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监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 3月上
176西藏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监测
杨春茂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 401147)
摘 要:
索打铅锌多金属矿目前为探采阶段,矿区内以断裂构造为,矿区工程地质类型较复杂。

本文在对矿区地质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监测技术措施,研究结果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索打铅锌多金属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监测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1)05-0176-2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onitoring of the Suoda Lead-Zinc Polymetallic Mine
in Mangkang County, Tibet
YANG Chun-mao
(Nanjiang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Team, Chongqi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hongqing 401147,China)
Abstract: The Suoda lead-zinc polymetallic mine is currently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and mining. The mining area is based on faulted structures and the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mining area is complex.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situ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the mine,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monitoring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the mine.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to protect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and reduce the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mining activities.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Keywords: suoda lead-zinc polymetallic min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onitoring
1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西南部,目前该矿为探采阶段。

矿区地貌上属“高原区”,地貌类型以高山构造剥蚀地貌类型为主,构造侵蚀-溶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及冰川地貌次之,此外,沟谷地带还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湿地。

矿区地层发育不全,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下石炭统马查拉组(C 1m)、上二叠统夏牙村组(P 2x)以及第四系全新统(Q n )地层。

区域上马查拉组(C 1m)地层呈一倒转背斜,该背斜轴向NW,向SW 倾伏。

矿区内只出露该背斜的SW 翼,地层呈单斜构造产出,矿区内以断裂构造为。

主矿区地下水位埋藏较深,主要含矿层位以裂隙水为主,在松散岩层中有潜水分布,水位埋深0.3m~1.0m。

整个矿区无论是天然边坡还是地下硐室围岩,目前其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对矿床的开发影响不大。

但在遇到地下工程地质较差的地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矿区工程地质类型较复杂。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
2.1 矿山探采产生的弃土弃渣无序堆放问题
根据2006年6月北京东方燕京地质矿山设计院编制的《西藏芒康县索铅锌多金属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资料,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尾矿)应堆放在设计的尾矿库内,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开发利用方案中设计的尾矿库内没有堆放弃土弃渣,探采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顺势堆放在平硐附近,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平硐分布分析,矿山探采过
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堆可分为4处。

1#弃土弃渣堆位于PD-1坡脚,为PD1、PD-1弃渣,
厚度3m~5m,占地面积0.051hm 2
,弃土弃渣堆放方量约2695m 3。

1#弃土弃渣堆位于索打沟内,地势相对较平缓,矿区道路在堆体中穿行。

2#弃土弃渣堆位于1号办公生活区东侧、PD3坡脚,为
PD3弃渣,厚度3m~5m,占地面积0.098hm 2
,弃土弃渣堆放方量约4400m 3。

该弃土弃渣堆堆放于斜坡坡脚,在外力作用下可能会沿原斜坡坡面滑动,稳定性较差。

3#弃土弃渣堆位于PD6、PD2下方坡脚、坡面,为PD6、PD-6、PD-2、PD2弃渣,该斜坡原坡度约35°~55°,坡度较陡,厚度1m~8m,占地面积0.77hm 2,弃土弃渣堆放方量约27000m 3。

堆体前缘有简易的干砌石挡墙,高约1.2m,对加强堆体稳定性作用不大3,该弃土弃渣堆堆放于斜坡坡面、坡脚,在外力作用下可能会沿原斜坡坡面滑动,稳定性差。

4#弃土弃渣堆位于炸药库的沟道上方,为PD5弃渣,厚度3m~5m,占地面积0.18hm 2,弃土弃渣堆放方量约6000m 3。

该弃土弃渣堆堆放于索打沟内,原地面坡度3°~30°,且位于炸药库的沟道上方,对矿区道路和炸药库有较大影响。

矿区分布的4处弃土弃渣堆由于原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在外力作用下可能会沿原地面滑动,从而威胁到矿区工作人员及矿区设施,同时威胁到进山的当地居民[1]。

2.2 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问题
矿区道路内侧边坡的开挖、临时设施建设平整场地开挖边坡、探矿平硐开挖山体等工程形成的边坡,改变矿石岩土体受力状态、破坏岩上体的完整性对矿区地质体产生影响。

上述工程改变地貌的完整性,形成大量人工边坡对矿区地貌
收稿日期:
2021-02作者简介:
杨春茂,男,生于1974年,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本科,水工环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景观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矿区大量施工弃土、采矿弃碴的堆放形成人工边坡,该类边坡具有土质疏松坡度往往大于其安全休止角的特点,对矿区地形地貌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问题
矿山主要排水方式有两种:露天采场用排水沟(人工活动频繁地段用明沟+盖)排水,办公生活区则用地下涵洞排水。

