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化学键综合解答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类练习化学键综合解答题含
答案
一、化学键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
A、B、C、D、E、 F、G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七种元素,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B阳离子与A阴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
C C与B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
D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其氢化物有臭鸡蛋气味
E E与D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
F 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G G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1) B元素符号为____,A与C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用电子式表示C与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 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

(2) F的氢化物是由____(极性或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写出实验室制备该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

(3) 非金属性D____E(填大于或小于),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

【答案】Al 极性 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小于 D的原子半径大于E的原子半径,所以得电子的能力比E弱【解析】
【分析】
【详解】
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A为O元素;B阳离子与A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则B为Al;C与B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则C为Na;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其氢化物有臭鸡蛋气味,则D为S元素;E与D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则E为Cl;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则F为N元素;G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G为碳元素;
(1) 由分析可知B元素符号为Al,O与Na以原子个数比为1:1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
Na2O2,电子式为;离子化合NaCl的电子式形成过程为
, S2-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 NH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 Ca(OH)2 CaCl2+2NH3↑+2H2O;
(3)S的原子半径大于Cl的原子半径,所以S得电子的能力比Cl弱,即S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Cl的非金属性。

2.
完成下列问题:
(1)氮和磷氢化物热稳定性的比较:NH3______PH3(填“>”或“<”)。

(2)PH3和NH3与卤化氢的反应相似,产物的结构和性质也相似。

下列对PH3与HI反应产物的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不能与NaOH反应 b.含离子键、共价键 c.受热可分解
(3)已知H2与O2反应放热,断开1 mol H-H键、1 mol O=O键、1 mol O-H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 kJ、Q2 kJ、Q3 kJ,由此可以推知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①Q1+Q2>Q3②2Q1+Q2<4Q3③2Q1+Q2<2Q3
(4)高铁电池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负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c ② FeO42-+3e-+4H2O=Fe(OH)3+5OH- Zn+2OH--2e-=Zn(OH)2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分析;
(2)PH3与HI反应产生PH4I,相当于铵盐,具有铵盐的性质;
(3)根据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的差值即为反应热,结合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4)根据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及溶液酸碱性书写电极反应式。

【详解】
(1)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所以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
(2) a.铵盐都能与NaOH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PH4I也能与NaOH发生反应,a错误;b.铵盐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所以PH4I也含离子键、共价键,b正确;
c.铵盐不稳定,受热以分解,故PH4I受热也会发生分解反应,c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c;
(3)1 mol H2O中含2 mol H-O键,断开1 mol H-H、1 mol O=O、1 mol 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
别为Q1、Q2、Q3 kJ,则形成1 mol O-H键放出Q3 kJ热量,对于反应H2(g)+1
2
O2(g)=H2O(g),
断开1 mol H-H键和1
2
mol O=O键所吸收的能量(Q1+
1
2
Q2) kJ,生成2 mol H-O新键释放的
能量为2Q3 kJ,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2Q3-(Q1+1
2
Q2)>0,2Q1+Q2<4Q3,故合理选项
是②;
(4)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根据高铁电池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K2FeO4中的+6价变为反应后Fe(OH)3中的+3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42-+3e-+4H2O=Fe(OH)3+5OH-;Zn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Zn单质中的0价变为反应后Zn(OH)2中的+2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规律,要掌握物质性质变化的规律及物质的特殊性,结合具体物质分析。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可能是热能、电能及光能,化学能的断裂与形成是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时要结合元素化合价升降及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分析,明确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
南京理工教授制出了一种新的全氮阴离子盐—AgN5,目前已经合成出钠、锰、铁、钴、镍、镁等几种金属的全氮阴离子盐。

(1)基态Mn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银与铜位于同一族,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区。

(2)[Mg(H2O)6]2+[(N5)2(H2O)4]2-的晶体的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N、O、Mg元素的前3级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元素I1/kJ∙mol-1I2/kJ∙mol-1I3/kJ∙mol-1
X737.71450.77732.7
①X、Y、Z中为N元素的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②从作用力类型看,Mg2+与H2O之间是________、N5与H2O之间是________。

③N5-为平面正五边形,N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

科学家预测将来还会制出含N4-、N6-等平面环状结构离子的盐,这一类离子中都存在大π键,可用符号πn
m
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π66),则N4-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

(3)AgN5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Ag+周围距离最近的Ag+有_______个。

