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与指导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与指导探究
【摘要】整本书阅读不但有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也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
需求。

在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可由浅入深地懂得如何进行阅读,如何保持合理的
阅读进度,还会产生自主阅读意识,主动参与阅读,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并在
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应用,帮助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倡导小学生多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但是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对阅读并没有足够的兴趣,也没有
掌握必备的阅读技巧。

把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学校语文课程中,可以让
小学生看到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更为精彩的语句段落。

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渐渐体会到文学的极大魅力,从而爱上阅读,养成阅读
的好习惯,受益一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阅读兴趣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眼中,语文知识本身及其学习过程毫无乐趣,特别是如
若小学语文教师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学生只会在教师的要求下对语文相关知
识点加以硬性记忆,这样的授课模式无法让学生达成对语文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亦只是带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
方式进行学习,其后再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这样的授课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产生
阅读兴趣,严重地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而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对整本书都产生兴趣。

(二)积累语文知识
通过采取整本书阅读这一方式,将会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积累,具体表现为:通过此种阅读活动,学生能够对书中的优美语句加以借鉴和学习,并在日后
的作文写作练习当中将之运用进去。

同时,一本优秀的文学读物,其思想内涵必
然是深厚的,学生对全书进行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亦是学生精神受到优秀读物熏
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明白和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自
身的人文素养得到强化,并且使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探究
(一)明晰阅读路线,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具有
局限性,他们对阅读的理解还处于浅层,大部分学生对理解长篇文章及难度较大
的文章会失去信心和兴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
阅读方向,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了解阅读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
对阅读产生兴趣。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中,教师在
引领学生阅读时,可以将教学内容拓展为整本书阅读,即引领学生阅读《在牛肚
子里旅行》这本书。

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化
学生的阅读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明晰阅读的基本步骤,由此
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
为什么要在牛肚子里旅行?”以此让学生有阅读的方向,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当学生明晰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想要完成整本书
阅读,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展开阅读呢?”这时,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学生会回
顾以往的阅读方式,并且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阅读。

大部分学生会通过抓住主旨
的方式进行阅读,也有学生会随性一些,从自己的兴趣点切入阅读。

这一环节的
设置无疑让学生能够明晰阅读的方法,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阅读。

(二)善用图示梳理,提升阅读素养
书本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不
仅要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图示梳理法,让学生基于思维导图,构建一个清晰的阅
读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累,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的教学中,在带领学生体会
作者对鸟真诚、细腻的爱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时代广场的蟋蟀》的整本
书阅读。

鉴于本书是以蟋蟀、老鼠、猫为主线展开的,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时可
以让学生思考:“如何高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
的阅读方法,有学生指出可以通过抓住主旨的方式展开阅读。

如此,教师就可以
顺势引入图示梳理法,说明运用图示梳理法的要领,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这本书
的内容梳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引领学
生从蟋蟀、老鼠和猫之间发生的故事入手,并进行阅读拓展。

最后,教师要引领
学生从多角度完成图示的梳理,让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析文章,以此实
现阅读过程的多元化。

(三)借助课堂整理,提升阅读能力
鉴于整本书阅读的难度较大,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不能忽略课
堂整理环节,要让学生呈现阅读过程中的困惑,完成阅读过程的梳理。

教师可以
让学生整理文章的写作手法,学会从整体上厘清文章的思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
解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有
效培养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
给学生推荐《中华上下五千年》,鼓励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在拓展阅读的同时提
升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从书中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历史小故事,引导学生自
主完成阅读,再以分享的形式帮助他们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要重视课堂整理环节,让学生思考该书主要讲了哪些故事,这些故事又有怎
样的逻辑顺序,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后,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思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的历史
思维方式,进而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时间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意义都是我们在阅读时要重点把握的对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耗费的时间更长,但是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效果也更明显。

文章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整本书阅读,以取得更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费浩芳.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多维路径探讨[J]. 教学与管理, 2022(8):31-34.
[2] 曹毅慧. 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以《爱的教育》为例[J]. 新课程研究, 2022(35):3.
[3] 胡晓红, 周李昌.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以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为例[J]. 天津教育, 2022(1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