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三讲 交通运输业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题,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减少汽车和公共 交通使用的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
例3 (2017·天津卷,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图所示的信息,说明京、津两个城市之间铁路线较密集的 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至少写出两项)
京、津两个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 个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 京、津两个城市资金雄厚、技术先进。
2.交通运输变化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个地区的主要交 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的聚落空间形态沿着主要交通干线发 展变化。交通线的衰落,使城市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进而转 向沿着其他交通干线发展。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对外联系,发达的城市交通系统不仅能够 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可以刺激商业、旅游和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 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是联系社会 生产、消费、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对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具 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交通条件的改善还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转移。
第2题,渝湘高速铁路建成后,可缩短两地的交通时间,有利于人口 流动,将加速旅游产业发展,A正确;高铁为客运,对矿产资源外运 无影响,B错误;高铁建设可增加就业机会,但不可能使就业困难得 到解决,C错误;信息联系主要通过通信来加强,D错误。
(2018·杭州五校月考)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铁多段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 碎石(CFG)桩施工技术。读铁路CFG柱桩复合地基示意图,完成3~4 题。
区位因素
影响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 水文
长度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 自然 地质
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因素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
气候 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
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的强度来设计
(2)市民出行方式的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B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解析】第(1)题,“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市民所接受,是指提 倡骑自行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减 少污染。读图可知,小汽车出行比例在2011年后快速下降,公共交通及自行车 比例在2011年后明显上升。据此可知,“绿色出行”新理念对市民的出行方式产 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
区位因素
影响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
经济 公路国道线的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 要的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外缘经过;省道等地
社会 因素 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
经济
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因素 社会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
(3)航空港的区位选择 ◇ 有开阔平坦、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 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 天气条件较好。 ◇ 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高速公路相通。 ◇ 周围无高层建筑或障碍物。
例1 (2018·北京卷,节选)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 铺轨。读下图,回答问题。
6.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 )
A.实现各类交通的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的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离河心沙 洲比对岸远,说明码头位于河流的凹岸,不易淤积,且航道较深, 有利于船舶的航行。港口(码头)的选址:水域条件包括水域宽阔、水 深,等深线密集(河流的侵蚀岸)、风浪小;陆域条件包括地势平坦、 腹地宽广、有大城市作为依托。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 复杂,工程量大。
第(3)题,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 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 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 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2018年11月22日,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开工建设,这条穿行 于大山大河的天路可解决渝湘两地多年交通不便的问题。下图为“我 国西南地区高铁线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渝湘高铁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B )
A.溶洞发育
B.地形崎岖
C.气象灾害多
D.生态脆弱
2.渝湘高速铁路建成后,将使两省市( A )
①提高上行爬坡的性能 ②减缓下行的速度,保证安全 ③提高列
5.交通运输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的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建设,可 以带动周边及沿线旅游景点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 进旅游业的发展。 6.交通运输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商业中心 的繁荣,会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商业网点的分布 ◇ 山区:河谷地带是山区交通相对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网点 多沿河谷分布;由于人口少,交通闭塞,商品流通难以建立和发展, 网点密度小。 ◇ 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便捷, 网点集中分布于城市及周边主要交通线附近;网点分布密集。
因素 区经济的发展等
技术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
因素 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2.影响交通选点的区位因素 (1)港口(码头)选址 ◇ 水域条件:水域宽阔,水较深;等深线密集(河流的侵蚀岸),风浪小。 ◇ 陆域条件: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开阔),经济腹地广,有大城市作为 依托。 (2)汽车站的区位选择 一般位于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两侧;车站要与市内的干道系统和其他 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
(2)商业中心的区位选择 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 市区环形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 局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知识点三: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1.影响交通选线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
自然 地形
因素
平原 山地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 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 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第6题,读图可以看出,待建码头区是高速公路、普通道路和河运交 汇衔接的地方。新码头建成后,有利于实现各类交通的有效衔接, 减少中转环节,提高运输效率。故正确答案选A。
(2018·山西忻州一中月考)穿行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快车”,将两
大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和圣莫里茨连接起来,沿线穿越291座桥梁、91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 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 说明原因。
要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 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至少写出两项)
例2 (2017·江苏地理卷,11~12)“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 市的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 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绿色出行”新理念对市民的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D)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3.实施CFG柱桩复合地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 B ) A.冬季冻土膨胀 B.软土地基沉降 C.过多地占用耕地 D.洪水毁坏路基
4.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交通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D ) A.铁路运输 B.长江水运 C.航空运输 D.城际公路
【解析】第3题,沪宁高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该区域属于软土地质, 容易沉降。采用CFG柱桩复合地基可对铁轨进行支撑,防止地面沉 降。故选B。
条隧道,翻过海拔2033米的山岭。“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
术:即在普通路轨中间的轨枕上,另外放入一条特别的齿轨;运行
在齿轨铁路上的机车,配备了一个或多个齿轮,跟齿轨咬合着运行。
据此完成7~8题。
7.“冰川快车”开通运营的主导因素是( D )
A.气候寒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人口分布
C.矿产分布
D.产业发展
8.“冰川快车”在陡坡路段采用齿轨技术的优点有( D )
第4题,上海与南京之间距离相对较近,公路适合短途运输,因此这 两个城市以公路运输为主。沪宁(上海至南京)高铁开通后,可明显减 轻公路运输的压力。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城镇的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5~6题。
5.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的因素是( B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有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的冲击小,航行安全
知识点二:交通运输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1)河流与城镇分布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城市的兴起一般倾向于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汇合处、河口处、过河点、运河两端。这 些地区是人流、物流的集散、转运地,容易形成城市。
(2)铁路与城镇分布 铁路是高速度和大运量的陆路运输方式。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 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一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例如 石家庄、怀化、株洲等地。铁路干线的会合处,容易形成大城市。
运量最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运输方式
航空
优点 缺点
管道
优点 缺点
主要特点 速度最快、效率高 运量最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在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的大小、重量、 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B ) ①缓解青藏铁路的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的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 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据图可知,川藏铁路开通后,增加了进藏通道,可以缓解 青藏铁路的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的物资供应,促进西藏与区外的文 化交流和联系,①②④正确;它不能够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② 错误。故选B。
A.旅游产业加速发展
B.矿产资源加速外运
C.就业困难得到解决
D.信息联系更加畅通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渝湘高速铁路重庆至黔江段穿行于大 山大河之中,高铁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自然障碍是地形崎岖,B正确; 湖南到重庆不是主要的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发育少,A错误;山区气 象灾害不明显,对高铁建设影响小,C错误;高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逐渐减小,D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三讲 交通运输业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第三讲 交通运输业布局 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铁路
优点 缺点
公路
优点 缺点
水路
优点 缺点
主要特点 运量较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 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
机动灵活、周转快、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3.交通运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的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 等灾害。 4.交通运输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 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 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第(1)题,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 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 量雄厚,交通建设越有技术条件保障。从图中可以看出,津、京两个城市是重 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线密度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