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题(一)
江西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评估检测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肖像(xiào)牵累(lěi)粘贴(zhān)转弯抹角(mò)
B.落枕(lào) 踟蹰(chí) 给力(jǐ)锲而不舍(qiè)
C.炫耀(xuàn) 莅临(wèi) 积攒(zǎn)耳濡目染(rú)
D.勖勉(xù)静谧(bì)谄媚(chǎn)涸泽而渔(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夙愿杂糅缄默金榜提名 B.枢纽蜇伏震慑博闻强识
C.旗帜思忖宽宥不胫而走 D.俯瞰装帧侥幸以逸代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南昌地铁建设进度落后,已确定不能在近年如期完工了.
B.近日江西持续大范围、高强度降雨,江西省出现罕见早汛。
C.我至今还记得老师在教读《海燕》时,要求同学们上行下效,跟着老师朗读。
D.无论物质条件如何丰富,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3月8日下午,因临时遇到急需处理的事情而迟到了4分钟,温家宝总理向与会的经济界、农业界政协委员致歉。
——全场政协委员为总理的致歉送上了掌声。
C.多个城市制订楼市调控细则,南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执行时间为2011年2月19日。
D.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取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有关部门表示,目前提出的新四军军部的几个旧址搬迁方案尚有待于专家组论证。
B.外交部发言人洪磊8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尊重苏丹南方公投结果,希望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继续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维护苏丹的和平与稳定。
C.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疏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D.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更需要倡导雷锋精神,更需要践行雷锋精神。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的外祖母家,当天分别拜见了外祖母、两位舅母,见到了等候多时的迎春、探春、惜春,以及管理家政的表嫂王熙凤,最后见到了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之感。
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没有玉,便把自己佩戴的通灵玉扯下来砸,惹起一场不快。
B.曹操宴请刘备。
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随同前往的关羽从容地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C.年已花甲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要讨姨太太,高老太爷就把年仅17岁的鸣凤作为礼物送给冯老头子,而且就在三天之后成婚。
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谁也违背不了,谁也反抗不了.鸣凤没有办法,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鸣凤向心目中高家能够主持公道的觉民哀诉。
D.正当刽子手的助手要执行夏莫吕的冷酷命令时,突然克洛德一个箭步跨出走廊的栏杆,抓住绳索,手脚膝盖并用,像一滴雨水溜下玻璃窗。
他从教堂正面滑下去,又像从屋顶跳下的猫儿一样迅疾,冲向两名打手,抡起两只大拳头将两人打倒,一手托起爱斯梅拉达,如同孩子抓起布娃娃似的,又纵身一跳进了教堂,将姑娘举过头顶,以雷鸣般的声音高呼:“圣地!圣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世界各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生长绵延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多样性是世界文明与文化的基本特征,多样性意味着差异,差异需要交往,交往促进发展。
综观历史,不同文明总是在和谐的跨文化交往中,互相融会与学习,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的主流。
跨文化交往历来是多样性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
从西方历史来看,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欧乃至全部西方文明之源,它奠定了西方文明中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传统。
它和当时的东方文明虽颇有差异,却正是在同早先已获丰富成果的后者的跨文化交往中,吸取其文明的成果,从而激发了希腊、罗马民族的灵感,也融会了东西方诸多地区民族的智慧,最终创造出辉煌的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古典哲学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西亚和埃及的科学与宗教思想,特别是埃及、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方面的突出成就。
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更多、更直接地深受东方的科学知识、诸多宗教与宗教哲学的影响.特别是东方希伯来文化的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以其特有的一神教形态,和希腊哲学逐步融合,促成晚期希腊与罗马哲学在和宗教结为一体中达到终结.这种融合所造就的基督教神学与哲学,对西方文明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跨文化交往,以存异致和的博大胸怀,吸纳了外部的多种优秀文明成果,经过不断充实才得以发展的。
公元1世纪左右,
中国、印度、中亚和欧洲就开辟了海上和陆地的丝绸之路,持续开展的各种跨文化交往,有效地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亚欧多种文明的共同进步。
汉代以来,印度佛教与佛学在中国知识界和民众中广为传播,并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与佛学流派。
它们和中国传统的儒学、道家又互有渗透、吸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与文化传统的演进。
这在历史上是一个颇为成功的跨文化交往范例。
唐朝之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也有和谐、成功的跨文化交往。
明清时期,通过西方传教士来华进行中西跨文化交往,中国学者们开始了解西方特别是希腊的科学与哲学思想,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进行了儒学与西学的比较研究。
清末,严复和其他中国哲人所传扬的科学理性及人文精神,特别是科学与民主思想,对近现代中国起了思想启蒙的积极作用。
由以上可推知:世界不同文明的和平的跨文化交往与和谐的融会,是人类文明进步史的主流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类历史发展是不同文明间不断交流、融会从而创新的过程。
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所在。
倡导合理的跨文化交往,实现文化与文明多样性中的和谐一致性,以求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是特别重要的.
