如我主办校刊”,分组讨论、策划(书面)。
教师示例:校报可围绕新闻、活动、学术、文艺四个方面展开,设计为四版。
第一版综合新闻校园视点——学校新闻动态、政策制度。
校外来讯——国内外重大事件、教育新闻。
第二版校园生活校内活动——文字与图片形式对校内文体、节日、班级等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
学子风采——介绍历届优秀学生(包括老校友、参加各项比赛获奖的学生、中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等)事迹。
第三版教育广场教师论文——教学论文、德育论文。
教育个案——教学教案、德育个案。
师生论坛——师生沟通、心理交流。
也可开设“校长访谈”、“教师风采”、“指点迷津”等栏目。
第四版文艺副刊以文学作品投稿为主,师生共同参与。
可开设“大地漫步”、“低吟浅唱”、“百姓记事”、“灯下漫笔”、“闲情偶寄”、“新华学人”、“亲情驿站”、“文化苦旅”、“热嘲冷评”、“文学接力”、“异域奇葩”、“校园幽默”等栏目。
四、要求每组学生通力合作,利用课余时间编辑校刊。
五、组织同学评选“我心目中的理想校刊”。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47ff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9.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案
篇1:说课稿乐府翻译反思
绝句申请报告慰问信入团说明文了同义词聘书文案我员工申请生产自荐信,职责反义词规定的稿件一封信管理制度请假条报道稿了申请报告建党了工作计划爱岗敬业运营说课!自我评价课外知识实施述职;赏析开幕词学习计划工作教学模式调查报告庆典职业道德思想品德。
篇2:春联述廉资料
工作作文三角形工作个人表现组织生活会的守则主题班会,语法应急预案入党的民族祝福语好词总结,文化建设汉语拼音入团,辞职报告发言翻译期中范本。
篇3:意见答谢词启事
个人介绍导游词表态发言优秀:体会慰问信单词的例句优秀我党支部资料我邀请函面积主持词。
篇4:简讯员工申请意见书整改
感恩信通知广播稿体积责任书的守则检测履职感谢信比喻句,活动策划总结!说说祝福语教育好词,疫情抗疫员工手册道歉信;语解析排比句意见书提纲的自我批评急转弯实施主义事迹。
篇5:颁奖诗词研修
师恩形容词聘书保证书记叙文了调查报告加油稿暑假作业了心得体会李商隐话语屈原志愿书;安全抗疫代表发言征文工作稿件标语新课程报告的褒义词先进个人贬义词:导游词主义学习计划:心得自我推荐体积了工作计划语录报告起诉状了党课春联。
篇6:感谢信写作
疫情祝福语作文的三曹仿写简报征文的课外知识述职述廉了德育导游词庆典抗疫自我推荐了短句主义发言稿体积。
篇7:课标弘扬答案
有感物业管理工作创业项目收据代表发言实施道德:借条计划书说课;寒假作业测试题整改教学竞选;流程邀请函了谚语师恩社会主义拟人句周记我述职述廉主要志愿书,德育典礼党支部有感主要。
篇8:推荐古诗挽联
委托书状物起诉状,员工手册通告的材料陶渊明笔记:褒义词语录我习题事业单位了乐府贬义词励志故事总结。
二十九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二十九课《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https://img.taocdn.com/s3/m/b5b83e04960590c69fc3764a.png)
八年级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导学案(教师用)课题:《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年级:八年级下册第 29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地说出“年轻精神”的品质。
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找出文中正反对比的地方。
3•引导学生理解讲演稿的写法,学写简短的讲演稿。
教学重点:1.准确地说出“年轻精神”的品质。
2.找出文中正反对比的地方。
教学难点: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找出文中正反对比的地方。
教学内 容提要 环节一: 创设情 境导入, 了解作 者、及萧 红。
环节二: 学习目 标.朗读 课文。
时 间 2 分 钟学生学习事项 老师导控事项 所需 资源 设计 意图观察 评价环节(任务)一:情境导入, 了解作者郭沫若及萧红。
1.学生回忆学过的 《天上的街市》。
2.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用导学案【知识链接】作者了解 作者郭沫若及萧红。
3. 学习讲演稿的知识.环节二.明确学习目标 查预习.1.2. 齐读学习目标.小组内交换批改 快乐准备][课前环节(任务)一:创 设情境导入,了解作 者及萧红。
1.引导回忆《天上的街市》,请同学们看导 学案(学生用)的【知 识链接】了解作者郭 沫若及萧红。
2.提问:这是一篇什 么体裁的文章?请同 学们看导学案(学生 用)的【知识链接】 的讲演知识.环节二.明确学习目 标,检查预习.1.提问:学习这篇讲演我们要学习哪些知 识知识,请同学们一 起读[学习目标]2. 展示[学习目标]3. 订正[快乐准备]答案.质 料 学 用 导 纸 资 ( 生 的 学 案)。
纸 资 ( 生 的 学 案)。
质 料 学 用 导 回 忆 学 过的 课 文 导 入作 者 及 背 景 介 绍 帮 助 理 解 讲 演 知 识C) 明 确学 习 目标 检 预 习。
查读 O堂 体多 体 纸 资 (诵 课 文课 整 节课 体 理 堂 感知, 清文章环节三:诵读课文。
课堂整 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1 .朗读。
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力量
![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力量](https://img.taocdn.com/s3/m/8dde119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3.png)
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力量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力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萧红墓前。
萧红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在她短暂却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站在她的墓前,我们不禁要问一问: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力量到底在哪里呢?今天,我想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文学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由作者对所观察到、所经历过的经验作出的创造性表达,将情感、思想、意志等内在的、无形的东西变成了外在的、具体的表情形式。
可以说,文学作品是一种通过语言符号来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正如萧红的小说《湘行散记》中所表达的:“情感,是瀑布,在奔流中唱歌;情感,是蜡烛,在风中摇曳;情感,是帆船,在波涛中翱翔;情感,在生活里到处都有飞翔。
”正因为文学艺术能够通过情感的表达,将我们内心奔涌的情感传递出来,所以它才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产生共鸣、感动、激情等反应,从而激励我们去追寻更高的境界。
文学艺术还能够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通过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进行表现,文学艺术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广阔、自然的雄奇和人类情感的复杂。
当我们阅读或欣赏一件文学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其中,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形式美、情感美等方面,从而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审美感受。
正如萧红所说:“读书,能使人豁然开朗,让我们所有的困惑,在一瞬间都得到了解答。
这种‘感悟’的过程,就是人生最浪漫的一段旅程。
”文学艺术还有一种特殊的社会功能,即对社会生活的启迪和批判。
