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春色满园》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春色满园
——制作配乐朗诵短片(一)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制作配乐诗朗诵的完整过程,感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2.熟练掌握ACDSee、GoldWave、会声会影三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出感人流畅的配乐朗诵影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①体验制作配乐诗朗诵的流程,感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②复习ACDSee软件、GoldWave软件、会声会影软件的使用方法,制作出
感人流畅的配乐朗诵影片。

2.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经学习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含课前准备)
1.课堂导入的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创新的意识。

在新课导入部分,建议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主题提前做一些准备,比如:从网上搜索一些有关春天的唐诗、图片、歌曲,尽可能向学生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另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的故事,创设情景、烘托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多媒体作品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悟。

2.教学建议
①本课是多媒体技术的综合实践课,计划安排3课时完成。

②配乐诗朗诵作品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五个阶段。

第一节课重点讲解需求分析、规划与
设计,第二节课重点讲解素材的加工和集成。

第三节课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作品。

③在讲解第一节课的内容时,为了突出前期需求分析和规划设计的重要,建议老师们可以先分别展示一个制作粗糙的作品和一个制作良好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并最终能得出结论:正因为在动手制作集成作品前,没能仔细分析需求和规划设计方案,导致制作完毕才发现主题不突出、内容不完整、设计单一等问题。

因此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我们在动手制作之前,要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制定周密的规划设计,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认真真完成《春》短片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和加工(参考教材第13课的内容)。

素材采集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采集,特别要鼓励学生提供有关春天的原创素材。

④第二节课的重点任务是完成配乐诗朗诵的视频制作。

其中涉及图片大小调整、色彩调整、画面修复;还涉及声音的录制、效果设置、混音的处理;以及最终集成一个视频作品。

由于学生之前学习了很多相关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建议老师们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自主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其中声音录制部分建议安排在课余时间,由学生分批次到机房录制,这样会比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大声朗读的录制效果好,或者由学生推举1位或几位学生进行单独录制,其他学生直接使用录制的声音素材即可。

⑤第三节课是学生展示和交流作品的时间,建议教师要让每个学生上台亲自播放并做适当说明,包括:我的作品精彩之处是什么?不足之处是什么?我对制作影片的感受是什么?同时,布置在下面聆听讲解的学生要给展示作品的学生填写“分享影片心得表”,包括:别人的作品精彩之处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如果课时有限,老师们也可以挑选一些有特色、特点的学生展示其作品并进行相应评价。

评价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学生未来学习信息技术的成败,一节好的作品评价课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技能的关键作用。

因此,如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高效、准确、客观的评价,怎样使评价过程与结论能有效促使学生发展,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断思考、研究和探究的。

⑥创作天地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比较贴近日常学习的任务——选择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制作一个配乐朗诵影片。

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为学生
创设展示自我的机会。

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时间在课上进行展示,以此激励学生创新性的完成学习任务。

⑦作品的最终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在学生制作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

(四)教学资源(或称补充资料)
本课教学资源提供了课程任务所需的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