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课题。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全班交流: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
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出示水稻的图片和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为水稻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原因。
水稻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因为水稻对潮湿、保肥、供肥能力要求比较高,而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最差,所以,适合水稻的生长。
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吗?举举例子,并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花生、仙人掌适合沙质土;红薯、丝瓜适合壤土;水稻、蒲公英适合黏质土。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出示课本中有关土壤颗粒组成情况的资料。
学生自由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按照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黏质土,而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
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因此以表面土为壤土,底土为砂壤土最相宜。
教师总结:好的,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出示卡片的样式,引导学生学习模仿。
学生分小组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类型,知道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这三类土壤在透水性、保湿、保肥等各方面的特点都不一样。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课后请大家继续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下节课,我们来开一个“土壤与植物”展览会。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教学难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分别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品、玻璃杯、水等等。
预习要求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观察这些土壤中分别生长了哪些植物。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土壤,知道土壤中有很多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有沙子、水、空气、黏土等等。
在我们江苏平原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土壤,那么这些土壤都一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的第2课——土壤的类型。
板书课题:5.土壤的类型
二、活动研究
活动一:放大镜观察土壤
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土壤的类型,我们先用放大镜来看一看组成土壤的颗粒。
出示材料:放大镜、小棒、土壤样本。
活动要求: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看看土壤的颗粒是否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按照颗粒的大小,来分一分类。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板书
设计
5.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课题
6.肥沃的土壤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仙人掌的卡片,引导:
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认识,是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生长习性呢?(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
那么,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黏质土,还是壤土中呢?为什么?
学生为仙人掌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因为沙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而仙人掌适宜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板书
设计
4、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出示蚯蚓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蚯蚓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什么是腐殖质: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土壤中的小动物
课题
5.土壤的类型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出他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了解他们的特点。
活动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既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区别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呢?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手捻一捻。
方法二:和点水握一握。
方法三: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另外的方法。
关系二:小动物们吞吃和排泄食物,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关系三:小动物们在土壤中四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讨论: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列举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蚂蚁、蚯蚓、蜗牛、蛇、变形虫、涡虫、线虫、蜘蛛、蜈蚣等等,并大概说一说,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课题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
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活动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同学们,除了上述三个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第4种方法,那就是比较它们的渗水性。
活动材料:过滤杯、滤纸、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本、水等等。
出示课文中的活动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动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并填好活动报告单。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活动报告单。
活动总结,出示全班共同完成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看一看,总结一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三、研究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土壤中,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那么不同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讨论一下。
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不同之处,然后填写好活动报告单。
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方法
土壤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用手捻一捻
和点水握一握
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填写活动报告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做相应提示。
全班交流活动的结果,并填写活动报告单。
教师引导:土壤的肥沃与土地中含有腐殖质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土壤的肥沃离不开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初步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与土壤肥沃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土壤中的小动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关系一: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间接的帮助了土壤通气;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全班交流: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
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出示水稻的图片和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为水稻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原因。
水稻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因为水稻对潮湿、保肥、供肥能力要求比较高,而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最差,所以,适合水稻的生长。
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吗?举举例子,并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花生、仙人掌适合沙质土;红薯、丝瓜适合壤土;水稻、蒲公英适合黏质土。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出示课本中有关土壤颗粒组成情况的资料。
学生自由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按照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黏质土,而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
亿万个生命,
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因此以表面土为壤土,底土为砂壤土最相宜。
教师总结:好的,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出示卡片的样式,引导学生学习模仿。
学生分小组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类型,知道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这三类土壤在透水性、保湿、保肥等各方面的特点都不一样。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课后请大家继续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下节课,我们来开一个“土壤与植物”展览会。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图片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教学难点
能够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分别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品、玻璃杯、水等等。
预习要求
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观察这些土壤中分别生长了哪些植物。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土壤,知道土壤中有很多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有沙子、水、空气、黏土等等。
在我们江苏平原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土壤,那么这些土壤都一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的第2课——土壤的类型。
板书课题:5.土壤的类型
二、活动研究
活动一:放大镜观察土壤
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土壤的类型,我们先用放大镜来看一看组成土壤的颗粒。
出示材料:放大镜、小棒、土壤样本。
活动要求: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看看土壤的颗粒是否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按照颗粒的大小,来分一分类。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
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板书
设计
5.土壤的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课题
6.肥沃的土壤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仙人掌的卡片,引导:
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认识,是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生长习性呢?(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
那么,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黏质土,还是壤土中呢?为什么?
学生为仙人掌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因为沙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而仙人掌适宜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表格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板书
设计
4、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出示蚯蚓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蚯蚓增加土壤肥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有利于植物生长,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第二,蚯蚓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吃进的腐烂有机物和大量土粒,经过消化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第三,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很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第四,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的效率很高,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
什么是腐殖质:
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三、土壤中的小动物
课题
5.土壤的类型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出他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了解他们的特点。
活动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既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区别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呢?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手捻一捻。
方法二:和点水握一握。
方法三: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另外的方法。
关系二:小动物们吞吃和排泄食物,无形中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关系三:小动物们在土壤中四处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
讨论: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列举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蚂蚁、蚯蚓、蜗牛、蛇、变形虫、涡虫、线虫、蜘蛛、蜈蚣等等,并大概说一说,小动物对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课题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
土壤是伟大的妈妈,
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活动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同学们,除了上述三个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第4种方法,那就是比较它们的渗水性。
活动材料:过滤杯、滤纸、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本、水等等。
出示课文中的活动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动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并填好活动报告单。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活动报告单。
活动总结,出示全班共同完成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看一看,总结一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三、研究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土壤中,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那么不同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讨论一下。
出示课本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不同之处,然后填写好活动报告单。
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方法
土壤类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用手捻一捻
和点水握一握
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填写活动报告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做相应提示。
全班交流活动的结果,并填写活动报告单。
教师引导:土壤的肥沃与土地中含有腐殖质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不过,土壤的肥沃离不开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
出示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说明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材料,初步了解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与土壤肥沃之间的关系。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土壤中的小动物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
关系一:小动物在土壤中打洞,间接的帮助了土壤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