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儿童时如何准确曝光与正确对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拍摄⼉童时如何准确曝光与正确对焦
很多⼈关⼼后期问题,别着急,那个我会在实战篇写。

前期操作好⽐练武的扎马步,⽽后期则是精妙绝伦的招式。

在修炼招式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把马步练好呢?
1、准确曝光
曝光,算是摄影最基础的⼀个问题了,但却不是⼈⼈都能掌握的很好。

虽然现在数码技术的发展,⽋曝或是过曝在⼀两档之内也是可以通过后期轻易找回的,但是如果差的太多,后期也救不了你。

特别是拍娃,如果照⽚拍糊了,⼜或者是漆⿊⼀⽚,再天真烂漫的宝贝,都不会美丽。

可是相机⾥⾯那么多测光模式,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等等,到底该⽤哪⼀种?
答案是⽤哪种都没错,只要你熟悉其中⼀种或⼏种算法,知道在什么场合启⽤曝光补偿即可。

以上配图来⾃佳能官⽹。

其实上⾯那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忘了测光模式吧。

因为⽆论哪种测光模式,不过是算法不同⽽已。

最终结果,不过是回归到快门、光圈、ISO。

快门、光圈、ISO,这三种看似并列,相互作⽤的曝光参数,其实是排名分先后。

作为拍娃党,快门绝对是⾸要考虑条件,光圈次之,⽽ISO最后。

ISO仅仅是作为配合快门、光圈实现准确曝光⽽设置的。

光线充⾜情况下ISO100当然最好,但是光线不⾜情况下,为了保证快门和景深,ISO6400也未尝不可。

快门。

影响相机的曝光时间,快门越慢,曝光时间越充⾜。

但是拍娃绝⼤部分情况下,对不适合慢快门!这就是⼤部分照⽚拍糊的原因!因为孩⼦活泼好动,特别在光线不⾜的情况下,⽆论相机使⽤哪种测光模式,都会以牺牲快门速度为代价。

所以多数情况下,拍娃党们请将快门速度始终保持在1/100s以上,视实际拍摄情况增减。

佳能 5D MARK II+S35 1.4 ART 1/250S F2 ISO2500
室内游乐场,为了保证蹦蹦床上孩⼦浮空瞬间的定格,使⽤35定焦,牺牲ISO以保障快门速度。

当然,最理想的就是这种光线充⾜的情况,快门速度和画质都能保证。

当然,⾼速快门也不是绝对。

有时候慢快门,也⼀样可以拍摄。

当孩⼦发呆的时候,就可以降低快门速度。

也或者,故意把照⽚拍模糊,也许能收获意外惊喜。

⽐如你看到特别想拍摄的画⾯,但是来不及拿相机。

这时候不妨直接掏出⼿机,利⽤慢快门完成拍摄。

宝贝在家⾥玩这个纸袋的时候,觉得⽤⼿机慢快门,应该可以拍摄出很好玩的画⾯。

果然模糊的⼿臂和纸袋,营造除了⼀副武林⾼⼿的既视感。

光圈。

影响相机的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照⽚的景深。

所以这⾥不得科普⼀下何为景深。

光圈数值越⼩,光圈越⼤,单位时间内进光量也就越⼤,曝光越充分。

景深。

所谓景深,就是相机成像清晰的那部分范围,超出该范围的部分全部被虚化(模糊)掉。

如上图所⽰,蓝⾊原点代表相机拍摄焦点,所以红⾊⼩⼈所在位置就是被拍清晰的景深,⽽焦外部分
的油漆桶及灰⾊⼩⼈则被虚化。

光圈越⼤、景深越浅。

焦距越⼤、景深越浅。

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所以决定光圈⼤⼩的因素是什么?就是你想拍清晰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景深。

换⽽⾔之,决定拍娃党光圈设置的要素就是你⼿中镜头所使⽤的焦距、距离拍摄主体的距离、以及你想要拍摄清楚的范围。

以这张2015年⼤年初⼀时候拍摄的全家福拜年照为例,我在使⽤FE55拍摄时,为保证⼀家三⼝能够全体清晰在景深⾥,在距离拍摄位置五六⽶的地⽅,架起三脚架,使⽤4.5光圈倒计时⾃拍。

