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5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d56e3f192e45361166f515.png)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送东阳马生序班级 姓名 号次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52分)1.无从致.书以观( ) 2.弗之..怠( )( ) 3.走.送之( )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6.执经叩.问( ) 7.未尝稍降辞色..( ) 8.援.( )疑质.( )理 9.或.( )遇其叱咄..( ) 10.礼愈至.( ) 11.俟.其欣悦( ) 12.四支.僵劲不能动( ) 13.媵人持汤.( )沃灌..( ) 14.以衾.拥覆( ) 15.同舍生皆被.绮绣( ) 16.腰.白玉之环( ) 17.右备容臭..( )【臭.( )】18.烨然..若神人( ) 19.緼.( )袍敝.( )衣 20.略无慕艳..( )意 二、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6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课文理解。
(32分,其中6、7两题4分,其它2分)1.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是: 、 、 。
(各用四个字概括)3.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7.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1)书: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2)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8.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专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d8324f97c1cfad6195fa77e.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④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⑤往候视,厚赈赡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乃把晖臂曰..(3)举手未敢对(4)子孙窃怪之..2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晖以堪先达 C.以残年余力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23.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分)20.(4分)(1)一向,平素(2)握,持(3)答复,回答(4)感到奇怪21.(3分)D22.(3分)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23.(3分)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四、写作(60分)评分标准略附译文: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托付给朱先生”。
(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个面。
(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
(朱)晖的小儿子颉很不理解,问到:“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
(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https://img.taocdn.com/s3/m/25edb8bfb0717fd5360cdc37.png)
19 《庄子》故事两则一、文学常识《〈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词语1.通假字:(无)2.一词多义:之:①庄子往见之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吓:①仰而视之曰:“吓!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于:①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②于是鸱得腐鼠固:①子固非鱼也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国: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③此用武之国④国险而民富子:①庄子与惠子②子非鱼其:①其名为鹓②其恕乎③其如土石何3.词类活用惠子相.梁4.古今异义是.鱼之乐也古义:今义:汝安.知鱼乐古义:今义:于是..鸱得腐鼠古义:今义:非梧桐不止.古义:今义:5.其他重点词解释或谓..不饮..惠子曰非醴泉鯈鱼出游从容..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汝安知鱼乐”云者..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回答问题1.庄子讲故事用意是什么?2.庄子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那么“鹓”“鸱”“腐鼠”“梧桐”“练实”“醴泉”各比喻什么?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4.读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5.《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https://img.taocdn.com/s3/m/d27b40cf33d4b14e84246815.png)
12 陈涉世家一、文学常识1、《陈涉世家》选自《》,作者,西汉家,家。
这部史书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之为“,”。
二、词语1.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2)为天下唱:通,(3)固以怪之矣:通,(4)被坚执锐:通,2.一词多义少:(1)陈涉少.时:()(2)吾闻二世少.子也:()等:(1)等.死:()(2)公等.遇雨:()数:(1)扶苏以数.谏故:()(2)卒数.万人:()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然:(1)吴广以为然.:()(2)然.足下卜之鬼乎:()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得鱼腹中书.:.()将:(1)项燕为楚将.:()(2)上使外将.兵:()令:(1)陈守令.皆不在:()(2)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道:(1)道.不通:()(2)伐无道.:()故:(1)广故.数言欲亡:()(2)扶苏以数谏故.:()乃:(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陈胜、吴广乃.谋曰:()死:(1)等死.:()(2)死.国可乎:()之:(1)辍耕之.垄上:()(2)怅恨久之.:()(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固以怪之.矣:()(5)陈胜佐之.:()以:(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以.激怒其众:()(3)扶苏以.数谏故:()(4)祭以.尉首:()(5)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词类活用(1)失期,法.皆斩()(2)天下苦.秦久矣()(3)置人所罾.鱼腹中()(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5)大楚兴,陈胜王.()(6)狐.鸣.呼曰()(7)皆指.目.陈胜()(8)上使外.将兵()(9)固以怪.之矣()(10)忿恚..尉()(11)果笞.广()(12)将军身披坚.执锐.()(13)刑.其长吏()4.古今异义(1)苟.富贵,无相忘古义:今义:(2)楚人怜.之古义:今义:(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今义:(4)固.以怪之矣古义:今义:(5)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6)吴广素.爱人古义:今义:(7)并.杀两尉古义:今义:(8)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5.其他重点词(1)尝与人佣.耕:()(2)辍.耕之垄上:()(3)怅.恨久之()(4)会.天大雨:()(5)卜者知其指意..:()(6)念.鬼:()(7)又间.令吴广:()(8)旦.日.:()(9)尉剑挺..:()(10)蕲下.:()(11)徇.蕲以东:()(12)比.至陈()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2012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汇编
![2012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354ebe89bceb19e8b8f6baad.png)
上海2012中考一模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2011年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刘南垣开喻门生国朝①尚书刘南垣公,请老②家居.有直指使者③,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④,家常便饭能对食乎。
”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唯脱粟饭⑤,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喻其训,后不敢以盘餐⑦责人。
【注释】①国朝:指明朝。
②老:告老。
③直指使者:官名,亦称直指。
④治具:下厨房,烧饭。
⑤脱粟饭:即糙米饭。
⑥饮馔:指酒肴。
⑦盘飧:盘中之食物,亦称盘餐;在此引申为饮食。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比.食至( ) (2)罗列盈.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文中的加点字的含义(3分)(1)直指以.师命,不敢辞14.直指面对“佳肴美酝”“不能下箸”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从本文中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答案:12.(1)等到(2分)(2)满(2分)13.直指因为是老师说的话,不敢推辞。
(3分)14.直指已经用三碗糙米饭填饱了肚子,即使再美味的食物也吃不下了。
(2分)。
15.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