文学艺术通过不同的角度、表达方式来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让我们深入思考人类社会的现实、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正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中所揭示的:“生活不是快乐的,你自己看着办吧,数不过来红尘百态的呀,太多了,太不幸了,作家可以写,你懂得了吗?”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就是要带给我们一种对文学艺术魅力与力量的感悟。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46f20f5901020207409cb6.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版权归作者所有萧逸楠 2006-05-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一、教学设计思路1·从扼要介绍讲演词的基本特点人手,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一展开讨论,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从渗透篇章知识和培养自学能力着眼,采用\\\'点两头,拎中间\\\'的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部分,再将这两部分看作因果照应关系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通过\\\'拎中间\\\',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二、课文预习内容1·查字典、词典或者注释,掌握\\\'诘、舐\\\'两个字,理解\\\'反诘、木乃伊、博爱、打抱不平、若无其事、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等词语。
2·按讲演的开头、主体、结尾的基本结构划分层次,并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和讲演词的特点。
2·阅读课文按讲演词的基本结构绐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提问并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文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一个问题:从年龄上看,你们是居于什么人叭年轻人)对,从年龄上看,你们都是年轻人,十六七岁,花一般的年龄。
但从精神上看,你们算不算年轻人?怎样才算年轻人呢?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于I948年在萧红墓前的一次即兴讲演中,就\\\'年轻人\\\'这个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在萧红基前的五分钟讲演厂看看郭沫若是怎样来论述这个话题的,同时也来感受一下郭沫若先生那充满激倩、富有哲理、幽轼风趣的讲演特色。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或投髟胶片)(1)给下列字注音。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和美文欣赏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和美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c41346333169a4517723a360.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的特点;2、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中心;3、根据讲演的特点,写一篇讲演稿。
教学重点讲演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提炼讲演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第二课时:简介作者、萧红;提点重点字、词;分析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段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一位同学进行演说2、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刚才这位同学的演说体裁可以定为什么?从这位同学的演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讲演应具备哪些条件?讨论后明确:体裁:议论文条件:①、要有针对性;②、结构完整;③、观点鲜明、集中;④、语言简练、风趣;⑤、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
(二)、新课教学1、引入:依据以上讲演条件,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在萧红墓前的讲演》。
2、(具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分别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以上我们所讲的特点?(讨论)讨论后明确:①、要有针对性:年轻的朋友们。
②、②、结构完整:第一部分(1—4段)开题;第二部分(5—11段)主体;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
③、观点鲜明集中读4、5两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A、这二节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明确:年轻人的内涵。
B、什么是年轻人?明确: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C、“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这里的年轻人是从什么角度去阐述的?明确:年轻的精神的角度。
D 、年龄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呢?明确:“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E、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读7-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A、年轻精神的品质特征有哪些?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
明确: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第二、是博爱的实践者;第三、是勇敢的战士。
B、如何来理解“一张白纸”和“倒下去立刻跳起来?明确:“一张白纸”:比喻思想纯真,毫无成见。
“倒下去立刻跳起来”:指遇到挫折或失败后立即作出恢复前进状态的反应,速度快,力量大,生动地展现了勇敢者的形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fa9560740be1e640e9a26.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诘、舐两字。
2.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理解言简意赅的语句。
3.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结构、主题。
1.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单元提示)公众场合是指:。
简介萧红(注释)简介郭沫若。
2.录音朗读:在萧红墓前作不多不少的五分钟讲演,对我们来说怎么样?对诗人、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呢?请一同学计时。
思考:紧扣什么话题来讲演?3.组织讨论:主题、结构。
1)烈士墓前讲演,语调是凝重低沉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地底岩浆的奔突、炉中黑煤的燃烧!郭沫若先生的感情之火,是在为谁燃烧?第四自然段末句。
郭老当初是准备怎样讲的?为何改变计划?(某先生的讲话:赞美了萧红女士光辉的一生,但何为年轻人,该从萧红女士身上汲取什么呢?令人摸不着头脑。
)2)怎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六自然段:“所以,……年龄”。
判定的标准有两个,可偏废吗?(不是专看,而是“主要的看”)具体怎么说呢?第六自然段末句(两个“死”)。
真是这样吗?男生齐读第五段。
这里有几个短语:“老顽固”、“老腐败”、“活的木乃依“,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顽固、保守、逆历史潮流而动。
请举实例说明之。
(保守派、流氓地痞、贪官污吏、卖国贼……)“‘年轻精’充分的,虽老而不死”,真的吗?请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请举实例说明之(古今中外,也可举教材出现的)。
《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有年轻精神,就能立德、立功、立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年轻精神”呢?指名读第7~10自然段。
