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历史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由此可见,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A. 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由中央掌握
B. 官员选拔制度包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C. 才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标准
D. 中央官员是从地方官员中选拔的
2. 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指出: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种种不利因素”包含()
①政治体制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③理学的束缚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3.“仁眇(mià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

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A.孟子 B.庄子 C.荀子D.韩非子
4.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
5. 下列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

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②凡为帝王皆贼也③是非取决于学校④经世致用
A. ①④ B.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7.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①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②运用算筹计算谷仓容积
③阅读《伤寒杂病论》④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明初的南京C.唐末的长安 D.北宋的东京
9.宋代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发展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11.一位历史学家对西方某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评价为“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利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

你认为这是对() A.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B.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文主义的评价
C.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时人文主义的评价 D.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评价
12.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3.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14.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文中引用的“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C.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 D.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15.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认识和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②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③优胜劣汰思想激励了被压迫民族的改革与斗争④促进了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B.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1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
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进行武装斗争 B.领导城市暴动 C.开辟农村根据地 D.建立统一战线
18.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
念的新陈代射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里的“新陈代射”指的是
A.统治阶级内部觉醒出现“变局论”B.中国完成了现代化进程
C.西学东渐之风日益盛行D.中国经常逐渐沦为资本主义附庸
19.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20.近代以来,有识之士不断传播新思想,开启民智。

新文化运动为此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①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革命②借鉴西方思想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③抨击纲常名教,提倡自由平等④促进近代科学精神的传播和普及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有人认为辛亥革命的“民族”色彩也很突出,但那主要是“驱逐鞑虏”、“排满兴汉”的民族性,与后来“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不是一回事。

其依据是
A.没有无产阶级领导 B.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C.在革命中曾经寻求西方国家的支持D.“排满兴汉”体现了大汉族主义思想
22.《江南造船所纪要》载,1920—1921年,该所为美国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分别是“官府”、“天朝”、“东方”、“震旦”号。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造船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明显的进步
B.“一战”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为美国所造的四艘万吨轮船带有中国文化元素
D.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23.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历史术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
C.实行救亡图存 D.反抗外来侵略
24.某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梦·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
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26.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③④ D.①②④
27.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银河—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③①②④
28.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0.某部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
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这部作品应该是
A.《红与黑》 B.《人间喜剧》
C.《悲惨世界》D.《约翰·克里斯多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个小题,共40分)
31.(13分)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
由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学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何地位?(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3分)
32.(14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

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

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

——摘自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二: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

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难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

”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堆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

——摘自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
材料三: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

(1)根据材料一,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分)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2分)
3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
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四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
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于什么时期?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第二次结合”具体指什么?探索初期毛泽东有哪些著名论著?(3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2分)材料三、四对该问题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历史答案
1-10ACCCD,ACBDD.11-20.DBDDC,DCAAC.21-30.BDCCC,DBDDB
31.
(1) 普罗泰戈拉(普罗塔戈拉)(1分);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

(1分)
(2) 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 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或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壮
大)。

(4分)
社会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分)
32.(共14分)
(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2分)
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分)
(2)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分)
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

(4分)(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

(2分)
33.(13分)(1)时期: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分)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2)具体指: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分)
论著:《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分)
(3)分歧:对毛泽东思想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怎样才算坚持毛泽东思想。

(2分)观点:材料三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

(1分)
材料四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发展。

(1分)
(4)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实事求是,不盲目崇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3分)
历史答案
1-10ACCCD,ACBDD.11-20.DBDDC,DCAAC.21-30.BDCCC,DBDDB
31.
(1) 普罗泰戈拉(普罗塔戈拉)(1分);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

(1分)
(2) 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 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或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壮
大)。

(4分)
社会实践: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分)
32.(共14分)
(1)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2分)
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分)
(2)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分)
认识:环境问题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民众生活带来威胁,导致社会矛盾尖锐;苏联解体有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环境问题不是导致其解体的唯一因素。

(4分)
(3)原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占优势主导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将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发展,忽略环境保护。

(2分)
33.(13分)(1)时期: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分)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2)具体指: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1分)
论著:《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分)
(3)分歧:对毛泽东思想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怎样才算坚持毛泽东思想。

(2分)观点:材料三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

(1分)
材料四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发展。

(1分)
(4)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实事求是,不盲目崇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