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3分)2011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2分)世祖光武皇帝讳秀①,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②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③。
性勤于稼穑④,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节选《后汉书·光武帝纪》)【注释】①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②高祖:即西汉开国皇帝刘邦③隆准:高鼻梁④稼穑(sè):泛指农业生产⑤天凤:王莽“新”朝年号(公元14—19年)13.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而兄伯升好.侠养士()(2)乃之.长安()1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字(3分):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https://img.taocdn.com/s3/m/a207ef4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7.png)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上海市,一(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9. 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以.我酌油知之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A .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 .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 .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 .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答案】(三)9.北宋,醉翁亭记10.(我)凭借我倒油的经验懂得(知道)这个道理。
11. C (本文中陈尧咨自大,卖油翁自信)【上海市,一(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3分)A .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 .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 .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之文言文阅读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练习之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a08c2dcad51f01dc281f171.png)
2012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文言文阅读一、吴宫遗事①罗隐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
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
”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
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
”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
明年,越入吴。
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嚭:伯嚭,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
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兵:②毕:③固: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
②岂臣之欺乎!3.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二、太宗论盗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⑪或.请重法以禁止⑫朕当去.奢省费⑬轻.徭薄赋⑭安.用重法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
⑪路不拾遗⑫商旅野宿3.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三、【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https://img.taocdn.com/s3/m/5b653c0510a6f524ccbf85a9.png)
11《醉翁亭记》题目及答案一、文学常识1.《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词语1.一词多义乐山水之乐(乐趣)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靠近)禽鸟乐也(欢乐)临.溪而渔(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快乐)把酒临.风(对着)穷乐亦无穷也(尽)归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欲穷其林(走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秀佳木秀.而繁阴(滋长)谓太守自谓.(称)蔚然而深秀.者(秀丽)太守谓.谁(是)2.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3)故自号.曰醉翁也(称呼名词作动词)(4)伛偻提携....(“伛偻”,动词作名词老人“提携”,动词作名词小孩)(5)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3.其他重点词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绕)2、林壑尤..美(山谷)(尤其)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4、饮少辄.醉(就)5、作.亭者谁(修建)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寄托)7、日出而林霏.开(雾气)8、云归而岩穴暝.(昏暗)9、暮.而归(傍晚)10、往来而不绝.者(间断)11、泉香而酒洌.(清澈)12、临溪而渔.(捕鱼)13、山肴.(野味)野蔌.(菜蔬)14、杂然而前陈.者(摆开)15、觥筹..交错(.酒杯)(酒筹)16、宴酣.之乐(尽兴的喝)17、非丝.(弦乐器,代指音乐)非竹.(管乐器,代指音乐)18、弈.者胜(下棋)19、苍颜白发,颓然..夕阳在山(不久)..乎其间者(醉醺醺地)20、已而21、树林阴翳.(遮盖)2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012届中考语文 文言文内容专题复习5
![2012届中考语文 文言文内容专题复习5](https://img.taocdn.com/s3/m/a803e1d84afe04a1b071de86.png)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内容专题复习5篇目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 22.五柳先生传23.马说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25.诗词曲五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 ) 嘤.(. )鸢.飞戾.天( ) 经纶.( ) 嗜.酒( ) 辄.( ) 短褐.( ) 箪.瓢屡空( ) 晏.如( ) 黔.娄( ) 俦.( ) 觞.( )相.马( ) 祇.( ) 骈.死( ) 槽枥.( ) 不外见.( )逾.约( ) 既加冠.( ) 叱咄..( ) 俟.其欣悦( ) 负箧.( )曳屣.( ) 皲.裂( ) 媵.人( ) 衾.( ) 绮.绣( )容臭.( ) 烨.然( ) 缊.( ) 戟.( ) 寥.落( )宫阙.( ) 潼.关( )提示piǎo tuān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yuān lì lúnshì zhé hè dān yàn qián chóu shāng xiàng zhǐ pián lì xiàn yú guān chì duō sì qiè xǐ jūn yìng qīn qǐ xiù yè yùn jǐ liáo què tóng2.重点词义(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直视无碍.(5)负.势竞上(6)互相轩邈..(7)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9)横柯.上蔽(10)疏条交映.(1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2)因以为..号焉(13)每有会.意(14)性嗜.酒(15)亲旧.知其如此(16)造.饮辄尽(17)期.在必醉(18)曾.不吝情去留(19)衔觞.赋诗(20)环堵萧然..(2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2)骈死..于槽枥之间(23)不以千里称.也(2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5)执策而临.之(26)一食.或尽粟一石(27)无从致.书以观(2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9)尝趋.百里外(30)执经叩.问(31)援.疑质.理(32)俯身倾耳以请.(33)俟.其欣悦(34)腰.白玉之环(35)缊.袍敝衣处其间(3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7)暂凭杯酒长.精神(38)自将.磨洗认前朝(39)留取丹心照汗青..(40)把.酒问青天(41)高处不胜..寒提示(1)俱:全,都。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
![2012年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综合练习(6份打包)](https://img.taocdn.com/s3/m/f2a8c90c6c175f0e7cd13747.png)
6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我国_______朝的__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本文是他被贬________(地名)时所作,文章对_______________作了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断,透露出他在贬谪中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__的特殊心境。
