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课时分层作业19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9 课时分层作业19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A[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A项正确;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B项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C项错误;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

] 4.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氯气,溶液由蓝色先变成红色,最后颜色慢慢褪去,其原因是()
①氯气有漂白性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③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④次氯酸有漂白性⑤氯化钠有漂白性
A.①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④⑤
B[Cl2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当Cl2过量时,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溶液呈酸性,因此使石蕊变红色,而HClO有漂白性,又使溶液褪色。

]
5.下列关于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取漂白粉
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
B[A项,漂白粉和漂白液都是混合物,错误;C项,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来制取漂白粉,错误;D项,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错误。

] 6.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判断该水溶液中含有()
【导学号:32602178】A.Cl-、SO2-4B.Cl-、NO-3
C.Cl-、CO2-3D.Cl-、OH-
C[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说
明有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含有Cl -,有无色无味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溶液中含有CO 2-3。

]
7.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呈酸性
B .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体逸出,该气体是Cl 2
D .加AgNO 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C [新制氯水中含有分子Cl 2、HClO 、H 2O ,离子H +、Cl -、ClO -、OH -,光照时发生反应2HClO=====光照2HCl +O 2↑,所以久置的氯水实际上已经是盐酸,故A 、B 、
D 正确,C 错误。

]
8.如图是一种检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 为开关,若先打开B ,在A 处通入干燥的氯气,C 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 时,C 处红色布条褪色,则D 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 .浓硫酸
B .饱和食盐水
C .浓NaOH 溶液
D .浓NaBr 溶液
B [干燥的Cl 2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潮湿的Cl 2才能使红色布条褪色。

当关闭B 通过D 溶液时,红色布条褪色,说明Cl 2通过D 溶液时带有了水蒸气,浓H 2SO 4是干燥剂,浓NaOH 溶液、浓NaBr 溶液与Cl 2反应,都不可以。

]
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l 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混有HCl 杂质的Cl 2通过盛有饱和NaHCO 3溶液的
洗气瓶除去杂质
B .实验室制取Cl 2,浓盐酸起到酸性和氧化剂作用
C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除去Cl 2中的少量HCl
D .实验室制备Cl 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D [Cl 2通入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生成CO 2,引入新的杂质,并且消耗Cl 2,A 项不正确;实验室制取Cl 2,浓盐酸起到酸性和还原剂的作用,B 项不正确;用
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气体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C项不正确;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是因为Cl2难溶于饱和食盐水,而能溶于水,D项正确。

]
10.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导学号:32602179】A.a—b—c—d—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B[装置连接顺序:制氯气、除杂(HCl、水蒸气)、反应制备FeCl3、尾气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

]
(备)
用自来水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以前需把水放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目的是()
A.起到杀菌作用B.使水中次氯酸分解
C.提高水的温度D.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B[自来水中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易导致金鱼死亡,经暴晒可使自来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
11.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暴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1)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反应(填编号)________。

(5)瓶装漂白粉久置于空气中呈稀粥状而失效。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空气中易失效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
Ca(ClO)2+4HCl(浓)===CaCl 2+2Cl 2↑+2H 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填字母)。

①CO 2 ②HCl ③H 2O ④O 2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 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反应为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 2,而能起漂白作用的是Ca(ClO)2,所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

漂白粉溶于水后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产生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杀菌消毒的作用。

若漂白粉久置,Ca(ClO)2
在空气中也发生上述反应,且HClO 会分解:2HClO=====光照2HCl +O 2↑,从而使
漂白粉失效,所以漂白粉应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处。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时会有CO 2气体产生,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及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也会随Cl 2逸出。

【答案】 (1)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2)Ca(ClO)2 (3)Ca 2++2ClO -+CO 2+H 2O===CaCO 3↓+2HClO
(4)(1) (5)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2HClO =====光照2HCl +
O 2↑ (6)A
12.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导学号:32602180】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②产生白色沉淀知,可能含有K2CO3和KCl中的一种或两种;由③沉淀量减少且有气泡生成知,一定含有K2CO3;根据沉淀不完全消失可知,一定含有KCl。

【答案】(1)KCl和K2CO3KNO3
(2)Ag++Cl-===AgCl↓,2Ag++CO2-3===Ag2CO3↓,Ag2CO3+2H+===
2Ag++H2O+CO2↑
[冲A挑战练]
13.如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a是淀粉KI试纸,c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Cl2+2NaBr===2NaCl+Br2,液溴为深红棕色。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还原性:Fe2+>Cl-
D[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说明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
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氧化性的强弱,A项错误;c 处先变红,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后褪色,则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B项错误;d处立即褪色,也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中和了NaOH,C项错误;e处变红说明Cl2将Fe2+氧化为Fe3+,证明还原性:Fe2+>Cl-,D项正确。

]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Cl2的性质并制备氯水,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Ⅲ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品红试纸,b为湿润的品红试纸。

【导学号:32602181】
(1)加入药品前,检查Ⅰ中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Ⅲ中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

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应在________和________(填装置序号)之间添加洗气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Ⅴ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完毕,为探究装置Ⅳ中溶质的成分,需要的试剂主要有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与其性质探究,解答时常出现以下易错点:一是忽视题目中要求的检查装置Ⅰ的气密性,因未“关闭c”而检查了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导致错误;二是不熟悉干燥氯气和湿润氯气的性质差异,不能准确分析“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的原因;三是不清楚新制氯水的成分,导致选
择检验试剂不全面,如忽视H +的检验等。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装置内外气体形成压强差,其具体操作:关闭c ,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液面不再下降(或分液漏斗中的水不再滴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Ⅰ中发生的反应是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

(3)装置Ⅰ中制得的Cl 2中含有HCl 气体和水蒸气,通过装置Ⅱ中的饱和NaCl 溶液可除去HCl 气体。

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a 无明显变化”,是因为进入装置Ⅲ中的Cl 2未经干燥,故应在装置Ⅱ和Ⅲ之间增加一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用于干燥Cl 2。

(4)由于氯气有毒,用NaOH 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氯气可防止对空气的污染。

(5)新制氯水中的溶质为Cl 2、HCl 、HClO ,Cl 2为黄绿色,新制氯水因含有Cl 2而呈浅黄绿色,可通过观察颜色确定;可用pH 试纸确定溶液中含有H +;用AgNO 3溶液确定溶液中含有Cl -;用品红溶液确定溶液中含有HClO(或用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确定溶液中含H +和HClO)。

【答案】 (1)关闭c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分液漏斗液面不再发生变化
(2)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3)Ⅱ Ⅲ 干燥Cl 2
(4)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5)pH 试纸、品红溶液、AgNO 3溶液(顺序可调)[或紫色石蕊溶液、AgNO 3溶液(顺序可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