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吟唱(yíng)星宿(xiù)睥睨(nì)锲而不舍(qiè)
B . 穹顶(qióng)胆怯(què)侍候(shì)怒不可遏(è)
C . 推搡(sǎng)畸形(jī)狼藉(jí)相形见绌(cù)
D . 匀称(chèn)枯燥(zào)抉择(jué)不知所措(cuò)
2. (2分)(2019·南充)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辐射诲人不倦翻来复去喜出望外
B . 考订由然而生美不胜收哄堂大笑
C . 娴熟一丝不苟自出新裁格物致知
D . 旁骛相辅相成顿开茅塞草长莺飞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紫藤萝瀑布》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B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C .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D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4. (2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这是课文《春》里的一句话,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状其不知不觉的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B . 这两句中“嫩嫩的”三字不能去掉,因为这三个字既写出了春草鲜嫩的样子,又符合节令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初春时节萌生的小草那软软的质地。
C . 上面两句从宏观描绘,写出了春草的情态,它的质地、色泽、长势。
D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从修辞角度来看,属于拟人。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2017·湖州模拟) 诗文默写。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④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⑤然后我死了,________。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⑥诵读经典,让心灵在美好中遇见。
诵读《陋室铭》的“________,往来无白丁”,让心灵与刘禹锡的高雅志趣遇见;诵读《过零丁洋》的“________,________”,让心灵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名族气节遇见;诵读《卜算子•咏梅》的“________,________”,让心灵与陆游坚贞不屈,即使化作泥土也不改变自己清香、洁身自好的品格遇见。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6. (2分)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
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1)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________。
(2)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个理由。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
7. (16分) (2017七上·汽开区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文言小说集《____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屠暴起________ ④狼亦黠矣________
(3)选文写了一场屠户与狼惊险的斗争,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概括为:
屠户________狼——________狼一一________狼——________狼
(4)第四段反映出屠户有什么样的斗争精神?请结合具体的动词说一说。
(5)请工整地抄写出来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
五、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20八上·黄浦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祥①至柴市,临刑,殊从容,问市人曰:“孰南面?”或有指之者,即向南再拜而死。
年四十七。
人为忠孝所感。
庐陵张千载者,天祥友也。
天祥贵显时,屡以官辟② ,不就。
临安既破,天祥自广还,过吉州城下,千载来见,曰:“丞相赴北,千载当偕行。
”既至燕,寓天祥囚所侧近,日以美馔③馈,凡三年,始终如一。
且潜制一椟④ ,天祥受刑日,即以藏其首。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南宋文学家,坚持抗元,在广东兵败被俘,后押解至燕京,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在柴市从容就义。
②辟:召,征召。
③美馔zhuàn:美味的饮食。
④椟:盒子。
(1)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与“或有指之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 . 甚矣,汝之不惠
B . 已而之细柳军
C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 . 得志,与民由之
(2)上文通过________这件事,侧面表现了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9. (16分) (2017九下·灌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底线
冯骥才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
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
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
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
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
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
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
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
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
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
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
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
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
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
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
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1)请简述文章的论证思路。
(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请分点回答)
(4)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
10. (26分)(2020·上城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4题。
【材料一】
截至2月24日,29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派出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驰援湖北。
“慢郎中”成“急先锋”,中医药在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深度介入诊疗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指导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的效果明确。
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正是有效降低转重率,特别是在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
”
实践证明,素有“岐黄之术”之称的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效果明确,绝不是天方夜谭。
清肺排毒汤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亮剑,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
在3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增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注重维护整体平衡,这使得中医药在应对那些病因不明确、缺乏疫苗和特效药物的传染病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提供了不一样的防治策略。
(人民网2020年3月9日,有删改)
【材料二】
(《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
【材料三】
据外媒报道,在全世界被疫情笼罩的低沉氛围之下,中药“出海”突然被按下了加速键。
中国万里驰援,中医师和中医药列队其中,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送去抗疫物资,也为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
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表示,以往中医药在走出国门、进入欧美市场时面临严格的准入要求。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中药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国外对中药的认识也开始改变,这很可能会成为中药走出国门的一个契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二的图表解读不正确一项是()
A . “清肺排毒汤”临床有效率极高,中医药治愈率得到临床验证。
B . 大量中医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支援武汉,迅速开展救治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
C .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轻症患者CT影像好转率、普通转重症比率和淋巴细胞百分数都提高了。
D . “临床研究显示”这一表述,说明所写的内容是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的,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清肺排毒汤等中药方剂和中成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亮剑,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
(“亮剑”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为海外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送去抗疫物资,也为他们送去了一颗“定心丸”。
(“定心丸”在文中指什么?)
(3)阅读文章,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2020年3月25日
采访方式电话采访
采访目的①________
(4)如果选用上述三则材料做一期宣传专题,下列哪项最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慢郎中”成“急先锋”
B.抗击新冠,中医药有用武之地?
C.岐黄战疫魔,仁心抗新冠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11. (2分)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
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的,“书”指的是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作文。
生活中,遗憾总会时常出现,但是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满分”,让你铭刻在心,甚至终身难忘。
请以“满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选材真实,情感真挚。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四、课内阅读 (共1题;共16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解析:
五、课外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答案:10-4、
考点: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答案:11-1、
答案:11-2、
考点:
解析:
八、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