若晶体中紧邻的N5-与Ag+的平均距离为a nm,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AgN5的密度可表示为
_____g∙cm-3(用含a、N 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3d5 ds Z X最外层为2个电子,X为镁;N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
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则Z为氮元素配位键氢键 sp254π 12
22
3
A
8.910 N a


【解析】
【分析】
(1)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出25号Mn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Mn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Mn2+;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Ag在周期表所属区域;
(2)①根据元素的电离能大小结合原子结构确定X、Y、Z三种元素,然后判断哪种元素是N 元素;
②根据图示,判断晶体中阳离子、阴离子中含有的作用力类型;
③结合N5-为平面正五边形结构,结合原子杂化类型与微粒构型关系分析判断,结合微粒的原子结构分析大π键的形成;
(3)根据晶胞中离子的相对位置判断Ag+的配位数,利用均摊方法计算1个晶胞中含有的
AgN5的个数,结合ρ=m
V
计算密度大小。

【详解】
(1)Mn是25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得M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54s2,Mn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得到Mn2+,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5;Ag、Cu在周期表中位于第IB,发生变化的电子有最外层的s电子和次外层的d电子,属于ds区元素;
(2)①X的第一、第二电离能比较小且很接近,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容易失去,则X为Mg元素,Z的第一电离能在三种元素中最大,结合N原子2p轨道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其失去第一个电子较难,I1较大,可推知Z为N元素,Y是O元素;
②在该晶体中阳离子[Mg(H2O)6]2+的中心离子Mg2+含有空轨道,而配位体H2O的O原子上含有孤电子对,在结合时,Mg2+提供空轨道,H2O的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二者形成配位
键;在阴离子[(N 5)2(H 2O)4]2-上N 5-与H 2O 的H 原子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在一起,形成N…H -O ,故二者之间作用力为氢键;
③若原子采用sp 3杂化,形成的物质结构为四面体形;若原子采用sp 2杂化,形成的物质结构为平面形;若原子采用sp 杂化,则形成的为直线型结构。

N 5-为平面正五边形,说明N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 2杂化;在N 5-中,每个N 原子的sp 2杂化轨道形成2个σ键,N 原子上还有1个孤电子对及1个垂直于N 原子形成平面的p 轨道,p 轨道间形成大π键,N 5-为4个N 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含有的电子数为5个,其中大π键是由4个原子、5个电子形成,可表示为54π;
(3)根据AgN 5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知,假设以晶胞顶点Ag +为研究对象,在晶胞中与该Ag +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 +在晶胞面心上,通过该顶点Ag +可形成8个晶胞,每个面心上的Ag +被重复使用了2次,所以与Ag +距离相等且最近的Ag +的数目为382⨯=12个;在一个晶胞中含有
Ag +的数目为8×18+6×12=4,含有N 5-的数目为1+12×14
=4,晶胞体积为V =(2a×10-7)3
cm 3,则ρ=()22A/mol
3373A 4178?g /mol N m 8.910V N a 2a 10cm
-⨯⨯==⨯⨯ g/cm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涉及电离能的应用、作用力类型的判断、大π的分析、晶胞计算,掌握物质结构知识和晶体密度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要注意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特殊性,利用均摊方法分析判断晶胞中含有微粒数目,结合密度计算公式解答。

4.
铜是重要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电气、机械制造、国防等领域,铜的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有许多用途。

回答下列问题:
(1)CuSO 4晶体中S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SO 42-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

(2)超细铜粉可用作导电材料、催化剂等,其制备方法如下:
①NH 4CuSO 3中金属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N 、O 、S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向CuSO 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 3)4]S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氨气极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NH 3分子和H 2O 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缘故
B .NH 3分子和H 2O 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
C .Cu(NH 3)4]SO 4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D .已知3.4 g 氨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无污染的气体,并放出a kJ 热量,则NH 3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 3(g)+3/4O 2(g)=1/2N 2(g)+3/2H 2O(g) ΔH =-5a kJ·mol -1
(3)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氨基乙酸钠(H 2NCH 2COONa)即可得到配合物A ,其结构如下左图所示。

①1 mol氨基乙酸钠(H2NCH2COONa)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②氨基乙酸钠分解产物之一为二氧化碳。

