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东产学研联盟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东产学研联盟发展分析
作者:余国扬方中权吕拉昌论文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与联盟广东区域创新发展论文摘要: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力中介服务体系为媒介的战略联伙伴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创造知识产权、重要标准和新产业实现区域创新发展。

广东省的“省部产学研联盟”是全国首创已经取得了显著效益。

l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与研究 1.1产学研合作的概念与意义产学研合作通常是指产(产业、企业)、学(高校)、研(科研机构)合作各方之间的以科技合作为主线的科技一经济的活动。

其核心是实现科学研究一新技术开发一产品试制一市场销售一新项目的科技创新这样的一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的过程优化组合和集群配置各方资源实现科技产业化技术产品市场化和技术经济效益化使产学研合作各方能够共享利益和共同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意义首先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转型发展。

其二产学研合作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政府构建服务职能提高治理区域发展能力和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其三产学研合作是高校一种办学形式也是办学理念的提升是实现高校三大功能协调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

产学研合作也为科研机构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是培养科研人员的重要
途径。

1.2产学研合作发展与研究大学与产业的关系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1810年德国威廉·洪堡(WilnmVonHumboldt)创办柏林大学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新的办学理念一全面推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一体化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

1933年日本学术振兴会启动“大学——工业合作委员会”许多工厂和实业家纷纷成立或捐资大学建立实验室。

1951年斯坦福大学在J日金山市创立了全球首个“科技园”揭开了大学知识产业化的新篇章以此把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三大”活动J。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比利时鲁汶联合工程大学都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我国产学研大概有几种形式。

一是“星期六工程师”的形式。

二是建立技术转移中心。

三是合作研发联合建立研究院或基地。

四是创办实体共同研发。

其五在政府指导下参与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

美国学者科尔顿(R·M·Colhon)和安戴尔(G·Un—del1)认为美国大学与产业关系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者互不联系。

第二阶段是两者之间有了单向的、偶然的联系。

第三阶段是两者出现了双向交流与互动的合作计划。

第四阶段即目前两者形成了一种成熟的、职能部分重叠的合作伙伴关系…。

专家们认为美国“硅谷模式”、“科技中心计划”英国“合作伙伴计划”日本“官产学研合作”等都是产学研合作成功的范例。

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共同经验是:一是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建
专门机构负责协调通过立法等形式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二是政府制定科技计划和专门的产学研合作规划设立多种基金拨款资助产学研合作。

三是政府重视和支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四是构建合作体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详细规范合作各方在合作中的责任、义务、利益、分配方式等。

许长青博士认为日本产学研合作已进入了联盟阶段其本质特征是“产学合作政府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大学与社会建立伙伴合作关系行之有效的途径。

杜玉波认为“产学研联盟一般从单一项目合作开始通过合作而建立各种形式的平台等发展成战略联盟J。

此外教育部科技司于2000年】0月在广州、20__年8月在西安分别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科研工作会议全面而系统地交流总结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

这些理论对产学研联盟建设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总体上分析这些研究没有清楚界定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联盟的关系和本质特征等。

1.3产学研合作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关系产学研合作的初级阶段——项目合作阶段。

它是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课题组与企业之问双方以解决某一技术难题而进行的项目合作。

其主要特征是低层次合作合作方中高校往往是其下属的学院、研究所、课题组、乃至专家个人其主要目的任务是解决合作项目的技术问题;合作双方技术支撑力量不足合作往往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期性短、层次低以及不稳定性如果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合作将会困难
重重而十分脆弱。

产学研合作的中级阶段——平台合作阶段。

它是指合作各方共建各种科技平台(如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检测中心科技产业基地联合办学创办合作实体等下同)。

它是在项目合作基础上建设“平台”。

其主要特征是中层次合作建立各种平台合作方中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整个实体而不是其下属单位建立较稳定的合作伙伴和利益关系合作也较为持久和稳定。

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联盟阶段。

它是在平台合作基础上构建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其主要特征一是自上而下的战略性高层次合作其中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力中介服务体系为媒介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是成立领导协调小组设立办公室等组织机构有战略性发展规划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一定的法规法律和保障制度一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是围绕区域发展的关键或重大课题、产业技术优化和升级的战略性问题等展开合作研究。

2产学研联盟的运作 2.1产学研联盟类型和目标产学研联盟可分为行业产学研联盟和区域产学研联盟两种类型。

行业产学研联盟是针对行业产业发展而进行的产学研联盟。

区域产学研联盟是针对地方政府管辖的区域范围的各类产业乃至区域发展而组建的产学研联盟。

根据产学研联盟中地方政府作用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地方政府行政级别为依据区域产学研联盟可分为:省级、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等4种层次级别形式。

产学研联盟的主要目标是创造知识产权、重要
标准和新产业促进地方区域协调创新发展。

2.2产学研联盟的运作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设立联盟各方协调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有联席会议制度制订章程法规形成制度;各级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配备干部负责宏观指引和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置专职人员负责联盟的具体工作搭建从政府到产学研联盟各方、从省到市、县(区)乃至乡镇及企业都有专职人员负责的产学研联盟的持续运作的组织保障。

政府主导是产学研联盟与产学研项目合作、平台合作的根本区别建设平台。

建立合作平台是体制、机制和协调的基本载体为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交流创造了畅通渠道。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主要是制订发展规划完善各种法规和政策营造创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和调各方的关系;建立专项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全社会投入科研经费使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引导和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为自主技术创新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提升产学研联盟的质量。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首要的是要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巨大的创新需求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源动力。

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力作用。

要和地方产业和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注重开发共性关键技术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科技动力源。

“中介服务体系”是产学研联盟的主要媒介。

它衔接产学研合作的各个环节降低合作风险加快合作进程提高合作效率、水平和质量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广东产学研联盟的建设发展 3.1广东产学研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广东省各级政府在产学研联盟建设中发挥了主
导作用。

20__年和20____年1月广东省政府先后与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签汀产学研联盟协定推动广东各级政府建立体系性的各级层次的产学研联盟。

企业主体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力作用奠定了联盟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

目前参加广东产学研联盟的有广东120家大型企业和近3000多家中小型骨干企业;有全国167所高校和广东省高校20多所;中科院系统多个单位和广东省科研院所属的科研单位等都参加;还有众多的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其中。

形成一套发展体系。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朝兹认为目前广东产学研联盟已经形成三大推进机制(省部高层会商机制、省市联动机制、地企校长效合作机制)四大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多元化投入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五大创新模式(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共建省部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高校服务区域集群经济、建设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开展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这体系把广东科技自主创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3.2广东产学研联盟的目标和任务广东产学研联盟总体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广东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标准。

广东力争在5一l0年基本建立广东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使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20__.9)指出到20xx年广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力争落户
广东的国家或国际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超150个;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的制订和修订工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广东产学研联盟的四方面任务:一是要促进科技与广东产业和区域发展更加密切合作加快广东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二是坚持与地方支柱产业群发展紧密结合建设广东区域创新体系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是引领高校和科研机构新一轮改革和创新发展。

四是探索构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产业化的发展链创造新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