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在不断加快,在市政工程管线综合
规划设计方面,需要加强关键技术的应用。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地下直埋技术、综合管沟技术这两种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技术展开了分析,然后对关键技
术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地下工程
引言
市政综合管线主要是指集各类城市公用管线为一体的管线系统,包括城市供排水管线、
热力管线、电力管线等等。
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市政
综合管线能够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减少各类管线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由于市政综合
管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更加便于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管线维护的社会成本投入。
因此,具
有诸多应用优势。
通过对市政综合管线进行合理规划,能够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发挥到
最大,从长远角度分析,对市政综合管线做好规划和设计工作,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
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市政综合管线规
划技术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并对市政综合管廊的设计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够为我国市政综
合管线的合理布设提供思路。
1市政管线空间管控方法的基本内涵
为破解老城区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困境,本文借鉴国土资源空间管控经验,在市政管线综
合规划常规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市政管线空间管控思路,强调保民生和促发展双手发力,以空间集约利用、统筹协调和边界严控保障市政管线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讲市政管线空间
管控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空间统筹,统筹协调地下管线相
关的地上地下空间规划,做到多规合一空间统筹的目的是统筹协调与地下管线相关的地上和
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需求,重点包括三项工作:一是管线空间统筹整合,整合各类市政管线
规划,统筹各类管线空间需求,协调相互间的矛盾;二是管线与相关地下空间规划统筹,协
调协调地下管线与相关地下空间的关系;三是管线与相关地上空间规划统筹,统筹市政管线
与市政道路及地面城市更新规划的关系。
(2)通道集约,集中布局市政系统干线改造建设
通道,减少马路拉链通道集约的目的是集中化布局市政干管线改造建设通道,重点包括两项
工作:一是统筹布局市政干线改造通道路由,整合市政管线规划建设需求,综合考虑市政道路、轨道、地下空间等相关规划建设条件,集约化安排市政干线改造通道路由;二是科学布
局综合管廊,以市政干线改造通道路由为基础,综合分析管廊建设时机和条件,选择合适路
由布局综合管廊。
(3)竖向预控,严格预控地下管线所需要竖向空间建设边界,保护管线
空间不被侵占竖向预控的目的是保障地下管线所需要竖向空间不被侵占。
重点是根据市政管
线规划建设需求,确定不同路段的地下管线竖向空间预控要求,保障地下管线空间不被地下
轨道交通、地下市政道路和其他地下空间侵占。
(4)实施协同,建立管线建设协同实施机制,降低管线落地难度实施协同的目的是协调统一各类市政管线及相关工作的建设时机和时序。
重点包括两项工作:一是建立市政管线建设的全过程管控统筹机制;二是建立规划联动
的空间协同实施机制。
通过建立市政管线实施协同机制,多举措推进市政管线改造落地。
2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2.1综合管廊施工以及断面选型
通过分析该项目的自身条件以及城市地下交通工程的实际情况,应用明挖现浇施工技术
进行市政综合管廊施工建设。
该项技术的应用简单高效,并且有利于对管廊内部的布局进行
设计,使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配合明挖预支转配施工技术,借助大型起吊装备以及运输
设备,对综合管廊断面进行浇筑。
针对市政综合管廊施工道路,应用预制拼装法进行路况敷设。
综合管廊施工进入到穿越铁路段时,可以采取非开挖方式或者盾构施工方式,防止与城
市铁路段交通工程出现冲突。
考虑到工程规划的范围以及周边建筑情况,该市政综合管廊选
用矩形断面形式,具体规划如下:1)管廊空间控制。
在对市政综合管廊进行空间布局时,应依
照相关规划标准进行设计,还应注意管线与舱室之间控制参数、舱室内控制参数的设定。
管
线间隙需满足安装、检修、更换最小间距要求、各种管线之间最小间距,并适当留意未来发
展空间;检修通道净宽考虑最大尺寸管线外径+0.4m,通常为1.2m。
2)电缆规划。
依照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高压电力电缆支架间距、低压电力电缆支架间距、通信电
缆支架间距分别为550mm,300mm,350mm。
3)管线与舱室之间控制参数。
舱室内控制参数需满足规划管线及未来发展预留管线安装、检修、更换等需要最小空间要求。
2.2平面规划设计
在平面规划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目标规划关键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管线的断面管位进
行优化设计,使道路横断面区间适配性问题得到解决。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道路横断面管
位设计当成是核心内容。
结合市政道路路网图、横断面图、单体管线规划图等资料加强分析,可以确定管线检查井与车道线间的关系。
为避免检查井与车辆行驶发生矛盾,需要优先完成
维护作业频率高的管线布置,具体可以在道路中心线位置完成检查井布设,并在道路中心进
行雨水管道的布置,可以与污水管道合槽布设。
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两侧,可以完成电力、通讯等管线布设。
在管线管位设计上,应加强管线与路缘石水平净控制,使管线位于路面边
缘与构造带分界位置。
而城市道路两侧通常安装路灯,应在考虑路灯基础尺寸后加强管线与
灯中心线水平距离控制。
为避免受木根茎影响,管线应与道路两侧树木根茎保持至少1m的
距离。
针对红线宽的道路,可以实现管线断面灵活布置,需要在道路两侧完成市政雨水管线
布置。
完成管位综合规划设计后,需要对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进行考虑。
在满足管线设计
相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最小间距进行相邻管线布置。
如果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需要实
现管线错开布置,具体就是在保证输送容量相等的情况下,将一根管线分成两根穿越而过,
以免管线相互干涉。
2.3竖向预控规划实践
近年来,轨道等地下空间建设侵占市政管线空间问题日益凸显,为保障市政管线所需的
地下空间不被侵占,市政道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应预留必要的市政管线埋设空间,
地下浅层空间应首先保证市政管线的埋设需求,其他用途的地下空间开发应无条件服从市政
管线埋设空间需求。
各等级市政道路下市政管线“最小埋设空间”按以下两种方法确定:主、
次干路根据现状管线埋深数据统计分析确定;支路根据市政管线基本需求确定。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与市政综合管线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也
日益显现。
因此,在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工作中,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且结合人文因素
以及地理因素,使市政综合管线与城市地下交通建设能够相互配合,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促
进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建设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丽萍.试论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3):92-93.
[2]陈睿.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8(10):261.
[3]郭孝武.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与管理[J].农家参谋,2018(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