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等电子体: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已知:硫酸铜灼烧可以生成一种红色晶体,其结构如上右图所示。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sp3正四面体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N>O>S AC8×6.02×1023
N2O(或SCN-、NO3-等)Cu2O
【解析】
【分析】
(1)计算S原子的价电子对数进行判断;
(2)①先判断金属离子的化合价,再根据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注意3d 能级的能量大于4s能级的能量,失电子时,先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比较其大小;
②A.氨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溶解性显著增大;
B.据分子的空间结构判断;
C.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判断;
D.燃烧热方程式书写在常温下进行,H2O为液态;
(3)①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
②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为等电子体;
③利用均摊法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详解】
(1)CuSO4晶体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602
2
++
=4,孤电子对数为0,采取sp3杂化,
SO42-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2)①NH4CuSO3中的阳离子是是Cu+,它的核外电子排布是,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根据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及第ⅡA、ⅤA反常知,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N>O>S;②A.氨气极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形成氢键的缘故,选项A正确;
B.NH3分子和H2O分子,分子空间构型不同,氨气是三角锥型,水是V形,氨气分子的键角大于水分子的键角,选项B错误;
C.Cu(NH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会析出深蓝色的晶体,选项C正确;
D.燃烧热必须是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反应中产生氮气和水蒸气都不是稳定的氧化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AC;
(3)①氨基乙酸钠结构中含有N-H 2个,C-H 2个,碳氧单键和双键各一个,N-C、C-C各一个共8个σ键;
②等电子体为价电子数和原子个数相同,故采用上下互换,左右调等方法书写为N2O、SCN-、N3-等;
③根据均摊法计算白球数为8×1
8
+1=2 ,黑球为4个,取最简个数比得化学式为Cu2O。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全面,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排布式、分子空间构型、杂化类型的判断以及有关晶体的计算。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原子结构及杂化轨道计算。

5.
短周期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

(2)A和C形成的一种摩尔质量为41g·mol-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两种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3)M为A的简单气态氮化物,其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N为A的另一种氢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M大15,N为二元弱碱,在水中分步电离,并与M的电离方式相似,则N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
___,N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

(4)下列事实能说明E元素的非金属性比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 (填序号)。

①E的单质与D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②E与H2化合比D与H2化合更容易
③D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2价,E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3价
④等浓度的D和E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水溶液中的c(H+):D>E
(5)D2E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则D2E2的电子式为___。

【答案】第三周期ⅥA族 AlN+4HCl=AlCl3+NH4Cl 2NH3+3H2O2=N2↑+6H2O或
2NH 3·H2O+3H2O2=N2↑+8H2O N2H4+H2O N2H5++OH- N2H6(HSO4)2①②③
【解析】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N,B为O,C为Al,D为S,E为Cl。

【详解】
A为N,B为O,C为Al,D为S,E为Cl。

(1)D为S,原子序数为16,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ⅥA族;
(2)A和C形成的一种摩尔质量为41g·mol-1的化合物,则该化合物为AlN。

根据原子守恒,这两种盐分别为AlCl3和NH4Cl,其化学方程式为AlN+4HCl=AlCl3+NH4Cl;
(3)M为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为NH3,其水溶液为NH3·H2O,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2NH3+3H2O2=N2+6H2O;N为A的另一种氢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M大15,则N为N2H4。

N为二元弱碱,在水中分步电离,并与M 的电离方式相似,则N第一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 2H4+H2O N2H5++OH-;N2H4作为二元弱碱,其阳离子为N2H62+,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的酸式盐为硫酸氢盐,阴离子为HSO4-,化学式为N2H6(HSO4)2;
(4)①E的单质,即Cl2,与D的气态氢化物H2S的水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发生反应Cl2+H2S=S↓+2HCl,Cl2置换出S,Cl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则可知非金属性Cl(E)大于S(D),正确;
②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Cl2与H2化合比S与H2化合更容易,可知非金属性Cl(E)大于S(D),正确;
③S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2价,Cl2与Fe化合时产物中Fe为+3价,Cl2得到电子能力强,可知非金属性Cl(E)大于S(D),正确;
④D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2SO4,E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ClO4。

同浓度下,H2SO4溶液中c(H+)大,是由于H2SO4为二元酸,HClO4为一元酸,且均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与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
综上①②③符合题意;
(5)D2E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结构,S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Cl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可知S2Cl2分子中S原子间共用1对电子,每个S原子与Cl原子共用一对电子,结构式为Cl-S-S-Cl,其电子式为。

6.
现有a~g7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选项中,元素的原子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___(填序号,下同),元素的原子间最容易形成共价键的是___。

A.c和f B.b和g C.d和g D.c和e
(2)下列由a~g7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各种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___(填序号)。

A.ea3 B.ag C.fg3 D.dg4
(3)由题述元素中的3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

