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副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 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二、类别及功用
• • • • • • 1、程度副词 轻微程度 少、稍、略 译作 稍微,略微 如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五人墓碑记》 程度渐进 愈、渐、益、弥、尤、更 译作 渐渐地,逐渐地,更加,越来越地,尤 其地。 • 如 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 最高程度 最、极、甚、殊、绝、颇、特 • 译作 很,非常,特别 • 示例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 《触龙说赵太后》 • 2、范围副词 • 全部、总括: 悉、皆、咸、俱、毕、尽、举、 凡 • 译作:全,都,完全,全都,全部 • 示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兰亭集序》 • 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 条件限定:唯、特、只、仅、独、直、但、徒、 止 • 译作:只,仅仅,只不过,唯独 • 示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有 先生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共同完成:并、相、共、偕 • 译作:一起,一块,共同,互相,同时 • 示例: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过秦论》 •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 • • • • • • • • • •
表示最终:终、卒、竟、遂 译作:最终,最后。 示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列传》 4、频度副词 每、数、屡、累、频 译作:连续,屡次,再三,多次。 复、更、再、又 译作:又一次,再一次。 示例:范增数目项王。 累迁,至竟陵太守。《吴隐之传》
• 3、时间副词 • 过去发生:曾、尝、既、已 • 译作:已经,曾经,----以后 • 向、初、始、曩 • 译作:以前,先前,当初,从前。 • 素、常、恒、雅 • 译作:一向,平常,向来。 • 示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曩者辱赐书。《报任安书》 •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表示动作发生状况: • 方、正、适、会 • 译作: 正在,适逢,巧碰,刚 好 • 俄、旋、寻、须臾、顷之、未几、既而、 俄而、无何、已而、久之、斯须 • 译作:不多久,不一会,没多久 • 急、遽、猝、即、亟、立 • 译作:突然,急忙,立即,赶紧
• 5、语气副词 • 必、诚、信、果、固 译作一定,确实, 本来,果真。 • 殆、盖、庶、得无、无乃、庶几译作大概, 恐怕,差不多 • 示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钟山记》 • 6、否定副词 • 弗、毋、勿、莫、未、靡、无、非 • 译作:不,没有,不能,不要。
• 反问副词 • 胡、何、安、奚、焉、恶、岂、宁、庸译 作哪里,怎么。 • 示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7、表谦敬副词 • 窃、辱、惟、枉、伏惟 表示谦卑。 • 示例:曩者辱赐书。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敬、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幸、请、敢 表恭敬。 • 示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示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 • 未几,成归,闻妻言。 • 无何,宰以卓异闻。 • 遽扑之,入石穴中。《促织》 • 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 表示将来发生:将、欲、且 • 译作:将要,将近,即将。 • 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文言副词
• 一、概说 • 副词是修饰限定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 但更多的情况下,副词却兼有实词的性质 和用法。 示例: 益 作副词,越来越地 作动词,增加 作名词,利益,好处
• 副词在句中的位置,一般是置于动词、形容 词前,充当状语。 • 如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六国论》 • 极少数情况下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后,作补 语。 • 如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 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