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描述,熬炼学生的表达实力和视察实力,培育学生良好
的学习心态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应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第1页 共20页
西南八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分辨东、南、西、北四个
第10页 共20页
a.谁能猜猜 G 在 E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 E 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西南)
b.谁再猜猜 C 在 E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 E 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东北)
c.谁愿猜猜 I 在 E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 E 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东南)
(3)课件出示小明所在校内的平面图,依据指南针的指示说 说校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建筑物。(学生看图 后回答)
(4)探讨沟通多功能厅、餐厅分别在校内的什么位置。 ①多功能厅在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多功能厅 在校内的东北方向。 ②餐厅在正西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餐厅在校内的 西北方向。 (5)用上面的方式描述科技楼的位置。(学生思索后汇报) 2.用歌诀记忆方向。(出示课件) 师:下面老师教同学们一首歌诀,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记忆
方向。今日小明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内的操场 上,打算接着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学问。这节课,老师就要带 同学们接着到校内里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 P7 例 3 情景图) 1.初步感知。 师:在校内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分小组探讨后集体沟通,老师指名回答。 2.进一步沟通。 师:校内里有很多建筑物,你们能通过已经学过的四个方向, 说一说它们分别在校内里的哪个方向吗?你们是依据什么得来的?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名回答。 3.教学教材 P7 例 3。
第12页 共20页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 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 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第2页 共20页
师:大家能不能告知老师,图中左下角的物体叫什么?上面 的方向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视察情境图,沟 通探讨。
师:我们依据指南针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也遵从“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方向原则,对吗?
学生回答。 提问:餐厅和存车处分别在校内的什么角? 引导学生结合指南针视察思索,相互探讨。 师:很好,试着完成例 3 剩下的填空题,并相互沟通。 核对答案:餐厅在校内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内的东南角。 科技楼在校内的西南角,餐厅在存车处的西北方向,科技楼在多 功能厅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厅在科技楼的东北方向。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 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 7 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加,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1 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 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1 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分辨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
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
第4页 共20页
培育学生从多种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 的热忱和爱好。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相识了哪些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分辨方向的?(学生自由汇报) 2.引入新课。 师:在好玩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 还有另外四个方向,你们想相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板书课题: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沟通,唤起学生对已有学问阅历的回忆, 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打算。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 1.简介指南针。 师: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 的仪器——司南,后来又独创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独
第5页 共20页
创之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指南 针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确定方向的工具。
2.视察发觉。(课件出示指南针图) 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指南针的盘面,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视察后自由汇报)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 哪些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小结:在生活中,我们 可以利用指南针更快更准地分辨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调动 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而介绍 指南针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在相识新知的同时增加民族骄傲感。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 3。 (1)相识东北方向。 ①请学生看大屏幕,一个箭头指向东,另一个箭头指向北, 老师说明:正东与正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课件演示) ②请学生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2)学生自学,相识东南、西北、西南方向。 ①提问: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相识了东北和东南方向,你还想相识什么方向?
