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科学答案:D3.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威廉·詹姆斯D. 勒温答案:D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5. 社会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班杜拉B. 马斯洛C. 罗杰斯D. 弗洛伊德答案:A6. 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班杜拉B. 斯金纳C. 皮亚杰D. 艾里克森答案:A7.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

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独立答案:D8.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提高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降低C.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不变D. 他人在场时个体行为效率先升后降答案:A9.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

A.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一致B.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极端C.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中庸D. 群体讨论使成员观点趋于分散答案:B10. 社会认同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塔菲尔B. 泰弗尔C. 泰弗D. 塔弗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社会学习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社会建构理论答案:ABCD3.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包括()。

A. 信息加工能力B. 社会文化背景C. 个体经验D. 情绪状态答案:ABCD4. 社会影响的方式主要有()。

A. 说服B. 顺从C. 从众D. 服从答案:ABCD5. 群体决策的特点包括()。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电大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行为D. 心理过程答案:B2.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以()。

A. 符合群体规范B. 获得群体认同C. 避免群体排斥D. 以上都是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的()。

A. 工作效率提高B. 工作速度加快C. 工作质量下降D. 工作难度增加答案:B4.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

A. 顺从B. 服从C. 说服D. 独立答案:D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

A. 情感交流B. 信息交换C. 物质交换D. 互惠互利答案:D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廷格D. 罗杰斯答案:C7.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认同感来源于()。

A. 个人成就B. 所属群体C. 个人特质D. 社会地位答案:B8. 群体极化现象是指群体讨论导致成员的初始态度()。

A. 趋于中立B. 趋于极端C. 保持不变D. 难以预测答案:B9.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

A. 消极的B. 无关紧要的C. 积极的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10.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获得的。

A. 遗传B. 模仿C. 内在动机D. 外部奖励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A. 群体规模B. 群体凝聚力C. 个体自我认同D.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答案:ABCD3. 社会促进效应的表现包括()。

A. 简单任务的效率提高B. 复杂任务的效率降低C. 任务难度的增加D. 任务难度的减少答案:AB4. 社会交换理论中,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追求的是()。

A. 物质利益B. 情感满足C. 社会地位D. 信息获取答案:AB5. 社会认同理论中,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可能通过()来增强。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自测题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自测题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第
一章绪论自测题
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的自测题。

请学生们完成以下题目,并在指定时间内答案提交给您的教师。

题目一
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社会学
D. 经济学
题目二
2. 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如何被什么所影响?
A. 社会环境与文化
B. 遗传因素
C. 研究经历
D. 社会经济地位
题目三
3.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
B. 审查文学和历史材料
C. 访谈
D. 脑电图
题目四
4.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指的是什么?
A. 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B. 个人的社交技巧和表现
C. 个人的心理健康
D. 个人的价值观和
题目五
5.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教育和教学
B. 人力资源管理
C. 心理治疗
D. 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
题目六
6.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A. 实验
B. 问卷调查
C. 访谈
D. 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
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提交给教师。

祝您成功完成绪论的自测题。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判断题大全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判断题大全

形考任务一试题1在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角色者都能够很好地进行协调。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2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3初级社会化中,在一个人的早期阶段,为各种承认生活角色所做的基本准备已经完成。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4自我概念可以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5一个角色扮演者能够成功扮演的角色越多,他的社会生活就会更顺畅。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6“我很有人缘”。

这句话是对心理自我的认识。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7个体的社会化从出生就开始了。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8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属于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9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重要的社会化群体就是家庭。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0大众传媒一般指的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网络等。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1利他与侵犯方面的研究属于群体心理研究。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2社会心理学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辨哲学的母体之中。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3大多数的角色技巧都是在社会化过程中自然而然得到的。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4政治社会是使自然人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5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局部评价。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6儿童期社会化也被称为基本社会化。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71902年,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18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是指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19大量青少年期的社会化是以预期社会化的形式出现的。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20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正确答案是“对”。

试题21多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表现有好坏之分。

正确答案是“错”。

试题22角色学习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学习。

电大一网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 综合测试-100分

电大一网一《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 综合测试-100分

吕梁文水教学点《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综合测试-100分
题1: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再社会化。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2: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的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自己不熟悉的人进行比较。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机遇看作是稳定的外因。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题4:简单暴露效应是指人们对其他人和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积极的一种现象。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题5:罗森塔尔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心理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 D。

再社会化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

A。

皮克马利翁效应 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 D。

光环效应3.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把( )看作是暂时的内因。

A.任务难度 B.机遇C.能力 D.努力4.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5.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 )。

A. 功能理论 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 D.学习理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8.根据希金斯( 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与9.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和。

