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
一、试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试验观察水在大容器内沸腾的现象,建立起水泡状沸腾的感性认识。
改变试件的热负荷,同时测定加热功率及表面温度,以热负荷q 温差(t w -t a )为坐标。
即可绘制大容器内水泡状沸腾区的沸腾曲线。
二、试验装置及基本原理
图1为试验设备的本体,其试件为不锈钢壁管1其两端通过电极3引入低压直流大电流,给不锈钢管加热。
热源管放在盛有蒸馏水的玻璃容器4中,在饱和温度下,调节电极管的电压,可改变热源管表面的热负荷,观察到汽泡的形成扩大、跃离过程,以及泡状核心随着热源管热负荷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图1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件本体
1、不锈钢管试件
2、热电偶
3、电极管
4、玻璃容器
热源管的发热量由流过它的电流及其工作段的电压降来确定,为排除试件端部的影响在a 、b 两点测量热源管工作段的电压降,以确定通过a 、b 之间表面的散热量Q ,试件外壁温度t 2很难直接测定,不对不锈钢管试件,可利用插入管内的铜—康铜热电偶2。
测出管内温度t 1,再通过计算求出t 2(详见附录)。
要达到上述基本要求,整个试验装置见图2。
加在热源管两端的直流低压大电流由硅整流器2供给,发硅整流器的电压可调节钢管两端的电压及流过的电流,测定标准电阻3两端的电压降可确定流过钢管1的工作电流。
本试验台中为方便起见,省略了冰瓶,测量管内壁温的热电偶的参考点温度不是摄氏零度,而是容器内水的饱和温度t s ,即其热端C 放在热源
管内,冷端d则放在蒸馏水中,所以热电偶反映的是管内壁温度与容器内水温之
差的热电势输出E(t
1-t
2
),容器内水温t
s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为了能用一台电
位差计6同时测定管内壁热电偶的毫伏值;试件ab间电压降用标准电阻的电压降,并装一转换开关5,在测量试件ab间电压降时,由于电位差计量程不够,又在电路中接入一台分压箱4,为使蒸馏水达到饱和温度,试验前先用辅助电热器8将水加热到沸腾,并保持其沸腾状态,即可进行试验。
作泡状沸腾换热试验时,选用其中任何一种直径的不锈钢管皆可。
三、试验步骤
1、准备与启动
a、按图2将试验装置测量线路接好,调整好电位差计,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b、玻璃容器内充蒸馏水至4/5高度。
c、连接辅助电热器,逐渐加大工作电压。
d、启动硅整流器,逐渐加大工作电压。
2、观察大容器内水混腾的基本现象。
缓慢地加大热源管的工作电流,注意观察下列的沸腾现象:
a、在钢管的某些固定点上逐渐形成气泡,并不断扩大,达到一定大小后,汽泡跃离管壁,渐渐上升,最后离开水面,产生汽泡的固定点称为汽化核心,汽泡跃离后,又有新的汽泡在住房汽化核心产生,如此再而复始,有一定的周期。
b、随热源管工作电流增加,热负荷加大,管壁上汽化核心的数目增加,汽泡跃离的频率也相应加大。
c、如热负荷增大至一定程度后,所产生的汽泡就会在管壁面逐渐形成连续的汽膜,由泡态沸腾向膜态沸腾过渡,此时壁温会迅速升高,以至将钢管烧毁(因此,本试验工作电流不允许超过100安培)。
图2 大容器内水沸腾放热试验装置简图
1、试件本体
2、硅整流器
3、标准电阻
4、分夺器
5、转换开关
6、电位差计
7、冷却管
8、辅助加热管
3、测定放热系数α
为了确定放热系数α,需要测定下列参数 (1)容器内水的饱和温度t s ℃; (2)标准电阻两端电压降U 1毫伏; (3)热源管ab 间的电压降U 伏。
U=T ×U 2×10-3
其中:T ——分压箱倍率T=201;
U 2——电流流过试件ab 间的电压降经分压箱后测得的值,毫伏; (4)反映管内壁温度与容器内水温之差的热电势输出E(t 1-t 2)毫伏。
为了测定不同热负荷下放热系数α的变化,工作电流在30-100安培范围内改变,共测7~8个工况,每改变一个工况,待各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
4、试验结束前应将硅整流器旋至零值,然后切断电源。
5、必要时可调换不同直径的不锈钢管,进行上述试验。
为了得到管壁温度t ,需要查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关系的曲线,由于热电偶的电势-温度关系并非直线,需按图3步骤,确定管内壁温度t 。
