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等高线、海拔、相对高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高差
【1】等高线连续
等高线图中,当两点之间为连续增加(或减小)的等高线时,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差H,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①确定两点间的等高线数量n;
②确定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d;
③计算最小值=(n-1)×d,最大值=(n+1)×d,即最小值<高差H<最大值。

如下图所示,A、B两点间共有4条等高线,等高距为50m,则两点间的高差:(4-1)×50<H<(4+1)×50,即150m< H <250m。

【2】等高线不连续
当两点之间等高线不连续增加(或减小),则相对高差的范围为(最大等高线-最小等高线)~(最大等高线-最小等高线+2×等高距)。

如下图所示,A、B两点的相对高差为(200-50)~(200-50+2×50),即为150m~250m。

图1 锋面气旋示意图(北半球)
例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为河流发源地,甲地的海拔可能为()A.380m
B.480m
C.540m
D.570m
2、甲、乙之间河段的落差可能为()
A.160m
B.280m
C.530m
D.650m
答案:D、C
精讲精析:
(1)分析甲地的海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距(相邻等高线的间隔)为150m;②甲地为河流的发源地,因此甲地的海拔较高,河流自北向南流动;③顺着河流的流向,海拔逐渐降低,即甲地海拔>甲地四周等高线>400m>250m>乙地,图中等高距为150m,因此甲地四周的等高线=400m+150m=550m,甲地海拔>甲地四周的等高线,因此甲地海拔>550m,选项D正确。

(2)分析两地的相对高差。

①从图中可知,甲地海拔>550m,乙地海拔<250m,甲乙两地之间等高线数值连续减小(海拔持续降低),甲乙两地间隔了3条等高线;②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差H:(3-1)×150m<h<(3+1)×150m,即300m<h<600m,选项c正确。

思路梳理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甲地为河流的发源地,进而判断河流流向,根据从河流上游到下游的海拔变化(逐渐降低),分析甲地、甲地周围等高线的数值大小;②根据甲、乙两地间等高线的分布(数值连续减小,即海拔连续降低)、等高线条数、等高距,分析甲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