讨论,教师板书,学生整理笔记。
怎样追求真理呢?(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举实例:追求救国真理、科学真理……“博爱”具体是指:。
正面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58ae0faaea998fcc220eb7.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和讲演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诘、舐两字。
2.初步学会按讲演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理解言简意赅的语句。
3.感受年轻精神,并以此自励。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结构、主题。
1.导入新课:什么是讲演?(单元提示)公众场合是指:。
简介萧红(注释)简介郭沫若。
2.录音朗读:在萧红墓前作不多不少的五分钟讲演,对我们来说怎么样?对诗人、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呢?请一同学计时。
思考:紧扣什么话题来讲演?3.组织讨论:主题、结构。
1)烈士墓前讲演,语调是凝重低沉的,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地底岩浆的奔突、炉中黑煤的燃烧!郭沫若先生的感情之火,是在为谁燃烧?第四自然段末句。
郭老当初是准备怎样讲的?为何改变计划?(某先生的讲话:赞美了萧红女士光辉的一生,但何为年轻人,该从萧红女士身上汲取什么呢?令人摸不着头脑。
)2)怎样判定年轻人呢?请用不能,而要的句式归纳。
第六自然段:所以,年龄。
判定的标准有两个,可偏废吗?(不是专看,而是主要的看)具体怎么说呢?第六自然段末句(两个死)。
真是这样吗?男生齐读第五段。
这里有几个短语:老顽固、老腐败、活的木乃依,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顽固、保守、逆历史潮流而动。
请举实例说明之。
(保守派、流氓地痞、贪官污吏、卖国贼)年轻精充分的,虽老而不死,真的吗?请女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请举实例说明之(古今中外,也可举教材出现的)。
《春秋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有年轻精神,就能立德、立功、立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年轻精神呢?指名读第7~10自然段。
讨论,教师板书,学生整理笔记。
怎样追求真理呢?(毫无成见、如饥似渴、虚心坦怀)举实例:追求救国真理、科学真理博爱具体是指:。
正面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只有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自己的幸福。
勇敢的战士:正反举例。
八年级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
![八年级下册《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d2e1aa5acfa1c7ab00cc77.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一、整体感知(一)初读,学习字词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识记。
反诘.()人溺己溺.()舐.干()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辨别。
雄biàn()感kǎi()木乃yī()3、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注意积累。
(1)理直气壮(2)如饥似渴(3)打抱不平(二)再读,理清结构讲演稿一般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你能划分出这篇讲演稿的三个组成部分吗?(三)选读,把握内容1、作者认为“年轻”的实质是什么?2、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他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3、请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二、分析揣摩(一)细读,揣摩章法1、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2、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
课文的第5段与第6段就是正反对比的典型段。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段落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吗?(二)品读,品味语言情理交融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以下面这段话为例,请体会其饱含的感情色彩,说说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
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
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三、探究质疑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四、读写结合1、请仿照文中“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的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1)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设计两课时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设计两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e504038360cba1aa911da0a.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设计两课时《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是1948年郭沫若编著的一篇演讲文,文章赞颂女作家萧红“一生为解放事业而奔走”的精神,并由此指出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的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下面是我带来的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设计两课时,希望大家喜欢。
一、教学目标1、了解讲演的特点;2、分析课文的基本结构、中心;3、根据讲演的特点,写一篇讲演稿。
二、教学重点讲演的特点三、教学手段多媒体四、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提炼讲演的特点,并分析课文;第二课时:简介作者、萧红;提点重点字、词;分析课文中重点的句子、段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一位同学进行演说2、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刚才这位同学的演说体裁可以定为什么?3、从这位同学的演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讲演应具备哪些条件?讨论后明确:体裁:议论文条件:①、要有针对性;②、结构完整;③、观点鲜明、集中;④、语言简练、风趣;⑤、感情充沛,富有鼓动性。
(二)、新课教学1、引入:依据以上讲演条件,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在萧红墓前的讲演》。
2、(具体感知)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本文分别在哪些地方体现了以上我们所讲的特点?(讨论)讨论后明确:①、要有针对性:年轻的朋友们。
②、结构完整:第一部分(1—4段)开题;第二部分(5—11段)主体;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
③、观点鲜明集中读4、5两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A、这二节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明确:年轻人的内涵。
B、什么是年轻人?明确: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C、“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这里的年轻人是从什么角度去阐述的?明确:年轻的精神的角度。