⾄于具体设置多少光圈,来决定多少的景深,这个真没办法⼀⾔以蔽之。

正如上⾯说的,除了光圈之外,焦距、距离同样影像景深范围,所以只能多拍摄,慢慢的积累经验,从⽽判断⼀个⼤概的景深范围。

尽量使⽤固定焦距,例如35mm 、50mm 等,即便是变焦头也尽量多使⽤⼏个固定的焦段。

同事尽量使⽤固定⼏档的光圈,例如F2、F2.8、F4、F5.6等等。

因为这样可以更快的帮助你了解某个焦段某个光圈值的景深感。

或者说是镜头感,在未抬起相机时,就可以果断的站位,调整光圈,抬⼿即拍。

佳能 5D MARK II +佳能50 1.2 L 1/50S F1.2 ISO 100
最好不要试着光圈拍摄,特别是佳能定焦头,很多全开光圈画质⾮常⾁(柔),⽐如上全开⾯这张。

所以请尽量缩⼩两档以上光圈使⽤,因为这会让画⾯变得更清晰。

当然喜欢⾁⾁画质的不在此列。

ISO 。

感光度,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

越⾼的感光度对光线敏感性越⾼。

换句话说,在设定好快门和光圈之后,ISO 这是⽤来让画⾯得到合适的曝光,所以这是最后考虑的选项。

ISO 越⼩,画⾯越⼲净。

ISO 越⾼,噪点越多。

ISO800以下随便开,⽆压⼒。

ISO800到6400之间,根据相机好坏
及个⼈对噪点的接受程度⽽定。

SONY A7II +FE16 35mm F4 1/100s F4 ISO4000 16mm
滚动的圆筒,艰难爬⾏的⼉⼦,这时候噪点还重要吗?还是那句话,快门、光圈、最后才是ISO ,ISO 的优先级最低。

三个参数取向各有倾向,快门是为了定格、光圈是为了景深、⽽ISO 是则是满⾜曝光需求。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曝光原理,那么勇敢的启⽤M 档吧。

2.png (9
3.4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设为封⾯
2 分钟前 上传
对于单反来说,这确实很难。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多看取景器下⽅曝光标尺来估值。

记住多回看照⽚,根据拍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或者只设置快门、光圈,把ISO设置成⾃动,配合测过模式,交由相机判断。

不过如果你使⽤的不是单反,⽽是微单的话,在EVF(电⼦取景器)所见即所得的⽀持下,难道你还⽤不好M档吗?我想这就是微单对初学者最友好的地⽅,即便菜鸟也能迅速掌握M档。

