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检测试题(4)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眨.眼抚.摸黄晕.水涨.起来了抖擞.与轻风流水应和.着酝酿.
A.zhǎ fǔ yùn zhǎng sǒu hè niàng
B.zhā fǔ yūn zhàng sǒu hè liáng
C.zhǎ fǔ yùn zhǎng shù hé niàng
D.zǎ fū yùn zhàng lǒu huó liáng
2.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干涸.(gù)坍.塌(tān)
B.遮.拦(zhē〕呼啸.(xiào)缝.隙(féng)
C.溜达.(da)戳.坑(chuō)微薄.(báo)
D.酬.劳(chóu)乍.看(zhà)鲜嫩.(nèn)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愠.怒(yùn)收敛绽.开(dìng)疲倦不堪
B.盔.甲(huī)倏忽倘.若(tǎng)美不甚收
C.屋檐.(yán)急躁发髻.(jì)人声鼎沸
D.搓捻.(niǎn)澄清黄晕.(yūn)个得其所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缠络.(luò)攒.成(cuán)脑髓.(suí)
B.菜畦.(wā)轻捷.(jié)云霄.(xiāo)鉴.赏(jiàn)
C.桑葚.(shèn)油蛉.(líng)倜傥.(dǎng)白颊.(jiá)
D.斑蝥.(máo)脊.梁(jǐ)和蔼.(ǎi)秕.谷(bǐ)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猫》——郑振铎——《郑振铎选集》
B.《鸟》——梁实秋——《梁实秋散文》
C.《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
D.《狼》——林嗣环——《虞初新志》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每小题1分,共1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的《使至塞上》)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的《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的《泊秦淮》)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5)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6)《<论语>十则》中提倡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处世之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调歌头》中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路有此寄
李白
杨花满尽子规帝,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论语》是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人不堪.其忧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下列句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曲肱而枕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语段内容可以分为三类: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C道德修养。
说说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类?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
10.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
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
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
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
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
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
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
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
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
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
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
”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
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
”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
”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
”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
”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
”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
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
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
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
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
”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
”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
”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
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
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
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中“漂亮”一词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鲜活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逐,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意苦。
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趟路的况味?
⑨寂寞趁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见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缘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般的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鳞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⑫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⑬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⑭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
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⑮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的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
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它们更能听得懂。
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
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⑯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
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激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
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息的流动。
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⑰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⑱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⑲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⑳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峰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题目“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
2)根据②~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春风化雨
高军
①我一直很怀念我的小学老师,一个沉默而倔强的小老太太。
她是数学老师,我的班主任。
②我数学智商之弱可以从一件小事看出来,我在银行上过班,数不过来钱。
不数不错,一数就错,银行的主任想不通还有能笨到这样的人,天天让我坐在出纳柜台的一角点硬币,大概是本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意思。
硬币就算错还能错哪里去!银行的同事视我为废物,对我白眼相向。
③我上学时那真是“皮”得很。
许多班级的任课老师对我都很头痛,于是我就在各个班级之间“放逐”着。
甚至有时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有老师向我下“放逐令”了:“这个学期你无论如何不能在我班上了,你不走,我走!”起因是我在下课时捉了许多蜜蜂,仔细地把翅膀揪掉,然后用一个玻璃瓶子装起来。
我上课不大听课,跟几个差生被老师撵到教室的后面,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别的同学的影响。
我上课时把装蜜蜂的小瓶子打开,用一只医用的镊子把蜜蜂的头夹住,蜜蜂的屁股对着前面张红叶的脖子凑过去,然后镊子稍用力,蜜蜂就会把针刺到张红叶的脖子里,她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我很快地把镊子收起来,装作没事人一样。
因为我周围的同学都莫名其妙地哭过,后来被老师发现了,抓了个现行,并且收缴了凶器。
放学时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教体育的丁老师逮住我一顿臭揍。
好家伙,他的拳头醋钵一般大。
就这样,我也跟他对打。
后来不知怎么的他把我衣服给撕破了,衣服的一只袖子被撕脱了,半个胳膊露在外面。
放学以后,老师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
老师问我干什么,我说你得赔我衣服。
老师被缠得没办法,喊他老婆过来给我缝。
④后来这位班主任就把我交到何老师班上来了。
何老师刚从外地下放回来,她好像是河北人,一口河北梆子腔,随丈夫转业到这里。
她个子不高,才一米五多一点,一点也不像北方人。
她人还有一股狠劲,后来我总结,一般个子矮的人都比较有韧性。
她天天笑眯眯地看着你,跟你耗着。
她走到哪儿,我也得跟到哪儿,跟黑白无常似的。
下午放学了。
她不许我回家,要我跟她到办公室写作业,一直写到天黑,她什么时候作业改完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她低头用红笔飞快地判着作业,时不时用眼睛余光看我一眼,看得人心里一凛。
她家住在交通厅,路上有个包子铺。
在路上她买两个包子,她的那个是素馅的,我的是肉馅的。
我爹比较狠,她知道他脾气不好。
一般我爹问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她大多数时候说:“很好,很好,比以前进步一点。
”
⑤何老师家访时总是说成绩,说这学期不错,数学考到六十五了,比以前进步了十分,及格了。
这是多么大的跨越啊!她用诗人般的语言对我爹描述,你这孩子如果好好培养,上个清华、北大也没问题啊!咱得换换方法,哪能动手就打,你在部队也不能体罚战士对不对?可能是天资拙劣,我的数学到了七十来分,就进入滞涨阶段,怎么努力也上不去了。
何老师是班主任,教数学的。
有人就说你费这么大精力带一个差生划不来,她还真红了脸,还跟人吵一架,说:“你怎么能当孩子面这样说话!”后来我工作了,经常还会遇见何老师。
她早已退休。
她的个子更矮了,一头银发。
她喜欢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摘我身上的线头,我就感觉自己像个永远摘不干净的毛线团子。
她一边问工作好不好,一边叮嘱我要看点书。
她也不说理由,就单单说:“看点书总是好的!”后来她搬到外地的女儿家去,跟女儿一起过了,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
如果她健在的话,现在也有八十多了。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上学时那真是“皮.”得很。
(2)许多班级的任课老师对我都很头痛,于是我就在各个班级之间“放逐
..”着。
2)文中的何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3)有同学认为,第②段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
请谈谈你的看法。
4)文中用“春风化雨”这个标题有何好处?