二、词语1.通假字:(无)2.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寻:寻.找怀民()寻.病终()3.词类活用:(无)4.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古义:今义:月色入户.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解.( )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未寝.( ) 相与..()步.()中庭..( )..()空明..()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回答问题要点。
(一) 关于作者的感情: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二) 关于句子的理解:(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2)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
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三)关于句子和词语的赏析1.想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
2.“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四)体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理解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2012届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5
![2012届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5](https://img.taocdn.com/s3/m/f779530210661ed9ad51f389.png)
2012届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521.(2010·浙江省绍兴市,16—19,12分)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6搏):跌倒。
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3分)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每处1分,共3分)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岁.苦支备(每年)(2)虽有少劳.(劳累(劳苦))(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隐患(祸患))(4)臣怪.之(对……感到奇怪)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翻译:(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
“参加”改用“响应”也可。
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答: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3分。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22. (2010·山东省威海市,11~12,4分)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完美版
![2012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e6c38e1a37f111f1855bc7.png)
①留:即保留原样,不用翻译。留的内容包括:国号、朝代 名、年号、官名、人名、地名、器物名称。一般名词, 都不要译。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
②增:文言文中多有省略句,翻泽时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 出来。 1、( )见渔人,( )乃大惊,()问( )所从来, ( )具答之。 2、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3、(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③删:就是删去原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文言中,有的 助词只帮助表达语气,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表示停 顿,也不要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 节,要删去;有的起某种连接作用,在翻译时也可不译。
如: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公将鼓之。 3、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④调: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用本字。文言多 用单音词,要相应地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来回)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 喂养)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本,指原来)
⑤换: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致, 翻译时要作调整,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致。如介 词结构后置作补语,翻译时,要先把介词翻译出来作 状语,用在动词之前。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 (2)于成龙:
2012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汇总
![2012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e0836b804d2b160b4ec0f9.png)
2012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总浙江宁波(四)(8分)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22.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19.(1)A (2)B(2分,每小题1分)20.D(2分)21.C(2分)22.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浙江衢州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己,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人教版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训练及答案合集24篇
![人教版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训练及答案合集2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d19c5360cba1aa811da18.png)
人教版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考点专攻(共有24篇)有解释有答案一、文言文《南方多没人》原文: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轼《日喻》)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一起生活,七岁时就能徒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时就能潜入水里了。
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
天天与水在一起生活,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
生来不识水性,即使到了壮年见到了船就害怕它。
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人。
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注释:涉:徒步过河。
得:得到,获得。
道:道理,规律。
虽:即使。
求:请求。
没人:能潜水的人。
苟然:随随便便。
畏:害怕以:方法。
问题:1.“没”的意思是“沉入水底”,所以“没人”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
2.从“涉”到“”到“”是游水的三个阶段,这里“涉”的意思可理解为“”。
3.文章中说游泳高手是因为“有得于水之道”,这名话的大意是…………()a.找到过水的道理。
b.领会游水的方法、规律。
c.弄清了游泳的道理。
d.得到会游泳人的传授。
4.不会游泳的人只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被水淹没的。
这个意思在原文中的语句是。
5.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句,大意可译成。
6.这段话的作者设喻说理。
用浪线标出体现这个道理的中心句。
参考答案:1.“没人”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指会潜水的人。
2.从“涉”到“浮”到“没”,是游水的三个阶段,这里“涉”的意思是“徒步过水”。
3.b4.“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大意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被水淹没的。
2012年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
![2012年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7814aa0029bd64783e2cb7.png)
江苏扬州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 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 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 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 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 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 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 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 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 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 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戟杀我吧!