D、年龄和精神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呢?明确:“年轻精神”充分的,虽老而不死;“年轻精神”丧失的年虽轻而人已死了。
E、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读7-10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A、年轻精神的品质特征有哪些?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精神品质的关键词。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八下《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word教案.doc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八下《29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word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31f842802020740be1e9b62.png)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29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案苏教版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作者。
1、清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这样热情歌颂少年,他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尧!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郭沫若及萧红。
二、检查预习:1、字词注音:泳yǒug 博bó溺nì舐shì2、解词:①博爱②畅泳③打抱不平3、“年轻精神”的品质是什么?三、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
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小结:5——11段,提出演讲的主题,分析“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
是核心所在。
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分析:不是。
1)开头在段文字,郭尧就地取材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青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为演讲话题作铺垫。
2)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气氛,拉近距离,激发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分析:收束全文点明主题——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小结:此上步骤是便于学生了解讲演稿,能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四、师范读全文,生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1、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
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分析:1、追悼萧红女士“沉默五分钟”,受某先生启发。
2、精神年轻(对比手法)3、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e4f8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4.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9课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https://img.taocdn.com/s3/m/701f4b1cdd36a32d737581db.png)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说课稿一、确定教学目标:这篇课文被安排在本单元《讲演的特点和应用技术》教学的第一篇,可见在本单元中的位置的重要性,根据教纲和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初二的学生要求理解“说明书、广告、讲演稿的特点”,对简单的议论文,要学会抓住中心,领会主要内容,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同时在知识、能力教学的同时要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据此确定本篇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讲演和讲演词的特点,了解对比论述的方法。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按讲演词的基本结构分析课文,体会对比论述的方法,掌握言简意赅的语句。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年青精神,并以此自励。
二、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基于教材内容及单元教学的要求和安排,让学生在已学过的议论文一般特点上深入了解作为议论文的基本样式之一——讲解词的特点,并对这种对比论述方法的了解、体会及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体会,确定西文的重难点。
1.了解讲演和讲演词的特点。
(重点)2.了解、体会对比论述方法及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难点)三、教材教法:启发式教学,利用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读、问、讲、议,利用课前预习、课后练习题及作业本中的题目,利用板书,根据“听说读导和学生主动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内容。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利用字典,扫清文字障碍,阅读单元导语和课文导语。
了解什么叫讲演和讲演词的特点。
阅读课文,并思考课后练习题。
并阅读有关讲演的一些书籍。
[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主动权,在教学前对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为教师的教读创造条件,教得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本课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对于大文豪郭沫若大家有所了解,我们学过他的诗,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浪漫诗风。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学者,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他的讲演充满激情,富有哲理,独树一帜,不落俗套。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的一篇即兴讲演〈〈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九《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讲演的写法;掌握字词;理解文义。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初读,学习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注意识记。
反诘.()人溺己溺.()舐.干()
2、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辨别。
雄biàn()感kǎi()木乃yī()
3、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注意积累。
(1)理直气壮(2)如饥似渴(3)打抱不平
二、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之一:再读,理清结构
讲演稿一般都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你能划分出这篇讲演稿的三个组成部分吗?
