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宁夏六盘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宁夏六盘山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
【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
A.袅(niǎo)娜敛裾(j ù )___________ 涸(hé)辙________ 侘傺(chó chǐ)
B.霎(chà)时________ 一椽(chuán)梵(f á n)语________ 混
(hún)沌
C.谣诼(zhuó)哽(gěng)咽阴森(sēn)________ 匝(zā)道 D.愆(qiān)期杂糅(róu)_________ 自缢(shì)芰(jì)荷
2.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__ )
A.蓊郁________ 风姿________ 落寞________ 斑驳陆离________ 没精打采
B.点缀________ 渺茫________ 闲暇________ 众志成城________ 杯水车薪
C.陨落________ 猗郁________ 垝垣________ 涸辙之鲋________ 溘然长逝
D.婆娑________ 迁徒________ 瞥见________ 揠苗助长________ 物事人非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________ )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C.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旁
D.进不入以离尤兮
4.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________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 宁溘死以流亡兮
B.可怜体无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汝岂得自由
C.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叶相交通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______________ 泣涕涟涟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
A.儿已薄禄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誓天不相负
B.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替余以蕙纕兮
C.我心伤悲,莫我知哀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D.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______ 圣人步凝滞于物
6. 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
A.“风骚”一词,“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咏》,乃“古今第一长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唐代韦庄的《秦妇吟》与之合称“乐府三绝”。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按表现内容分为赋、比、兴。
合称为《诗经》“六艺“。
D.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薄奠》等,其中《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集。
8.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
A.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B.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C.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国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模式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 )
A.“地坛书市” 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
“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
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D.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
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10.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________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名句名篇
11.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其德。
(《诗经·氓》)
(2)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思其反。
(《诗经·氓》)
(3)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竞周容以为度。
(《离骚》)
(4)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骚》)
三、语言应用
12. 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用满怀高洁之志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司马迁含屈忍辱,发愤
著书,用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
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13. 请根据情景,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如今,大多数餐饮场所免费提供Wifi服务,方便顾客就餐期间上网。
然而,浙江安吉一
家面馆的墙壁却贴有醒目的告示:此店无Wifi。
下有一句提醒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句提醒语让面馆多了些许人际温暖,顾客不再掏出手机,各自为政,而是互相低声交流,和谐亲密。
《人民日报》将这则告示和提醒语评为“最美小店铭”。
请用对偶句写出这句提醒语。
要求:语言精练,主题突出,符合情境;字数不超过20字。
四、作文题
14. 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喜欢仰望湛蓝而深邃天空,那飘动着的雪白的云,那高翔着的雄健的鹰,那星星点
点的灿烂的夜,那明月当空的皎洁的白,无不让人浮想联翩。
可当人们再次仰望天空时,
已经看不见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雁阵,纷飞追逐的鸟群,清澈明净的湛蓝色……取而代
之的是沙尘暴、昏暗的阴云、酸雨……对此,你想说些什么?
请以“还天空以湛蓝”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自选角度,不得抄袭。
五、文言文阅读
15. 课外文言文阅读。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
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
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刑其傅公子虔① ,黥②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
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
秦自雍徙都之。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
A.令既具,未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已经
B.令行于民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年:满一年
C.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_________ 给:供给
D.乡邑大治治:治理的好,安定太平
2.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________ )
A.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
刑
B.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
刑
C.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D.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
刑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商鞅取信于民的一组是(________ )
①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②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③ 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④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⑤ 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⑥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六、诗歌鉴赏
16. 课外诗歌阅读。
上山采蘼芜
《古诗十九首》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叶子可做香料。
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
③缣,黄绢。
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1. 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
请对诗中的弃妇——“故人”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2.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两句是什么意思?反映了说话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在
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七、现代文阅读
17. 课外散文阅读。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还说,
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②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许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真无
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
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③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样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
怕任何一点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
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
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④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
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⑤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
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单纯天真又我行我素。
它狡黠异常又漏
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
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无效,在所有
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⑥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
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
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⑦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
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⑧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
在轻轻地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
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我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
将苛烈十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
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
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⑨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
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
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⑩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
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
遭受与你相等的苦,我才可
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
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
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 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2)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3. 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第11题【答案】
第12题【答案】
第13题【答案】
第14题【答案】
第15题【答案】
第16题【答案】
第17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