2.3.1 采场废水处理
采场排水受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岩石粉尘等有机物污染,采用在排水沟沟口设沉淀池和净化处理系统,经沉淀交净化达标后,直接排至地表溪沟中[2]。

2.3.2 生产废水处理
生产废水主要为清洗、修理矿灯所排除的极少量酸性废液,该废水主要含1mg/L的铅及其化合物,101mg/L的锌及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设计采用一容积4m3的中合沉淀池投加碱性化合物,存放1~2d处理直接经砼管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除去90%以上的铅、锌及其它有害物质,出水PH值右达6~8范围内,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3]。

2.3.3 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包括住宅、办公楼、浴室及经过除油处理后的食堂污水。

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细菌及各种微生物,悬浮物约为200mg/L~300mg/L,BOD5为100mg/L~200mg/L,拟采用初级生化效果较好的沼气池对其进行处理后排入冲沟。

用该方式处理后的污水有机物含量和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以上,BOD5可降低90%左右。

其出水完全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中一般保护水域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

经现场调查,采场废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都按净化标准净化排放,不会对当地水土造成污染,但由于探采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未堆放在尾矿库,而是随意堆放在生产平硐附近,经雨水的淋滤,会产生一定含1mg/L的铅及其化合物、101mg/L的锌及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矿区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有一定的污染。

2.4 矿山安全生产问题
矿山是开采矿石或生产矿物原料的场所,矿山开采属于高危险性行业,必须重视安全生产。

矿山应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生产,同时矿长即为安全第一责任人[4]。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滑坡、坍塌、爆破、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职业危害、车辆伤害、电伤害等,矿山要针对各项危害因素,制定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且成立有相应的事故应急机制,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及时处理,减少人身、财产损失。

根据2016年12月19日昌都市国土资源局下达的西藏芒康县索打铅锌多金属矿矿山存在已有问题整改通知可知,矿区生产有进入矿区未佩戴安全帽、矿区生产未配备灭火设施等等安全生产问题。

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措施
3.1 监测方法
3.1.1 边坡变形监测
监测边坡变形,应监测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监测点选择在裂缝两侧,特别是主裂缝两侧。

监测点一般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和垂直变化。

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应随边坡变形所处阶段以及边坡变形主要动力破坏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边坡变形缓慢阶段宜每月一次,边坡变形加快监测次数相应甲米。

雨季应加密观测次数。

3.1.2 治理工程监测
治理工程监测主要监测治理工程防治效果,在竣工的挡墙顶部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标桩),观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每月监测1次,做好记录,对测量结果及时整理,分析前后变化及发展趋势,雨季加密监测次数。

3.1.3 水量、水质监测
三角堰测水量时应确保堰板安放平稳,不能出现水沿堰板四周的渗漏;测量时,钢尺应保持垂直状态、连续测量三次求平均值作为实测数据。

水位监测应在地表或井管上设立监测基点,万用表设在电阻欧姆档,水位探头采用铜棒,连续测量三次求平均值作为实测数据。

水质监测定期采集水样,送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主要监测参数为砷、铬、铅等元素含量。

采样周期每年按丰、平、枯水期3次监测,汛期遇特殊情况需加密监测。

3.2 监测技术要求
钢尺监测要求:选择固定的监测点位;拉直钢尺、对准监测中心点;钢尺读数精确到0.1mm;固定观测人员工作。

水质监测要求:定期采集水样,送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采样周期每年不少于2次,汛期遇特殊情况需加密监测。

3.3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损毁监测
监测的措施采用全站仪人工实地测量,对铁矿工业场地及各个生产辅助设施场地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损毁情况每年测量一次,测量精度不小于1:1000,监测工作量为0.329hm2。

矿区范围附近为天然牧草地,为尽量少占天然牧草地,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需注意保护草地,定期进行监测,对于出现有损毁情况及时清理和恢复。

4 结论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基本掌握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成因、规模、分布特征、危害对象、影响程度等,针对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经济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措施。

后续工作应加强矿山探采管理及学习矿区地质环境的重要性。

[1] 武强.矿山环境研究理论与实践[M].地质出版社,2005.
[2] 韦冠俊.矿山环境工程[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3] 赵岩.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开发过程中潜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
策[D].成都理工大学,2011.
[4] 李昆仲,李震,许清丽.西藏自治区矿山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建议
[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02):51-5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年 3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