但是EVF也不是绝对,如果引⼊闪光灯系统的话,EVF就⽆法准确的实现所见即所得了。

因为相机不知道你的闪光灯距离被拍摄者有多远、⼊射⾓度是多少,是否有柔光箱雷达罩之类的附件,周围是否有⽩墙帮助跳闪。

种种的客观因素影响下,让EVF在闪光灯系统下回归OVF时代,只能依靠布光经验来拍摄。

当然闪光灯系统引⼊后的曝光操作,那⼜是另⼀门学问了。

由于我⼉⼦还⼩,我还不舍得⽤闪光灯对着他。

所以对于闪光灯,我也没有太多经验分享。

或许以后孩⼦⼤点,我钻研布光拍摄。

2、对焦⽅式
在解决了曝光这个问题之后,还有件让⼈头疼的事情:对焦。

孩⼦活泼好动,很难静静的站着让你摆拍。

⽽且往往那些你特别想捕捉的画⾯,都⼀闪⽽过。

所以娴熟的对焦、拍摄,是件让⼈值得研究的事情。

这⾥,我会介绍⼏种常见的对焦⽅式。

对焦点⾃动选择:这种模式就是把对焦点选择这个过程教给相机来判断,在对焦性能⽜逼的机器上配合连续对焦模式的话有奇效,这就是追焦模式。

⽤来拍娃,再好不过。

以SONY A6000为例,追焦模式设置时只需要将对焦范围选择⼴域对焦,对焦模式选择AF-C连拍对焦,剩下的就交给⽜逼的相机来处理吧。

其他品牌机型也有类似功能,具体设置⽅式请查阅官⽅说明书,或⾃⾏百度。

我就不⼀⼀展开了。

以上配图来⾃索尼官⽹。

此外,使⽤追焦拍娃时,请务必把连拍功能也开起来。

⾄少得是低速连拍。

⽐如普通的⾛路、跑步、每秒两三张的连拍速度就很好。

每秒五张以上,甚⾄11张的话,重复镜头太多,删⽚真是⼼累。

⽽⾼速连拍⼀般什么时候⽤?拍孩⼦跳跃时、滑滑梯滑落时,这种⾼速运动的时候,就要配合⾼速连拍了!举起你的相机,尽情的扫射吧!“嗒!嗒!嗒!”
⼿动选择对焦点:然⽽⾃动对焦点选择也会经常判断失误。

特别是在摆拍时,⾃动焦点不⼀定会选择眼睛部分;⼜或者画⾯⼈物⽐较多,相机不知道哪位是主⾓。

这时候如果再依赖相机⾃动选择对焦点,就有点愚蠢了。

所以⼿动选择对焦点更合适。

配图来⾃佳能官⽹
以佳能5D MARK III为例,可以通过相机后背拨杆来选择对焦点,对焦模式选择单次对焦。

拍摄⼈像,切记以眼睛为对焦点。

佳能 5D MARK II +EF85 1.8 1/50S F2.2 ISO3200
⼉⼦出⽣后的第五天,护⼠姐姐给他做按摩时候的抓拍。

那时候年龄还⼩,动作都还⽐较缓慢,可以从容的选择对焦点,更低的快门速度拍摄。

中央对焦再构图:由于现在相机对焦点越来越多,⼿动选择对焦点时候,经常很费劲的才能选择到想要的对焦点,所以就有了中央对焦再构图这种⽅式。

通过固定中央对焦点,对准拍摄对焦,再半按快门完成合焦,最后平移镜头构图。

这么做的好处是节约选择对焦点的时间,当然缺点是拍摄⼤头特写,或者是俯拍、仰拍时,由于构图平移⽽造成失焦。

⽐如俯拍时,中央对焦了眼睛,再向下平移镜头构图,由于焦平⾯不⼀致,就造成了失焦。

佳能 5D MARK II +佳能50 1.2 L 1/640S F2 ISO 500
采⽤中央对焦点再构图捕捉的⼉⼦准备爬出购物车的瞬间,遗憾的是平移构图后,孩⼦⼜往前倾了⼀点,从⽽导致眼睛失焦。

⾯部识别:⼿机、卡⽚机、微单上,这个功能很常见,体验也很好。

可是在单反上,这⽅⾯的体验就很差了。

我想这种模式其实也算菜鸟的⼀种福利吧,特别是在SONY 微单,⾯部识别对焦系统的已经⾮常成熟,⽽且除了对焦之外,还会以⾯部为基础进⾏曝光,⾮常简单的就能拍出⽩⽩净净的照⽚。

特别是在逆光下,你再也不⽤纠结曝光补偿加多少,只需直接⽆脑快门即可。

如果需要精确对焦的话,还有眼控对焦将焦距精准到眼球进⾏⼆次对焦,不过对拍娃来说,这个功能略鸡肋。

因为孩⼦不会给你⼆次对焦的时间。

所以,直接⼀⼝⽓将快门按到底吧。

SONY A7 + FE55 1.8za 1/2000s F2.2 ISO3200
⾯部识别,⽆需思考对焦⽅式,抬⼿就拍,记录最质朴的画⾯。

SONY A6000 FE70 200F4 1/800s F8 ISO200 110mm
可是⾯部识别也有存在缺陷,他需要五官清晰的对着镜头。

当孩⼦侧过脸,甚⾄背过脸的时候,⾯部识别系统就歇菜了。

所以,这种时候就必须配合⾃动对焦点选择,或者⼿动选择对焦点来继续完成拍摄。

⼩结
在对焦⽅式中,我⼀共介绍了四种对焦⽅式。

每⼀种⽅式都存在着各⾃的优劣势。

⽬前也不存在哪种对焦⽅法应够应付所有场合,所以我的个⼈建议是熟练掌握其中⼀种作为主⼒对焦⽅式,再配合使⽤其他⼀两种对焦⽅式来弥补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