(选自《新华文摘》近年第3期《跨文化交往和世界文明共同进步》,有删节)
7.下列关于“跨文化交往〞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跨文化交往〞就是世界各国的各种不同文明间的文化观念、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互相融会和学习,克服各自差异,从而不断丰富与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的过程。
B.“跨文化交往〞是弥补各种文明差异,促进融会学习,推动世界文明形成多样性特点的根本动因。
C.“跨文化交往〞是指历史上东西方文明间的相互融合学习,不断丰富发展,从而促进各自文明的发展.
D.“跨文化交往〞是指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具有差异性特点的不同文明,通过和谐的融会学习,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文明激发了古希腊、罗马民族的灵感,使之融会了东西方诸多地区民族的智慧,最终创造出辉煌的希腊罗马文化。
B.希伯来文化的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以其特有的一神教形态,和希腊哲学逐步融合,这种融合所造就的基督教神学与哲学,对西方文明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C.中华文明是在汉代、唐代、明清时期,以存异致和的博大胸怀,广泛吸纳印度佛教和佛学、伊斯兰教、希腊罗马及西方文明成果,经过不断充实才得以发展的。
D.严复等人所传扬的科学理性及人文精神,特别是科学与民主思想,对近现代中国起了思想启蒙的积极作用。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达到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目标,应倡导合理的跨文化交往,实现文化与文明多样性中的和谐一致性。
B.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儒学、道家互有渗透、吸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与文化传统的演进.
C.希腊古典哲学是在吸纳埃及、巴比伦的天文学、数学方面的突出成就的基础上形成并得到发展的。
D.明清时期,中国学者们开始通过与利玛窦等人了解西方,进行儒学与西学的比较研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之虞。
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
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选自《宋学士文集》)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去中州万里去:距离
B.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劳:功劳
C.嗜奇之士恨焉恨:遗憾
D.而予齿益加耄矣齿:牙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B。
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C。
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D.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12.能体现陈庭学“材有文〞、“壮强〞的一项是( )
①庭学无不历览②既览必发为诗③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④尝有志于出游天下⑤于是其诗益工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8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中的瀑布有哪些特点?寄予了怎样的人生哲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
怅寥廓,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诸葛亮《陈情表》)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
毕淑敏
有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一个叫莎拉,一个叫克里斯蒂。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
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囔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
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
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更何况是做一个人。
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孩童时,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
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
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本的母本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
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自己的目标。
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
目标是终极的代名词,它悬挂在人生的沙海之中,你向着它航行,却永远不会抵达。
你的快乐就在这跋涉的过程中流淌,而并非把目标攫为己有.从这个意义上说,钱不具备终极目标的资格。
过一阵子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
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当恒定的。
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
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从属于你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做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
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有一位女子曾说过,出名要趁早。
我看,确立目标要趁早。
16.文章标题“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我觉得这也值得推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讲了戈尔夫妇请驯狗师驯狗而领悟到做一个人要有目标的道理的故事,自然地引出了文章的观点.
B.在心底成功地移植了别人美好的期望,并生根发芽,尽管被自己的血脉所滋养,也难成为自己的目标。
C.人的价值从属于人的目标,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谈不上体现人生价值.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自我价值的体现。
D.把钱当成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生的快乐就会在跋涉的过程中流淌掉,永远不会抵达快乐的终极目标,因为钱不具备终极目标的资格。
E.人类不可能穷尽树的目标,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树的心思,是为了强调我们人应有自己的目标,而不能像树一样活着。
六、(15分)
20.语言综合运用。
(15分)
交通拥堵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请写一段关于交通拥堵场面的文字。
要求:(1)必须写交通拥堵的场面.(2) 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4) 中心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50分)
21.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文.
