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及其性能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及其性能评价第一章介绍
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现代能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能源的清洁、可再生、无噪声等优点,使其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一种替代性能源。
本文将介绍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及其性能评价。
第二章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
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多个环节,主要包括晶体硅的制备、硅片生长、硅片切割、扩散、背面金属化、前面P-N结形成、焊接、封装等。
2.1 晶体硅的制备
晶体硅是光伏电池的基础材料,其制备主要通过交流法、气相淀积法、硅烷裂解法等工艺进行。
由于交流法的生产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气相淀积法和硅烷裂解法生产晶体硅。
2.2 硅片生长
硅片的生长主要分为单晶生长和多晶生长两种方式。
其中,单晶生长能减少晶界效应,达到更好的电性性能,但是该工艺周期
长,成本高。
多晶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但是会产生多晶缺陷,降低光伏电池的效率。
2.3 硅片切割
硅片切割是将硅池中生长出来的硅棒切成所需尺寸的薄片,目前主要有电火花切割、线锯切割和激光切割三种方式。
其中,激光切割成本高,但切割速度快,精度高,成为目前主流的硅片切割方式。
2.4 扩散
扩散是将掺入杂质的硅片加热,在硅片表面形成P-N结,使硅片具有半导体特性的过程。
扩散方式主要有固相扩散和气相扩散两种。
其中,气相扩散成本高,但能够获得更高的掺杂浓度。
2.5 背面金属化
背面金属化是将导电金属涂敷在硅片背面,通过金属端子引出电流的过程。
金属化方式主要有电镀和喷涂两种。
其中,电镀成本高,但金属层均匀,导电性能好;喷涂成本低,但由于喷涂厚度不易掌控,导致电池性能不稳定。
2.6 前面P-N结形成
前面P-N结形成是光伏电池的关键步骤,通过P-N结增强电场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形成P-N结主要通过扩散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两种工艺进行。
2.7 焊接、封装
光伏电池的下一步是将电池片进行电连接并照射钝化,然后进行封装。
目前主要采用焊接和贴合两种工艺。
其中焊接连接电池片能力强,但会形成热影响区;而贴合工艺连接能力弱,但会得到更高的电池对齐精度,避免产生热影响区,进而提升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
第三章光伏电池的性能评价
光伏电池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效率评估、稳定性评估、光谱响应、暗电流等。
3.1 效率评估
效率是光伏电池核心指标之一,代表在标准条件下,电池单元从太阳光中转换的能量占到了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
效率评估主要按照IEC和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REL)的标准进行。
目前普通单晶硅电池的效率已经达到了24%左右,而高端电池效率达到了30%以上。
3.2 稳定性评估
稳定性评估主要是衡量光伏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输出功率是否稳定,即电池的长期失效率。
稳定性评估主要使用峰值功率温度系数、热致衰减系数、湿度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估。
目前,高效光伏电池的稳定性已经得到显著提升,多晶硅电池的稳定性已经达到了小于0.5%的水平。
3.3 光谱响应
光谱响应是指光伏电池在不同光照波长下的响应程度,该评估指标能够评估电池在不同光谱下的性能表现,对光谱响应进行评估可为电池的应用提供依据。
3.4 暗电流
暗电流是在无光照下产生的心生电流,它会影响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
对于暗电流,主要通过电池间的串并联等电路设计、制作工艺、材料控制等方面予以抑制。
第四章结论
光伏电池是人类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尤其是在能源领域的发展,光伏电池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光伏电池的制造工艺以及性能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制造工艺水平、提高电池的核心指标,才能推动光伏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