10.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的服从和对的服从。

1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和三个特点。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295)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社会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社会心理学(本)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已、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是( )。

A.宽大效应B.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C.基本归因错误D.自我服务归因偏差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双向性B.选择性A.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参加戒酒协会来改变嗜酒成瘾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B.团体影响法C.角色扮演法D.活动参与法4.( )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压力B.群体决策C.群体极化.D.群体思维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从众B.模仿C.暗示D.服从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6.所谓的社会心理和__________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____________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7.所谓的____________,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8.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___________之间的因果关系。

9.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10.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推测与判断__________其的过程。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__________的服从和对权威他人的服从.13.斯腾伯格认为所有爱情体验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成分:__________缴情与__________。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宽大效应 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 B.双向性 C.整体性 D.易出偏差性 3.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费斯廷格 B.海德 C.谢里夫 D.凯尔曼 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顺从 B.服从 C.从众 D.同化 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种()现象。

A.社会抑制 B.社会促进 C.从众 D.社会惰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三个层面。

7.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8.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9.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认知。

10.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

11.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挫折一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4.社会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9-203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9-203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9-203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

A. 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2.归因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是( )。

A. 海德
B.维纳
C.凯利
D.贝姆
3.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 )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 权威性
B.可信赖性
C.吸引力
D.相似性
4.“望梅止渴”是体现暗示的绝好例子,这种暗示是( )。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反暗示
5.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 )的存在。

A. 中心特征
B.边缘特征
C.从众
D.服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2025期末试题及
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

A.父亲
B.朋友
C.外交官
D.妻子
2.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 )提出来的。

A. 凯利
B.海德
C.维纳
D.库利
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
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4.挫折一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和米勒( N.E.Miller)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A.伯克威茨
B.多拉德
C.弗洛伊德
D。

班杜拉
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中心特征
B.边缘特征
C.从众
D.服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一般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进行的社会化属于()。

A.初级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2.罗森塔尔等(Rosenthal&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宽大效应B.首因效应C.皮克马利翁效应D.近因效应3.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接受一些专业人士的说服,这体现了说服者的()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可信赖性B.权威性C.专业性D.吸引力4.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所体现的是一种()。

A.自我暗示B.间接暗示C.直接暗示D.反暗示5.米尔格拉姆(1963)的电击实验证明了()的存在。

A.群体影响B.责任扩散C.从众D.服从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

7.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

8.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与相似比较三种。

9.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0.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11.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权威他人的服从和对规范的服从。

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13.社会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4.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实验室)与(现场)。

3.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问卷法)。

4.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5.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强制性的),二是(非强制性的)。

6.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范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8.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0.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11.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2.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13.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历);二是(社会学习)。

14.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相似比较)与(向下比较)三种.15.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动产生的环境)。

1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17.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18.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19.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答案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答案

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社会心理B. 社会行为C. 个体心理D. 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满分:4 分2.抽样的具体方式有( )A. 二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满分:4 分3.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 麦独孤B. 冯特C. 弗洛伊德D. 荣格满分:4 分4.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A. 一般方法论B. 专门方法论C. 具体技术和手段D. 各种理论满分:4 分5.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 高觉敷B. 严复C. 梁启超D. 时蓉华满分:4 分对中国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是()A. 英国B. 日本C. 美国D. 苏联满分:4 分2.美国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被认为的原因有()A. 理论脱离现实B. 实验室的局限C. 不科学D.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满分:4 分3.社会心理学在形成时期受到了( )的影响A. 社会学B. 民族学C. 心理学D. 人类学满分:4 分4.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B. 美国的实验心理学C.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D.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满分:4 分5.社会心理学的分类一般有()A. 实验社会心理学B. 应用社会心理学C. 比较社会心理学D. 团体心理学20世纪的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心理学空前繁荣。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2. 行为科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内,研究关于协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3. 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取向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4. 美国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发源地。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5. 社会心理学家最关心的是个体所处的具体的人际关系。

A. 错误B. 正确满分:4 分6.社会心理学折确立阶段,也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建立阶段,即所谓的“社会经验论”阶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单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

A.父亲
B.朋友
C.外交官
D.妻子
2.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 )提出来的。

A. 凯利
B.海德
C.维纳
D.库利
3.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 )。

A.劝说宣传法
B.角色扮演法
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4.挫折一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和米勒( N.E.Miller)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A.伯克威茨
B.多拉德
C.弗洛伊德
D。

班杜拉
5.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 )现象的存在。

A.中心特征
B.边缘特征
C.从众
D.服从
6.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

1 “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

是因为(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

3“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A.直接暗示)。

4“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C.内化)阶段。

5(A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6(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7(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8(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9(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10(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1(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事某物的相信和怀疑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12(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13(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14(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15(D.移情—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电大社会心理学作业 题及答案