远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要求:(1)写议。
(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A B项“给力〞应读“gěi〞,C项“莅临〞应读lì,D项“静谧〞应读mì。
2.C A项金榜题名,B项蛰伏,D项以逸待劳。
3.B B项“罕见〞指难得见到,很少见到.A项“落后〞是形容词,指思想意识、行为、事物的发展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此处应为“滞后〞;C项“上行下效〞为贬义词,意为上级或长辈不好的言行,下级或晚辈会跟着效仿,此处不必使用成语;D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无论……都〞。
4.D A项破折号多余,句中没有必要使用破折号;B项是有疑而问,两处逗号都应改为问号;C项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5.D A项语序不当,“的几个〞应调到“旧址〞之后;B项成分残缺,“互谅互让〞后应加“的原则〞;C项逻辑混乱,搭配不当,应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引导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疏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同时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6.A B项“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中,关羽并未在场,是刘备自己拾起匙箸;C项应为向觉慧哀诉;D项在法场救走爱斯梅拉达的是卡西莫多,不是克洛德。
7.D A项“克服各自差异〞无中生有;B项于文无据;C项狭义理解“跨文化交往〞的含义,把举例分析当作文章的观点。
8.A A项,主客颠倒,应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同东方文明的交往中,吸取文明的成果,激发了民族灵感。
9.C 缺少“得益于西亚和埃及的科学与宗教思想〞,将强调的内容当作唯一的内容,绝对化。
10.D 齿,此处应为年龄、年纪。
11.C 前一个“所〞为名词,意为“地方〞,后一个“所〞为助词,与“至〞构成所字结构,意为到的地方。
A项两个“乎〞均为语气助词,表疑问;B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起承接作用;D项两个“之〞字均为结构助词,意为“的〞.
12.B ③与“材有文〞、“壮强〞无关,④为作者宋濂本人自述。
13.(1)乘船从水路前往,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制,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会喂饱了江中鱼鳖。
(关键词“水行〞“失势尺寸〞“波恶〞“土沉〞必须译出,每处1分)
(2)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会.(关键词“越〞“以〞“例〞“会〞必须译出,每处1分)
(3)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词“志意〞“充〞“有若〞,宾语前置“此其故何也〞必须译出,每处1分)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只有四川境内的最为奇特。
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陆路上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水路上有瞿塘峡、滟滪堆之类的忧虑。
骑着马走,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连续十来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绝险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颤抖。
乘船从水路前往,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诡异,船只一旦稍微失去控制,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就被撞得粉碎,像泥土般下沉,船中人便喂饱了江中鱼鳖,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文才的人,即使游览了也无所得;不是身强体壮的人,大多老死在那里。
喜欢寻奇探胜的人因而心存憾恨。
天台士陈庭学君,会写诗。
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
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
(庭学入川后),凡是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扎戍守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
他既然游览,就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写那景物时世的变迁,于是他的诗歌愈加工妙。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
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向,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到了壮年可以出游时,四面八方战火纷飞,没有落脚的地方。
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远到海边,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龄更加大了。
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我,我将不仅仅因为未曾游历川蜀这一点而惭愧了。
14.(1)诗中所描写的瀑布,具有不辞辛劳、不畏险阻、不满足于已获得成绩;(1分)沿途不断汇集涓流以壮大自己,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一心奔向理想的目标;(1分)志向远大,决心奔向波涛汹涌的大海,成就一番事业等特点。
(1分)
这首诗寄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①艰难曲折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②人要不满足于眼前获得的成绩,应有远大的理想并一往无前地朝着目标奋进;③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迈进,是实现理想的必要途径。
(2分,答对两点即可给2分)
(2)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答象征亦可)(1分)②借不辞劳苦、志向高远、目标坚定的瀑布,赞美了一往无前、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了作者敢于和恶劣环境作斗争、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分)
诗首句写瀑布出处,“不辞劳〞赋予瀑布以人的坚忍和辛苦。
次句既写瀑布之气象高远,更有人的精神在,似乎有凌云之志,也隐含出身的高贵,同时为末句归大海作波涛、胸怀远大的志向蓄势。
第三句“焉能〞与第四句“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言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
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诗意象开阔,意境高远,全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性格和人格的力量。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不耽于眼前的成绩和快乐,刚健沉稳的感情。
15.(1)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苍茫大地
(2)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3)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