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为: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全诗【注释】
①生:升起。

天涯:远在天涯的人。

共此时:同在此时共望明月。

②情人:可指亲友,也可指妻子或尊崇爱慕之人。

竟夕:终夜。

③怜:爱。

光满:月光皎洁明亮,光辉四射。

露滋:露水湿衣,说明夜已深。

④不堪:不能,不可。

盈手:满手。

意为月光是抓不住的,不能拿来赠远人。

寝:卧室。

佳期:欢娱的相会。

【译文】苍茫的大海上,缓缓升起一轮皎洁的月华;遥远的天边,你也凝望着,静听心潮喧哗。

这漫漫长夜,真令人愁怨;整夜整夜,低头抬头见你如鲜花。

熄灭了烛光,满屋的月华却更妩媚可爱,披衣出门,露水沾湿了脸颊。

捧美妙的月光赠给你吧,月华却从指间漏下;回吧,回吧,回到卧床,在梦中听你的醉语甜话!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主旨诚如诗题所示,抒写的是诗人对远在天涯的情人的深切怀念。


写作上,它紧扣题中的“望”、“怀”二字,融情景为一,委婉缠绵,诗味隽永。

首联缘景写情,简洁生动。

第一句仅用了五个字,便展现了天地之间明丽壮美、浑然一体的景象。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大海和明月两个自然物象本来相距极其遥远,且无生缘关系,诗人拈出一个出生的“生”字,不露痕迹地注入了主观想象,把生命和感情赋予了二物。

从而,表现了水月相依相恋、相映生辉的情态和生机。

这一句写景,可谓师之造化,得乎心源,妙语天成。

它既创造了令人神往的优美意境,又对全篇的抒情做了铺垫和反衬。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谁能无动于衷?谁不渴望同亲友一起欢度良宵?所以,第二句便紧承首句,顺理成章,写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人用“共此时”三字,以实带虚,由自己在此望月,推己及人,想象对方此时此刻也在天涯望月,深入一层表现了双方情谊甚笃。

总之,首二句虽造语平淡,却宛如一幅“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写意图。

三、四句,概括写怀远,情致深婉。

“遥夜”,即长夜。

夜晚的时间,并不因人增减。

但是,时刻怀念对方的情人由于心思不宁,则会感到时光流逝太慢,夜长难熬。

写出情人这种异乎寻常的心理感受,已经深化了怀远之情,然而诗人似嫌不足,又特意在“遥夜”前冠以“怨”字,表现了怀远者心烦意乱却无可奈何,只能迁怒于漫漫长夜的难堪之状。

接着,再用“竟夕”(即彻夜) 的相思,表现了难堪为时甚长。

如此运笔,遂使概括写怀远避免了流于空泛化和失之于一般化。

在章法方面,这两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四句,通过望月的具体行动,生动深入地刻画了诗人痴情相思的心理活动。

谢灵运《怨晓月赋》:“卧洞房兮当何悦,灭华烛兮弄素月。

”本篇第五句“灭烛怜光满”,即化用其意。

灭烛的外在行为和爱月的表层意向,均是诗人心灵深处怀远的折光。

梁简文帝《夜夜曲》:“愁人夜独长,灭烛卧兰房。

”由此可知,“灭烛”,紧承第三句的“怨遥夜”,是怀远的独特心理感受支使下的外在行为。

这样做,未能使他得到片刻安慰。

他辗转
反侧,望着射入屋内的皎洁月光,驰思千里,转而幻想借月寄情。

因为:漫漫长夜,只有普照九州的圆月才能把自己的钟爱带给对方。

第六句的“披衣”而起,是这一希望的外在行为。

“觉露滋”三字,暗示他已由屋内步出屋外,望月甚久,一直待到了露水滋生的深夜。

此时,诗人与明月进行了默默往复的感情交流,物我之间达到了契合无垠的境地。

第七句的“盈手赠”三字,表明诗人曾幻想把融注了自己情思的月光捧手赠给对方,但是又用“不堪”(不能)作了否定,使人如闻叹惋之声。

末句的“还寝”,即由屋外返回屋内就寝。

这一行动,说明他又坠入了失望的低谷。

“梦佳期”,即在梦中得到与情人相会的日期。

可见,诗人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仍执著地希望在梦幻中弥补现实的失望。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六中说:“诗情愈痴愈妙。

”本篇后四句动人之处,就在于形象地再现了一片痴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