电大社会心理学作业 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测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社会行为: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的人们,对各种社会刺激所做的反应。

2、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都是文化,文化不仅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生活态度这类非物质的形式,也包括了体现这些非物质文化意义的物质表现形式。

3、人格:是在个体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典型的、稳定的反应模式(或行为方式)。

4、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征的总和。

二、填空1、社会行为具有(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既有内因性又有外显形),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2、制约社会行为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文化)和(人格)。

3、与社会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三个学科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

4、层次性反映了社会心理学的结构特点,根据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我们把社会心理学分为(个体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环境)四个研究层次。

5、我国社会心理学界把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分为(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三、判断题1、由于影响社会心理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社会心理往往无规律可寻。

×2、社会心理学是研究所有人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3、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对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要缓慢得多,所以自然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比社会环境要大。

×4、社会心理发展的每一步都从社会需要中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5、社会心理学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了“社会分析论”阶段,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社会心理学从定量实证转变为定性描述。

×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特定社会环境下正常人及其群体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这个定义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

首先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正常人及其群体。

正常人及其群体是相对于非正常人(如生理缺陷、心理变态者或精神病人)而言的,是指具有健康的生理素质、健康人格和正常心态的人。

电大网上作业社会心理学网上形成性考核题库

电大网上作业社会心理学网上形成性考核题库

单项选择题(50分)第1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DA.警察B.法官C.外交官D.朋友本题得分:0第2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BA.问卷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观察法本题得分:0第3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CA.罗斯B.鲍德温C.奥尔波特D.卢梭本题得分:0第4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应该为人师表,医生应该救死扶伤,军人应该绝对服从命令属于()。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BA.规定性角色B.理想角色C.领悟角色D.实践角色本题得分:0第5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C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预期社会化D.初级社会化本题得分:0第6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CA.再社会化B.初级社会化C.基本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本题得分:0第7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AA.罗斯B.塔尔德C.奥尔波特D.鲍德温本题得分:0第8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答题分析:正确答案:AA.再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初级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本题得分:0第9题( 正确得分:5分错误扣分:0分)()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二

电大《社会心理学》形考任务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俄国学者()欲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心理学
A.斯大林
B.列宁
C.巴甫洛夫
D.普列汉诺夫
答案:D
2.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A.场合
B.表情
C.热情程度
D.声调
答案:D
3.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A.伯德
B.斯德克迪尔
C.若拉列夫
D.勒温
答案:D
4.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
A.调解
B.和解
C.容忍
D.妥协
答案:B
5.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伊德
D.霍妮
答案:C
6.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
A.同化
B.从众
C.服从
D.内化
答案:A
7.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提出的
A.子弹论
B.适度效力论
C.强效力论
D.有限效力论
答案:D
8.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
A.中国学者孙本文
B.法国学者塔尔德
C.德国学者施密根斯
D.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
答案:B
9.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动乱时混在人群中焚烧车辆,这种行为可以从()中得到较好的解释
A.匿名理论
B.紧急规范理论
C.价值累加理论
D.还原理论
答案:A
1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A.生理反应法
B.社会距离尺度法
C.投射法
D.总加量表法
答案:B。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

1“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

是因为(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

3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A.直接暗示)。

4 “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 C.内化)阶段。

5 ( A 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6 ( 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7 ( 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8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9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10 ( 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1 ( 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事某物的相信和怀疑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12 ( 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13 ( 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14 ( 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15 ( D.移情—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

是因为(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

3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A.直接暗示)。

4 “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 C.内化)阶段。

5 ( A 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6 ( 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7 ( 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8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9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10 ( 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1 ( 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事某物的相信和怀疑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12 ( 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13 ( 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14 ( 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15 ( D.移情—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16 (A.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互动方式。

17 (A.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8 (A.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9 (B.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0 (B.人际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1 (B.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2 (B.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23 (C.罗森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24 (C.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25 (D.爱情)是人际吸引的强烈形式和最高形式。

26 (D.自我暴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27 “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C.社会惰化)现象。

28 “运输竞赛”是一项说明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经典研究,是( A.多伊奇)和克劳斯于1960年进行的。

29 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A.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30 爱情三角理论由( C.斯腾伯格)提出的。

31 暗示可以根据发出者的来源分为( C.他人暗示E.自我暗示)。

32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有(B.相互性原则C.交换性原则D.自我价值保护原则E.平等原则)。

33 避免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攻击行为的产生的方法有( B.宣泄C.习得的抑制D.置换E.培养同情心)。