图3
先根据温度计测得的饱和温度t s 查热电偶的热电势与温度关系曲线或
表得E(t s ,0),反映t ′的 然后由E(t ′,0)再查热电
)0,(),()0,(s s t E t t E t E +'='
势与温度关系曲线或表得到t ′。
四、计算公式
1、电流流过热源管,在工作段ab 间的发热量Q ,按焦耳—楞次定律: Q=I ×U (W )
式中:I —流过试件的电流(A ),通过标准电阻3产生的电压降U 1来计算。
因为标准电阻标定150A/75mV ,所以测得标准电阻3上每1mV 电压降等2A 的电流流过,即:
I=2×U 1 (A ) 2、试件表面热负荷q :
q=Q/F (W/m 2
) 式中:F ——工作段ab 间的表面积(m 2) 3、钢管外表面温度t 2的计算(详见附录)
试件为圆管时,按有内热源的长圆管,其管外表面为对流放热条件,管内壁面绝热时,根据管内温度可以计算外壁温度:
式中:λ—不锈钢管导热系数λ=16.3(W/m ℃);
Q —工作段ab 间的发热量(W ); L —工作段ab 间的长度(m ); ξ—计算系数
4、泡态沸腾时放热系数α
在稳定情况下,电流流过热源管发生的热量全部通过外表面由水沸腾换热而带走。
因为 Q=F α(t 2-t 1) (w) 所以 α=Q/F △t (W/m 2℃) △t=t 2-t 1 (C)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在方格纸上,以q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将各测试点绘出,并连成曲线。
2、将实验结果与逻逊瑙整理推荐的泡态沸腾热负荷q 与温度△t 的关系式:
Q t r r r r r L Q
t t ξπλ-=---=112
2
1
222112
)ln 21(4)
/()ln 21(41
1
2
2
12221W ℃r r r r r L --=πλξ7
])
(1[
3⋅-=∆L P v L g r
q
C t
Cpl sf γρρσ
μγ
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系数C sf 变化带来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预习实验报告,了解整个实验装置各个部件,并熟悉仪表的使用,特别是电仪差计必须按操作步骤使用,以免破坏仪器。
1、为确保热源管不致烧毁,硅整流器的工作电流不得超过100安培,以防热管及硅整流器损坏。
所用试管编号
试管直径:D2= 工作段长度:L= 工作段面积 F= 系数ξ= 附录:有热源的圆管,内壁绝热,外壁为对流换热条件下的室温。
基本条件:
(1)一维稳态导热;
(2)有内热源,体积发热(量qV 可看作常数) (3)外壁绝热
(4)外壁为对流换热条件,各附号意义见图1。
其导热微分方程为:
(a )
2
12
2240
1C Lnr C r qv t qv
dr dt r dr t d ++==++λ
λ
通解为:
(b )
边界条件:
解得管壁中的温度分别为:
(c ) 将r 1、r 2代入(c)式中则得到内、外壁温度:
因为
所以 (d)
根据(a)式,通过测定管内壁温度t 1,即可求得管外壁温度t 2,由于(d)式中后面一项中除Q 外,都是圆管的几何尺寸,为简化计算,引用ξ,使(d)式简化
为:t 2=t 1-ξQ 式中系数
附表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自由端温度为℃)
)()2(0)1(21f t t a
dr dt r r dr dt r r --====λ
时
时⎪⎭
⎪⎬⎫⎪⎩⎪⎨⎧⎥⎥⎦⎤⎢⎢⎣⎡⎪⎪⎭⎫ ⎝⎛+⎪⎪⎭⎫ ⎝⎛-⎪⎪⎭⎫ ⎝⎛+⎪⎪⎭⎫ ⎝⎛-+=212
2122122212221214r r Ln r r r r ar r r qvr t t f λλ⎪⎭
⎪⎬⎫⎪⎩⎪⎨⎧⎪⎪⎭⎫ ⎝⎛+⎥⎥⎦⎤⎢⎢⎣⎡⎪⎪⎭⎫ ⎝⎛-+⎪⎪⎭
⎫
⎝⎛-+
=212
21
2212
2
2122
121214r r Ln r r r r ar r r qvr t t f λλ
⎥
⎥⎦
⎤
⎢⎢⎣⎡⎪⎪⎭⎫ ⎝⎛-+=2
212212r r a qvr t t f )21(4)(122
1
2221122122r r Ln r r r L Q t t L
r r Q
V Q qv ---=-=
=
λππW C r r Ln r r r L /)1(41222
1
2221--=λπ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