七、作文
1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有首诗这样写道:“那是谁家的春天/赤足走在田埂上/心事像打了结/少年时的烦恼/总是这般模样/有一点盲目/有一点仓促……”其实在四季的更迭中,我们遇到很多人,也经历过很多事,有烦恼,有快乐,有成功,有失败……我们经历着,也在成长着。
请拿起你的笔来,记下成长中的事,慢慢适应长大吧。
请你以《季,那件事》为题作文。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1)征蓬出汉塞(2)似曾相识燕归来(3)烟笼寒水月笼沙(4)贤者能勿丧耳
(5)野渡无人舟自横(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三、诗歌鉴赏
7.1)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四、综合性学习
8.(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满目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
(2)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五、文言文阅读
9.1)儒大学
2)(1) (按时)
(2) (替)
(3) (能忍受)
(4) (喜爱,爱好)
3)B
4)(1)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5)(1) ( B )(2) ( A )(3) ( C )
10.1)①好奇②尴尬③惊叹④羡慕
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3) (1) “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
(2) “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4)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表明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
的、热爱生活的心。
六、现代文阅读
11.1)示例: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含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本文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意思对即可)
2)示例:兴致勃勃后悔莫及(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不可以。
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趟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的作用。
(意思对即可)
4)示例:①要取得辉煌的成绩,必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努力。
②柔可以克刚。
③生命在于运动。
12.1)(1)调皮,淘气。
(2)文中指“我”犯了错之后,从一个班级被赶到另一个班级。
2)要点:(1)倔强,有韧性:她天天跟你耗着,她走到哪儿,“我”也得跟到哪儿;(2)关爱学生:给“我”买包子吃,摘“我”身上的线头;(3)注重教育方法:家访时总夸奖“我”,鼓励“我”。
3)不能删去。
本段通过一件小事来证明“我的数学智商之弱”,银行的同事视“我”为废物,与后文写教数学的何老师费尽精力提高“我”的数学成绩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何老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恒久的爱心和耐心。
4)题目富有文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文中何老师对“我”的教育比喻为“春风化雨”,高度赞美了何老师的优秀品质和独到的教育方法。
七、作文
13.范文:
夏季,那件事
六月里炙热的阳光,折射出缕缕忧伤,泥土中绿色的草芽,流露出点点坚强;夏季里绿色的旋律,带来了丝丝清凉。
——题记
又是一个夏季,已踏上成功之路的我望着慰蓝的天空,脑海早浮现出一个非同平常的夏季,那是一个被骄阳虐过的三伏天,那个岁月匆匆的日子,那道充满梦幻的歌,那个一身清新味道的女生,和那件依然历历历在目的往事。
在那个浪滚滚的夏季,我被学校挑选出来参加市级演讲大塞,学校的荣誉都凝聚在我站在讲台上的一瞬间,可骄傲的我还是将它无视了,将它当成了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话题,还曾无知的认为自己一定是第一名,可是,结果终究是无情的,将我的自信狠狠的摔碎,梦碎了,心也碎了,天幕碎了,抹上了一层层让我喘不过来气的灰色。
热浪滔滔,走在放学路上的我感到无力,知了下聒聒,好像在笑我,笑我的骄傲,笑我的无知,笑得我想哭。
没有一丝风,前方的高楼似有似无,好像也被骄阳蒸发了,这炙热的阳光,刺痛了我的心。
隐约在朦胧中看到绿色,嫩绿色照亮了我的眼睛,焦距拉开,视野却依旧模糊,唯有那点绿愈来愈清晰,咦?那不能小言吗,她穿着绿色的服装,还戴了个MP3,这是要……“你来了。
”小言一句话打断我思绪。
“你在等我?”虽然等小朋友一起回家并不奇怪,可一向自我要求极高的她不会在放学后随便逗留在其它地方的,我大惑不解。
“是的,我想带你去个地方。
”小言直奔主题,我俩从不多话,可能是因为都相互明白对方的意思吧。
“算了吧,我……”我没心情,可话未说完,小言就不由分说的拉了我,并带我去了一个陌生的饮品店中,里面种了许多盆栽,满眼都是绿色,很清新。
我们各点了一份薄荷茶,刚坐下,小言就给我戴上了一个浅绿色的耳机,我听到了一阵轻快的节奏,前奏过后,优美的歌声传入耳畔:“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到得了远方;如果梦想不曾附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努力的人有隐形的翅膀。
”犹如一阵清风拂过,各种为梦想而奋斗却以失几告终的画面像幻影似的在脑海中回放,令人心酸,我坚强的外表被摧碎,眼泪在一瞬间决堤,划过脸颊……我看了看小言,小言向我点点头,示意我继续听。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最想要去的地方,怎能在半跟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绽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算是到过了天堂……”我静
静地听着,心中早已汹涌澎湃。
这首歌正是追篴梦想而偏离了轨道的少年的真实写照吗?是呀,面对同学的嘲讽,老师的质疑,那抹绿,那件事我是该放下骄傲,重新出发了。
夏季,那首歌,那件事,已深深萦绕在我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