第11页 共20页
(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三、巩固练习 1.第 8 页做一做。分组探讨、沟通、汇报“生活中什么时候 会用到方位的学问?” 2.练习二第 4 题。 (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适时教化学生爱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 文化遗产。 (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可以由老师告知学 生)。 (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 向? 3.练习二第 2 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日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 1 题。调查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三年级数学下册《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3 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 4 及练习二第 1、2、3、4 题。
第8页 共20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8 页例 4 及做一做, 练习二第 1、2、4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相识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学 问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学问源于生活的须要,进一步培育学 生辩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看法目标:能主动参加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 动,进一步体会方位学问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学问与日常生 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辩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第 8 页例 4 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 馆,删去人物及话语)。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 9 名学生面对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ABC
第7页 共20页
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东北,右下东南。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把数
学学问融入情境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吸引他们 的留意力,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学问。
⊙学问拓展,巩固应用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相识了八个方向,那么你知道生活中 什么时候能用到方位学问吗?(天气预报、候鸟迁移、观看天文、 在夜空中找北斗星等) 2.课件出示教材 7 页“做一做”。 让学生先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再说出自己家旁边的主要建筑 物,最终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3.课件出示教材 9 页 1 题,引导学生先细致看图,辨清方向, 再回答问题。 ⊙全课总结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方位学问,学好这节课可以 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 9 页 3 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2
第3页 共20页
视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 上。
5、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3 题。 (1)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另外四个方向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加上之前学过的东、南、西、北,我们已经驾 驭了八个方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描述物体方位时轻松了很多 呢?课后同学须要勤加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这八个方向,重视 它们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沟通。【2】教 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在相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相识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分 辨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数学思索: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 方位的相识和分辨实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
第9页 共20页
DEF GHI 3.(教学时应依据实际状况调整教学语言)说一说,B、D、F、 H 分别在 E 的哪个方向?A、C、G、I 分别在 E 的哪个方向呢?这 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分组探讨:你们认为 A 在 E 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 么想的? 可能有以下几种看法: 1A 在 E 的北面,因为 A 在“D—E—F”的北面。 2A 在 E 的西面,因为 A 在“B—E—H”的西面。 3A 在 E 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为 A 既在“D—E—F”的北 面,又在“B—E—H”的西面。 …… (2)集体探讨:同学们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3)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提出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独创之 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 E 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 老师说明: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板书:西北) (4)开展猜一猜活动。
2.分辨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的相对性,如 A 在 B 的西面,在 D 的北面。 (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 位同学?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 相对性,如 A 在 E 的西北面,E 在 A 的东南面。 3.分辨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 4 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依据东面确定其余 的七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 什么方向?
第6页 共20页
②谁能说说西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先相互沟通,然后汇 报)
③谁能说说西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西北 方向)
设计意图:在教学“相识东北方向”时,采纳“扶”的教学 方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东北方向”这个新的学 问点,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生成新的学问。“东南、西南、西北 方向”的学习,采纳的是“半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依据学问 的迁移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然后汇报。这样不仅培育了学生 合作沟通的实力,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的学习心态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 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应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第1页 共20页
西南八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分辨东、南、西、北四个
第10页 共20页
a.谁能猜猜 G 在 E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 E 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西南)
b.谁再猜猜 C 在 E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 E 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东北)
c.谁愿猜猜 I 在 E 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请 E 同学手拿指南针宣布猜的结果。(板书:东南)
(3)课件出示小明所在校内的平面图,依据指南针的指示说 说校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各有什么建筑物。(学生看图 后回答)
(4)探讨沟通多功能厅、餐厅分别在校内的什么位置。 ①多功能厅在正东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多功能厅 在校内的东北方向。 ②餐厅在正西方向和正北方向之间,可以确定餐厅在校内的 西北方向。 (5)用上面的方式描述科技楼的位置。(学生思索后汇报) 2.用歌诀记忆方向。(出示课件) 师:下面老师教同学们一首歌诀,它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记忆
方向。今日小明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内的操场 上,打算接着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学问。这节课,老师就要带 同学们接着到校内里去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 P7 例 3 情景图) 1.初步感知。 师:在校内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分小组探讨后集体沟通,老师指名回答。 2.进一步沟通。 师:校内里有很多建筑物,你们能通过已经学过的四个方向, 说一说它们分别在校内里的哪个方向吗?你们是依据什么得来的? 学生先相互说一说,然后老师指名回答。 3.教学教材 P7 例 3。
第12页 共20页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 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分辨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 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第2页 共20页
师:大家能不能告知老师,图中左下角的物体叫什么?上面 的方向和我们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组织学生视察情境图,沟 通探讨。
师:我们依据指南针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也遵从“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方向原则,对吗?