(4)c与e可形成一种化合物,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___,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___,其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B C CD Mg3N2离子键
Mg3N2+8HCl=3MgCl2+2NH4Cl
【解析】
【分析】
首先确定a~g的7种元素具体是什么元素,
(1)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
键;
(2)根据各分子中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情况分析;
(3)3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是NH4Cl;
(4)根据化合物中的成键元素来判断化学键类型,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书写方程式。

【详解】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b、c、d、e、f、g分别为H、Na、Mg、C、
N、P、Cl,
(1)碱金属元素原子与卤素原子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故Na与Cl最容易形成离子键,故B
符合;c为金属元素,不容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非金属元素间一般形成共价键,则C
与Cl之间最容易形成共价键,故C符合,故答案为:B;C;
(2)各选项对应的分子分别为NH3、HCl、PCl3、CCl4,其中NH3、HCl中由于氢形成的是2电
子稳定结构,故不符合题意;而PCl3中,磷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5,它与氯原子形成
共价键时,构成PCl3中的磷原子、氯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同理,CCl4亦符合题
意,故答案为:CD;
(3)3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是NH4Cl,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Mg与N形成离子化合物Mg3N2,该物质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和NH4Cl,故答案为:Mg3N2;离子键;Mg3N2+8HCl=3MgCl2+2NH4Cl。

7.
现有短周期元素性质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其中x的值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大小,若x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x值相对较大的元素在所形成的
分子中化合价为负。

⑩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元素编号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元素性质
x 3.44 2.550.98 3.16 2.19 3.980.93 3.04 1.91
常见化合价最高价+4+1+1+4最低价-2-1-3-1-3
(1)根据以上条件,推断③④⑤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

(2)②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固体属于__晶体,空间构型__。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原子相互结合成的化合物电子式:
①+⑦+⑩:___,
①+⑩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__。

(4)写出①与⑦所形成仅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和④与⑩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答案】Li Cl P 分子直线形 Na2O+2H+
=2Na++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最低价为-2,是O或者S。

⑩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则只有H满足,最外层电子数是1,电子层数也是1。

②和⑨的最高价均为+4,同为ⅣA族,②的非金属性比⑨强,则②为C,⑨为Si;③和⑦的最高价均为+1,同为ⅠA族,⑦的金属性强,则⑦为Na,③为Li。

④和⑥的最低价均为-1,为ⅦA族,⑥非金属性强,则⑥为F,④为Cl,⑤和⑧最低价均为-3,为ⅤA族元素,⑧的非金属性较强,则⑧为N,⑤为P。

如果①是S,则①的非金属性比Cl低,但是①的非金属性比Cl高,则①为O。

【点睛】
根据上述的分析,①为O,②为C,③为Li,④为Cl,⑤为P,⑥为F,⑦为Na,⑧为N,
⑨为Si,⑩为H。

(1)根据分析,③④⑤分别为Li、Cl、P;
(2)②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O2,形成的晶体由CO2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CO2价层电子对
数为
4-22
2+=2
2
,没有孤对电子对,则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3)①⑦⑩构成的物质为NaOH,由Na+和OH-构成,其电子式为;
①⑩形成1:1的化合物为H2O2,其电子式为;
(4)①和⑦形成仅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为Na2O,④和⑩形成的化合物为HCl,其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Na++H2O。

8.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化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稀土界的袁隆平”。

稀土元素包括钪、钇和镧系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基态二价钪离子(Sc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其中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为 ____。

(2)在用重量法测定镧系元素和使镧系元素分离时,总是使之先转换成草酸盐,然后经过灼烧而得其氧化物,如2LnCl3+3H2C2O4+nH2O=Ln2(C2O4)3∙nH2O+6HCl。

①H2C2O4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1 mol H2C2O4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 ___。

②H2O的VSEPR模型为 ___;写出与H2O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的化学式_______。

③HCI和H2O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水合氢离子盐晶体,如HCl∙2H2O,HCl∙2H2O中含有
H5O2+,结构为,在该离子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
a.配位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离子键
e.金属键 f氢键 g.范德华力h.π键i.σ键
(3)表中列出了核电荷数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元素名称钪钛钒铬锰
元素符号Sc Ti V Cr Mn
核电荷数2122232425
最高正价+3+4+5+6+7
对比上述五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你发现的规律是
___________
(4)PrO2(二氧化镨)的晶胞结构与CaF2相似,晶胞中Pr(镨)原子位于面心和顶点。

假设相距最近的Pr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距离为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g∙cm-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不必计算出结果)。