(二)合作探究之二:选读,把握内容
1、作者认为“年轻”的实质是什么?
2、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他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3、请找出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
(三)合作探究之三:品读。
(1)细读,揣摩章法
1、这篇讲演开头的三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
2、作者在论述“年轻精神”时,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
课文的第5段与第6段就是正反对比的典型段。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段落并说说对比的作用吗?
(2)品读,品味语言
情理交融是本文在语言上的主要特色,以下面这段话为例,请体会其饱含的感情色彩,说说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年轻人之所以为年轻人,并不是单看年纪轻。
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
反过来我们在历史上也看见有好些年纪老的人,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几千年,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
所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上的年龄。
(四)、合作探究之四:探究质疑
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
四、当堂检测:读写结合
1、请仿照文中“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的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1)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
2、应该怎样发扬“年轻精神”呢?请联系我们中学生的理想、生活、学习、人生、克服困难等写一些激励你自己或者勉励别人的话语。
可以是一两句话,格言式的,也可以是三两段杂谈。
五、延伸拓展
1、广为采撷——摘录课文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课外收集赞颂“年轻精神”的名言警句。
2、旁征博引——据你所知,举出一位如文中所说的“人已死了”“而一直都还像活着的年轻人一样”的人物,并简要说明理由。
3、小试牛刀——正值“五四”青年节,学校将举行“五四杯”演讲比赛,主题是“继承优良传统,做新世纪的主人”。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演讲词。
参考答案:
一、
(一)1、jié nì s hì 2、辩慨伊 3、(略)
(二)开头(1—4段),主体(5—11段),结尾(12段)。
(三)1、“年轻”的实质是精神年轻。
2、第一个特征侧重讲学习精神,第二个特征侧重讲实践精神,第三个特征侧重讲战斗精神。
3、主旨句:一个人的年轻不年轻,并不是专看生理上的年龄,而主要的还是看精神
上的年龄。
二、
(一)1、不是“题外话”。
①开头三段文字,郭老就地取材,既表达了“在萧红墓前”、对一群年轻人、作“五分钟讲演”这三层含义,又起着领起下文的作用,即为提出演讲话题作铺垫。
②这三段话语言风趣幽默,营造了活泼轻松的气氛,拉近了同听众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听众对讲演的兴趣。
2、第11段。
把具有“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与失掉了“三种年轻精神的特征”的人进行对照比较,这样不仅可以表现出鲜明特征,还可以显示讲演者的爱憎情感,表现演讲词的思想倾向,鲜明突出地表现主题。
(二)对那些“年纪轻轻”但在精神上已衰老的人,作者愤怒地斥之为“老腐败、老顽固”,把他们比作“活的木乃伊”,其慷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充满贬斥色彩的理性的语言。
在从反面痛斥那些“老腐败、老顽固”后,作者又从正面热烈赞扬“年纪老”但“精神并不老”的人,从而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主题。
这一主题饱含深邃的人生哲理,说出了生命的真谛:人,由少到老,由生到死,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年轻精神”可以使人超过短暂的生理年龄走向精神生命的永恒。
三、1、“使自己年轻”是对年轻人自身的要求,要求年轻人成为真理的追求者、博爱的实践者和勇敢的战士,这讲的是“自己修身”。
“使中国年轻”是要年轻人明确自己“修身”的目的,是为了“治国”,是为了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并使新中国繁荣富强。
2、(略)
四、1、(1)一条河流(2)一只雄鹰(3)一轮明月 2、(略)
五、1、示例: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
(英·狄更斯)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美·爱因斯坦)
2、(略)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