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三第讲区域经济发展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页,共36页。
区域(qūyù)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nóngyè)发展的条件分析: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回归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上,在综合(zōnghé)考虑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的 农业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基本思路是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找到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条件;了解 当地农业发展的问题,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进行农业发展方向
第十九页,共36页。
1.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B )
A.商品粮基地(jīdì)
B.都市农业
C2..引牧起业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B)
A.气候变化
D.水产业
B.城市化
点C.拨:国从家图上粮获食取政信息策,从 1978 年到 2005 年种植业比重
D.生产(shēngchǎn)技术
④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业
生产链条,提高农业效益。
第十二页,共36页。
【典例 1】(2012 年重庆卷)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zhī shi),完成 下列(xiàliè)各题。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
(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此时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动密 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2)产业升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 基础,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经济发展 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此时的主导企业是技术
密集型产业。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3.我国城市化的主要(zhǔyào)模式: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等问题突出→区域内进行合理 的分工合作,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第二十四页,共36页。
【典例 3】 (2012 年上海卷)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rénkǒu)一 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 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 3-4-7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zhǔyào)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
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
万公顷土地(图 3-4-5 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
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图 3-4-5 是俄罗斯远东局部
区域示意图。
第十三页,共36页。
图 3-4-5
(1)指出我国西北地区后备(hòubèi)耕地资源开发不当会引起的主
需求大。
(4)减轻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
利用结构。
第十七页,共36页。
【典例 2】(2012 年全国(quán ɡuó)卷)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
粮大省。两省相比(xiānɡ bǐ),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D.人口较少 【C.调机用械知化识水】平黑(龙shu江ǐp省ín人g)高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面积是全
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第三页,共36页。
点拨:看清题目要求:“气候类型的特点”与“气候类
型”。应对干旱半干旱地区(dìqū)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主
要从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
答案:(1)全年(quán nián)温和温多带(雨wēndài)大陆性气候
建立生态防护林、发展节水农业、合理规划载畜量等方面着手。
第十五页,共36页。
不当会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破坏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 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量取水引起水资源短缺 加剧;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第(2)题,该地区属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受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影响,热量和降水条件制 约该地农业的发展。全球变暖使得该地区热量条件得到改善, 延长了地区的农业生长期,扩大(kuòdà)了农业种植范围,同时伴随着 热量条件的改善,降水量也会有相应的增加。第(3)题,中国土 地资源短缺和市场需求庞大是租地的主要原因。第(4)题,在俄 罗斯租种土地将减轻我国耕地粮食生产的压力,将有利于减轻 耕地资源利用强度或有利于因地制宜优化调整耕地利用结构。
素分析中国某企业拟在俄罗斯租地种植大豆的原因。
(3)大豆是我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之一。从土地资源和市场因
(4)归纳在俄罗斯租种土地对我国耕地(gēng〃dì)利用的积极影响
【审题指导】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地带性植被,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农业布局的区位分析等知识。第(1)题,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样的地区耕地(gēng〃dì)资源
答案: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
作物以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
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
主,经济作物棉花。
第六页,共36页。
3.(2011 年天津卷)结合图文(túwén)材料,回答问题。
图 3-4-3 S 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cùjìn)了周边
国的 2 倍多,有利于推广机械化操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粮
食商品率。
【答案】D
第十八页,共36页。
【变式训练(xùnliàn)】 (2011 年广州二模)图 3-4-6 是我国 1978~2005 年东部(dōnɡ bù)
海地区农业产值(chǎnzhí)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 1~2 题。
图 3-4-6
第4讲 区域(qūyù)经济发展
第一页,共36页。
1.(2012 年广东卷)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 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zhùmíng)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 区示意图(图 3-4-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 3-4-1
第二页,共36页。
(1)维多利亚(wéi duō lì yà)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于草原(cǎoyuán)地区的梅迪辛哈特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问题。
第十四页,共36页。
(2) 俄 罗 斯 拟 出 租 土 地 所 在 区 的 主 要 地 带 性 植 被 是