【答案】1s22s22p63s23p63d1 10 sp2杂化 7:2 四面体形 NH2- abfi 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电子和次高能层d电子数目之和()
3
-10
A
4141+162
3
4a10
N
⨯⨯

⨯⨯⎪
⎝⎭
【解析】
【分析】
(1)Sc(钪)为21号元素,1s22s22p63s23p63d14s2,据此写出基态Sc2+核外电子排布式;s、p、d能级分别含有1、3、5个轨道,基态Sc2+的核外电子3d轨道只占了一个轨道,据此计
算Sc 2+占据的轨道数;
(2)①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进行分析;根据共价键的类型结合该分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计算; ②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H 2O 的分子空间构型;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物质,据此写出与之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
③HCl ∙2H 2O 中含有H 5O 2+,结构为,据此分析该粒子存在的作用力;
(3)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写出Sc 、Ti 、V 、Cr 、Mn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 14s 2、3d 24s 2、
3d 34s 2、3d 54s 1、3d 54s 2,则有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 电子和次高能层d 电子数目之和;
(4)根据均摊法进行计算该晶胞中所含粒子的数目,根据密度=m V 进行计算。

【详解】
(1)Sc(钪)为21号元素,基态Sc 2+失去两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s 、p 、d 能级分别含有1、3、5个轨道,但基态Sc 2+的核外电子3d 轨道只占了一个轨道,故共占据1×3+3×2+1=10个,故答案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10;
(2)①H 2C 2O 4的结构式为,含碳氧双键,则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2杂化,分子中含有7个σ键、2个π键,所以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7:2,故答案为:sp 2杂化;7:2;
②H 2O 中O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6+2==42
,且含有两个2个孤对电子,所以H 2O 的VSPER 模型为四面体形,分子空间构型为V 形,等电子体是原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物质,因此,与H 2O 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可以是NH 2-,故答案为:四面体形;NH 2-; ③HCl∙2H 2O 中含有H 5O 2+,结构为
,存在的作用力有:配位键、极性键、氢键和σ键,故答案为:abfi ;
(3)根据表中数据,分别写出Sc 、Ti 、V 、Cr 、Mn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 14s 2、3d 24s 2、3d 34s 2、3d 54s 1、3d 54s 2,则有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 电子和次高能层d 电子数目之和,故答案为: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 电子和次高能层d 电子数目之和;
(4)由图可知,相距最近的Pr 原子和O 原子之间的距离为该立方体晶胞的体对角线的14,则该晶胞的晶胞参数-1034a 10cm ⨯,每个晶胞中占有4个“PrO 2”,则该晶胞的质量为()A 4141+162g N ⨯⨯,根据m =V ρ可得,该晶体的密度为:()
3-10A 4141+16234a 10N ⨯⨯⎫⨯⨯⎪⎝⎭,故
答案为:
(
)
3
-10
A
4141+162
4a10
N
⨯⨯

⨯⨯⎪
⎝⎭。

【点睛】
本题考查新情景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本题第(2)小题的第②问中H2O的VSEPR模型容易习惯性写为空间构型V形,解答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注意细节。

9.
碳与硅是十分重要的两种元素,金刚石、SiC具有耐磨、耐腐蚀特性,应用广泛。

(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其原子核外通常未成对电子数为
___________个。

(2)已知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反应中,被破坏的化学键有
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 非极性共价键
(3)一定条件下,Na还原CCl4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除去粗产品中少量钠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Na还原CCl4的反应、Cl2与H2O的反应均是置换反应
②水晶、干冰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③Na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
④Si在一定条件下可与FeO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第二周期第IVA族 2 abc 水(或乙醇)③④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元素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IVA族,碳元素的2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

(2)由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可知: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被破坏,磷原子和氧原子间的极性共价键被破坏,另外C中非极性共价键也被破坏,因此答案选abc。

(3)由于Na可以与水(或乙醇)发生反应,而金刚石不与水(或乙醇)反应,所以除去粗产品中少量的钠可用水(或乙醇)。

(4)①Na还原CCl4生成NaCl和C,属于置换反应,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不是置换反应,故①错误;②水晶属于原子晶体,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不相同,前者是共价键,后者是分子间作用力,故②错误;③Na2SiO3溶液与SO3的反应,说明酸性H2SiO3比H2SO4弱,可用于推断Si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故③正确;④C和Si同主族性质相似,Si在一定条件下可与FeO发生置换反应,故④正确,答案选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