学生回答。 提问:餐厅和存车处分别在校内的什么角? 引导学生结合指南针视察思索,相互探讨。 师:很好,试着完成例 3 剩下的填空题,并相互沟通。 核对答案:餐厅在校内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内的东南角。 科技楼在校内的西南角,餐厅在存车处的西北方向,科技楼在多 功能厅的西南方向,多功能厅在科技楼的东北方向。 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 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 7 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加,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1 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 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1 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能够依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分辨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
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
第4页 共20页
培育学生从多种角度思索问题的实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 的热忱和爱好。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已经相识了哪些方向?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分辨方向的?(学生自由汇报) 2.引入新课。 师:在好玩的方向王国里,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 还有另外四个方向,你们想相识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板书课题: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沟通,唤起学生对已有学问阅历的回忆, 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打算。 ⊙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 1.简介指南针。 师: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 的仪器——司南,后来又独创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独
第5页 共20页
创之一,红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北,黑色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指南 针是一种便于携带的确定方向的工具。
2.视察发觉。(课件出示指南针图) 师:请同学们细致视察指南针的盘面,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视察后自由汇报)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还有 哪些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小结:在生活中,我们 可以利用指南针更快更准地分辨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和运用方法,调动 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参加到数学活动中。而介绍 指南针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在相识新知的同时增加民族骄傲感。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 3。 (1)相识东北方向。 ①请学生看大屏幕,一个箭头指向东,另一个箭头指向北, 老师说明:正东与正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课件演示) ②请学生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2)学生自学,相识东南、西北、西南方向。 ①提问: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相识了东北和东南方向,你还想相识什么方向?
第11页 共20页
(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 三、巩固练习 1.第 8 页做一做。分组探讨、沟通、汇报“生活中什么时候 会用到方位的学问?” 2.练习二第 4 题。 (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 产”。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适时教化学生爱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 文化遗产。 (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可以由老师告知学 生)。 (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 向? 3.练习二第 2 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日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 1 题。调查自己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三年级数学下册《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3 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 4 及练习二第 1、2、3、4 题。
第8页 共20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 8 页例 4 及做一做, 练习二第 1、2、4 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相识东北、东南、 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 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验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学 问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学问源于生活的须要,进一步培育学 生辩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看法目标:能主动参加探究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 动,进一步体会方位学问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学问与日常生 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辩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第 8 页例 4 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 馆,删去人物及话语)。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请 9 名学生面对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 ABC
第7页 共20页
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左上西北,左下西南, 右上东北,右下东南。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把数
学学问融入情境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吸引他们 的留意力,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学问。
⊙学问拓展,巩固应用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相识了八个方向,那么你知道生活中 什么时候能用到方位学问吗?(天气预报、候鸟迁移、观看天文、 在夜空中找北斗星等) 2.课件出示教材 7 页“做一做”。 让学生先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再说出自己家旁边的主要建筑 物,最终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3.课件出示教材 9 页 1 题,引导学生先细致看图,辨清方向, 再回答问题。 ⊙全课总结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方位学问,学好这节课可以 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布置作业 教材 9 页 3 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2
第3页 共20页
视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 上。
5、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3 题。 (1)老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另外四个方向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加上之前学过的东、南、西、北,我们已经驾 驭了八个方向。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描述物体方位时轻松了很多 呢?课后同学须要勤加练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这八个方向,重视 它们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沟通。【2】教 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在相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相识东南、东北、 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分 辨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数学思索: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 方位的相识和分辨实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
第9页 共20页
DEF GHI 3.(教学时应依据实际状况调整教学语言)说一说,B、D、F、 H 分别在 E 的哪个方向?A、C、G、I 分别在 E 的哪个方向呢?这 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分组探讨:你们认为 A 在 E 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 么想的? 可能有以下几种看法: 1A 在 E 的北面,因为 A 在“D—E—F”的北面。 2A 在 E 的西面,因为 A 在“B—E—H”的西面。 3A 在 E 的西北面(或北西面),因为 A 既在“D—E—F”的北 面,又在“B—E—H”的西面。 …… (2)集体探讨:同学们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3)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提出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独创之 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 E 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 老师说明: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板书:西北) (4)开展猜一猜活动。
2.分辨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 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南、西、北的相对性,如 A 在 B 的西面,在 D 的北面。 (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 位同学?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 相对性,如 A 在 E 的西北面,E 在 A 的东南面。 3.分辨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出示例 4 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依据东面确定其余 的七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 什么方向?
第6页 共20页
②谁能说说西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先相互沟通,然后汇 报)
③谁能说说西北方向是指哪儿?(学生边说边用手指出西北 方向)
设计意图:在教学“相识东北方向”时,采纳“扶”的教学 方法,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东北方向”这个新的学 问点,并在老师的帮助下,生成新的学问。“东南、西南、西北 方向”的学习,采纳的是“半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依据学问 的迁移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然后汇报。这样不仅培育了学生 合作沟通的实力,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