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地水分含量
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yǐngxiǎng)。
模式
过程
珠三角模式 对外开放 → 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模式 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靠近大城市→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 苏南模式 业化→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 边境贸易发展→城市化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4.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jiějué)措施:
第十页,共36页。
2.商品性农业(nóngy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图 3-4-4
第十一页,共36页。
(2)商品性农业(nóngyè)的发展措施: ①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jī chǔ shè shī)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调整农业结构(jiégòu)和农村经济结构(jiégòu),合理安排农、林 副、渔的比重,全面发展。
们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来看,
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城市化也会促进工业化。相
反,工业化超前或滞后于城市化则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
环境(huánjìng)问题,从而限制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liǎnɡ ɡè)阶段的比较: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yīdìng)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 可概括为两个(liǎnɡ ɡè)阶段。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材料一: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 2010 年常住人口约 138.93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 82.6%。据 2009 年统计,农林 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 16.31 万人,比 1999 年减少了约 25%。
材料二:2009 年以来,乐清市实现(shíxiàn)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 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 858 个,比重为 94%;垃圾集中处理 村数达 811 个,比重为 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 715 个,篮球
第十六页,共36页。
【答案(dá àn)】(1)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加剧;
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亚寒带针叶林 高
有利影响:热量条件得到改善;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
长;农作物种植范围(fànwéi)扩大;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3)我国耕地资源短缺,后备耕地资源有限,俄罗斯耕地资 源充足;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增强,市场
在下降,牧业和渔业比重在上升,林业比重变化不大。牧业和
水产业比重都是上升的,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两种产业的发展可
能是依托城市化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在城郊(chénɡ jiāo)地区大力发展的
结果。
第二十页,共36页。
区域(qūyù)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guān xì):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
(1)产业升级困难(可能的因素:政策优势不明显、技术水平
以及人才限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腹地小等因素)→调整产业
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xīyǐn)人才。
强规划(guīhuà)与管理。
((23))环城境市污群染严产重业,趋三同废问,题城突市出重→治复理建环设境,问题城,市同建时设加相对落后,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
为由森林到草原(cǎoyuán)的变化,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3)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kāikěn)与放牧,加上
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
图 3-4-2
第五页,共36页。
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zīyuán)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
区在发展(fāzhǎn)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点拨:题干中明确指出从气候差异角度分析。气候包括两 要素(yào sù)——气温和降水,它们决定了作物熟制、物种和农业生产 方式。首先要确定最南和最北两区域的气候特征,然后合理布 局农业生产。
(2)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水分
(3)①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②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
区轮牧;③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④合理利用肥料
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第四页,共36页。
2.(2011 年四川卷)图 3-4-2 为北半球某区域(qūyù)图。读图回 答问题(wèntí)。
答案(dá àn):S 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 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第八页,共36页。
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工业和农业(nóngyè)两大产业考查。 在知识的考查上,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当前人们关注的粮食 问题和农业(nóngyè)自然灾害,考查区域农业(nóngyè)生产的条件评价、农业(nóngyè)资 源利用、农业(nóngyè)布局、存在问题,确定未来农业(nóngyè)发展方向;结合 某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图表材料,考查该地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专题内容和农业(nóngyè)区位 选择、工业区位选择以及城市化部分,联系密切,往往结合在 一起考查。在能力上侧重从材料图表中获得有效信息对区域发 展方向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区(dìqū)的城镇化过程。
S 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第七页,共36页。
点拨:产业结构调整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主要通过产业转移 实现(shíxiàn)的。产业转移加快了周边地区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又带动 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周边地区发展。 首先结合区域图判断 S 市是上海市,城市内部产业结构调整, 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周边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而促进 经济发展。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jiégòu)、产业结构(jiégòu)发生 的变化(biànhu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