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杵成针》
教学目标
1.认识“卒”这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全文意思。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李白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对李白非常熟悉了。

我们从小就是背着他的诗长大的。

李白小时候,有些贪玩,结果因为一件事,让他做了改变。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学习小古文《铁杵成针》。

2.铁杵是什么?(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棒怎么会成针呢?
二、回顾方法,依法自学
1.回顾方法。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3)品味语言,感悟品质。

2.依法自学。

出示注释:
①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②未:没有。

③弃:放弃。

④是:这。

⑤媪:妇女的通称。

⑥方:正在。

⑦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⑧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3.汇报交流。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同桌互查,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逢/老媪/方磨铁杵。

(2)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中哪些词可以用组词法解释?
预设:传:相传;弃:放弃;去:离去;意:意志;感:感动……
全文翻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就问她在干什么,老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3)听说老妇人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会跟老妇人说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联系后文,进行想象。

(此处引导学生根据后文李白“感其意”,揣摩李白与老妇人的对话以及他所想,从而感受到李白被老妇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时改正,一样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和李白一样,古时候的音乐家薛谭也曾犯过错误,他又是怎样改正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图书》中的《薛谭学讴》一文,并完成自主学习单。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单)
(课件出示: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指导认读“衢”。

“衢”:读音qú。

意为郊区的大路。

(2)反复朗读,抓住“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两个词语体会秦青歌声的高妙。

声振林木:形容歌声感人,振动了树林。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响亮阻止了云彩的流动。

(3)体会想象:若你是学讴的薛谭,听到如此高妙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
3.师生交流自主学习单内容。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感其意持之以恒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生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题目
1、老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书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
(1)是谁把铁杵磨成针的?
(2)为什么把铁杵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1)注意“卒”“逢”的读音
(2)指导书写
2、老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有声有色,流畅自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出示原文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及时帮助。

2、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老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3、出示课文大意。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什么品质?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有这种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3,“铁杵成针”带给我们的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自己讲讲这个故事
2、再次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铁杵成针》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

好的方面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的,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只有每句话的意思都懂,才能正确的断词断句读能顺。

2,在教学中还注意以下的问题,
发挥范读的重要性,要有声有色,流畅自然,注意断句,做到准确,要注意读法,一
速度要慢,二停顿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不足之处: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的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而不采取老师一味的教的方式。

分享:
(3)粗粗的铁棒磨成细细的针容易吗?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上台演示铁杵磨针,并谈谈磨针容易吗?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 (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课件】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铁杵成针》
教学目标
1.认识“卒”这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继续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全文意思。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大致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李白知错就改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想必大家对李白非常熟悉了。

我们从小就是背着他的诗长大的。

李白小时候,有些贪玩,结果因为一件事,让他做了改变。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学习小古文《铁杵成针》。

2.铁杵是什么?(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棒怎么会成针呢?
二、回顾方法,依法自学
1.回顾方法。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3)品味语言,感悟品质。

2.依法自学。

出示注释:
①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②未:没有。

③弃:放弃。

④是:这。

⑤媪:妇女的通称。

⑥方:正在。

⑦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⑧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3.汇报交流。

(1)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同桌互查,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逢/老媪/方磨铁杵。

(2)借助注释(或组词法),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中哪些词可以用组词法解释?
预设:传:相传;弃:放弃;去:离去;意:意志;感:感动……
全文翻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就问她在干什么,老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3)听说老妇人要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会跟老妇人说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联系后文,进行想象。

(此处引导学生根据后文李白“感其意”,揣摩李白与老妇人的对话以及他所想,从而感受到李白被老妇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


三、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及时改正,一样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和李白一样,古时候的音乐家薛谭也曾犯过错误,他又是怎样改正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图书》中的《薛谭学讴》一文,并完成自主学习单。

(课件出示自主学习单)
(课件出示: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指导认读“衢”。

“衢”:读音qú。

意为郊区的大路。

(2)反复朗读,抓住“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两个词语体会秦青歌声的高妙。

声振林木:形容歌声感人,振动了树林。

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响亮阻止了云彩的流动。

(3)体会想象:若你是学讴的薛谭,听到如此高妙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
3.师生交流自主学习单内容。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感其意持之以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