34 测量偏见的方式主要有(A.测量生理反应 B.测量行为C.测量无意识联想)。

35 成员在群体内的现实互动方式是影响群体规范的重要因素,( C.竞争 D.合作)是群体内主要的互动方式。

36 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 C.再社会化)。

37 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可能有( B.责任扩散 C.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D.评价焦虑)。

38 从状态上划分,可将人际关系分为(A,B,C,D,E )。

39 促进利他行为可以通过(A.促进旁观者干预B.促进志愿服务)。

40 挫折—攻击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多拉德)和米勒等人在1939年提出的。

41 导致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B,C,D,E )。

42 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B.问卷法)。

43 对小群体的定义是(A,B,C,D,E )。

44 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B.基本社会化)。

45 非正式群体存在的意义(A,B,C,D,E )。

46 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 B.与自己类似的人)进行比较。

47 封建社会中通过世袭继承形成的皇帝属于(B.先赋角色)。

48 改变态度的方法主要有(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 D.活动参与法)。

49 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有(A.T小组训练法C.角色扮演E.合理利用良性心理效应)。

50 刚进学校的儿童为了避免老师的处罚而循规蹈矩就是一种(A.服从)行为。

51 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C.整体性)。

52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 C.生理自我D.社会自我E.心理自我)。

53 个体社会化的历程包括( B.儿童期社会化 C.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 D.成年期社会化E.再社会化)。

54 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包括的领域有( B.人的社会化C.自我D.社会认知E.社会态度)。

55 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C.服从)。

56 个体态度的习得是通过(A.联想学习B.强化学习C.观察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57 根据攻击方式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A, 言语攻击E动作攻击)。

58 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B.工具性攻击C.敌对性攻击)。

59 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返社会规范,可以将攻击分为(A.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B.亲社会的攻击行为C.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60 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把角色分为( B.功利性角色C.表现性角色)。

61 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A.先赋角色E.自致角色)。

62 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B.规定性角色 C.开放性角色)。

63 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 C.理想角色D.领悟角色E.实践角色)。

64 根据角色占据社会地位的取得是否经过角色扮演者主观的努力,可以把角色分为( C.先赋角色D.自致角色)。

65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 B.改变认知 C.改变行为 D.增加新的认知)。

66 根据维纳的归因模型,下列属于稳定内因的是(C.能力)。

67 根据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D.理想的自我E.应该的自我)。

68 功能理论有两种一种是由( B.卡茨)于1960年提出的,另一种是由斯密斯等人于1956年提出的。

69 古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A.巴甫洛夫)创立并完善的。

70 关于群体规范的研究始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D.谢里夫)。

71 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 C.一般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

72 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D.再社会化)。

73 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的方法主要有(C.消除刻版印象D.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E.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74 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A.角色内的冲突B.角色间的冲突)。

75 角色冲突的原因主要有(A.角色准备不足B.多重群体的社会化C.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D.边际人的角色冲突)。

76 角色失调主要包括(A,B,C,D,E )。

77 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有(A.角色规范化B.角色合并法C.角色层次法D.角色地位变化法)。

78 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B.本能论D.挫折—攻击理论E.社会学习理论)。

79 进化心理学强调以自然选择法则、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解释社会行为,该理论取向从( A.亲属选择B.互惠规范C.学习社会规范E.利他主义可能会影响人们选择配偶)方面解释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80 卡茨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A.功能理论)。

81 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 C.服从D.认同E.内化)几个阶段。

82 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 A.行动者B.行动者知觉的对象C.行动产生的环境)。

83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的途径包括(C.亲身经验D.社会学习)。

84 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A.专制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放任型领导)。

85 利他行为的产生可以用(A.进化心理学B.社会交换论C.社会学习理论D.移情—利他假说)理论加以解释。

86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一般需要经过( A.定向阶段C.情感探索阶段D.情感交流阶段E.稳定交往阶段)这几个阶段。

87 领导是一个过程,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过程,它由( A.领导者B.目标D.环境)所构成。

88 领导者的产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A,B,C,D,E )。

89 罗森塔尔等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这种期望的作用也称为( A.皮克马利翁效应)。

90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克特等人将领导方式归为( B.剥削式的集权领导C.慈善式的集权领导D.协商式的民主领导E.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91 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C.奥尔波特)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的创始人。

92 米尔格拉姆的经典电击实验证明了(D.服从)行为的普遍存在。

93 米尔格拉姆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权威命令普通人去伤害无辜的陌生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们仍然会去做,这种服从倾向背后的因素有(A,B,C,D,E )。

94 某个人认真学习、工作,服从上级,尊敬师长等行为属于群体规范中的( A.正式规范)。

95 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C.首因效应)。

96 能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A,B,C,D,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