译文
元子家里有位乳母,制作了一个圆转玩具来引逗婴儿高兴,婴 儿很喜欢。母亲就让乳母召集一些幼童陪伴婴儿一同玩乐。 朋友 公植,听说有取乐婴儿的玩具,便请求看看;等看到圆转玩具,就 急忙把它烧了,并责怪元子说:“我听说古代有个憎恶圆的读书人 唱道:‘宁可正直沦为奴隶,不能圆滑谋求显荣。’ 次山你怎么 能随意制作圆转玩具,听任用它取乐婴儿,使婴儿从小就喜欢圆, 长大必定爱好圆。教婴儿学圆,已陷入不义;亲自玩圆,又丧失了 正直的品德。唉、唉,次山啊!回家喜欢婴儿玩圆,出外一定喜欢 小人趋奉圆滑。我怎能知道次山你以后不是说话圆滑、行事圆滑、 动也圆滑、静也圆滑地度过一生呢?我哪能做次山的朋友啊!” 元子召唤季川对他说:“由于我让婴儿耍戏圆转玩具,公植尚 且这样骂我和我绝交;唉!我与你如果圆滑应付事物,圆滑迎合时 俗,不圆滑的事不参与,不圆滑的事不去做,公植大概会拿着矛或 戟来刺杀我们的。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f91af33743323968011c92f6.png)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集锦一、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5
21.(2010·浙江省绍兴市,16—19,12分)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6搏):跌倒。
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3分)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 /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每处1分,共3分)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岁.苦支备(每年)(2)虽有少劳.(劳累(劳苦))(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隐患(祸患))(4)臣怪.之(对……感到奇怪)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
“参加”改用“响应”也可。
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3分。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22. (2010·山东省威海市,11~12,4分)
苏秦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敝。
至家中,妻不下机,父母不与言。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秦及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苏秦连夜翻出书本苦读。
到了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意思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
12.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2分)
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意思对即可,2分)23.(2010·浙江省杭州市,19-22,20分)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①之。
尊卢沙曰:“慎勿禁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
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②,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③。
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⑤而寝耶?”楚王起问计。
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
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
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⑦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⑧而纵之。
【注】①絷(zhī):拘捕。
②敝邑:自己国家的谦称。
③上卿瑕: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
④趣:催促。
⑤奠枕:稳稳地安放枕头。
⑥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⑦平:讲和。
⑧劓(yì):割鼻。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B
A、姑闻师.楚之意(当……老师)
B、闻晋约诸侯图.楚(考虑)
C、居.三月,无异者(过了)
D、劓而纵.之(释放)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D
A、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醒能述以.文者
B、大夫置之.馆辍耕之.垄上
C、瑕恐获罪于.王皆以美于.徐公
D、使尊卢沙为.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的问他。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我)认为大王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与晋国讲和。
22、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这类人?(4分)
表现:自以为是,要做楚王的老师;发誓能使楚国强大。
看待:没有真才实学,只靠欺世盗名,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
(1)枝叶繁茂,新叶翠嫩;含苞未放。
(2)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开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24. (2010·湖南省株洲市,24—26,6分)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①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孙莘老:人名。
②乘间:乘机。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如此少有至.者达到②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指文章毛病/缺点25.翻译下面的句子。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曾经乘机拿文章问(请教)他。
26.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是。
(请用原句回答)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附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就会写好。
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文章毛病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能发现。
”
25.(2010·广东省梅州市,7-10,12分)阅读《四知》一文,回答7—10题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7.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征召)
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迁徙)
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做,担任)
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拿,用)
8.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人知道!
9.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贤能”或“才能”。
(3分)
10.“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