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一生物《稳态与环境》暑假作业4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6年高一生物《稳态与环境》暑假作业4
一、单选题。
1。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2。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对垂体分泌活动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3。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
①中含有激素、呼吸酶、尿素等物质
C.①②③④中的液体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右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
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
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5.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
B。
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
C.4 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
D.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 表示
6。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肌糖原分解→血糖稳定
B.大量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渗透压稳定
C 。
炎热环境→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散热增加→体温稳定
D.血糖浓度升高→胰岛A 细胞→胰岛素增加→血糖利用加快
7。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 代表人体记忆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b 、c 可分别代表B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若A 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性激素,则b 、c 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若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b 、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 。
若A 代表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b 、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8。
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b
c
处理方式
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
(mg/L)
NPA
(μ
mol/L)00.
001
.01
.1
3
弯曲角度a(度)
3
7
4
3
1
2
2
16
生长速率(mm/天)
1
5
1
7
1
3
1
1
8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9。
右图为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效应器A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B。
若神经—肌肉连接也算突触,该图中有4个突触
C.刺激B点,在D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递是单向的D。
抽指血时被针扎不会缩手,说明大脑皮层能调控脊髓的反射活动
10.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合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
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11.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A.温度不同B。
盐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 D.光谱成份不同12。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107kjm ﹣2)2。
513.309。
800。
28220。
00
A.①③
B.②③C。
②④D。
①④
1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4.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
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
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15.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群落的基础,群落由多个种群构成
B.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
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化有利于资源利用
D。
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16.右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生物a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生物b同化的能量大约有50%传递给生物f
C.生物f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
D。
生物d与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17.下列有关人类生活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纯天然谷物食品,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尽可放心食用B。
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防止大气中CO2增长过快C。
发霉的、熏制的、烤焦的及高脂肪的食品,长期食用容易导致细胞癌变
D.运动时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
18。
下面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关系的示意图。
据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
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营养级之间传递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19.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一个森林中全部的蛇
C。
校园内的全部侧柏
D.一个房间里的全部细菌
20。
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的是()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离体保护
D。
贸易保护
二、简答题
21.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科研人员将HPV外壳L1蛋白基因与在人体中不能复制但能有效表达外源基因的痘苗病毒重组,制备新型疫苗.
(1)用痘苗病毒感染鸡胚细胞,一段时间后洗去吸附的病毒,将鸡胚细胞转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抗生素以避免_______。
在培养基中加入L1蛋白基因与质粒连接构建的重组质粒,使L1蛋白基因与____________在鸡胚细胞内发生DNA重组,得到
重组病毒疫苗。
依据L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DNA,以检测________.
(2)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将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三组,1组注射用PBS缓冲液配制的重组病毒疫苗100μL,2组注射_________作为对照,3组注射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3)给上述三组小鼠皮下注射C3细胞(含有HPV基因的癌细胞),观察、记录小鼠成瘤情况,结果如下。
组别
各组平均
瘤重(g)
10。
192
20.347
30.916
据实验结果分析,尽管各组小鼠都可成瘤,但实验组小鼠
____________,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接种重组病毒疫苗的小鼠体内表达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皮下注射C3细胞时,HPV引起______________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根据免疫学知识,注射疫苗后,只有诱发出机体的_________免疫,才能有效清
除癌细胞。
(4)若欲检验重组病毒疫苗是否有治疗作用,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最恰当的是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先注射HPV病毒,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
b。
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HPV病毒
c。
先注射C3细胞,一段时间后注射重组病毒疫苗
d.先注射重组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再注射C3细胞
22.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豌豆幼苗中合成IAA的主要部位主要是幼苗的______。
(2)实验一: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分别提取P侧和D侧细胞的所有mRNA,与被IAA诱导表达的PsIAA4/5基因的探针进行________杂交,目的是通过检测P侧和D侧PsIAA4/5基因的_________水平,来检测__________.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_______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3)实验二: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 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
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
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
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并且_______侧运输能力较强。
(4)实验三:科研人员制备切去P侧或D侧3mm的AB段,将它们的A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插入深度不超过3mm),6h后检测B端14C-IAA含量,得到图3所示数据。
由实验数据判断,P侧和D侧对IAA的运输能力_______,被切去的一侧也检测到14C—IAA,说明IAA存在_______运输。
2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统计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试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ⅠⅡⅢⅣ分解
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141。
15。
9
0.9221。
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501。
2
79。
113。
2
0.5192。
6
(1)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
表中的I和分解者分别对应图中________。
(2)图中A生物为第________营养级,其下一营养级生物为________(填字母);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图中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24。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主要以各种水生植物为食。
作为食材引入我国后,因管理不善逃逸到各类水体中,对我国水稻生产和环境造成威胁。
请分析回答:
(1)稻田植物群落中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形成较为明显的________ 结构,这些植物间存在________关系.福寿螺在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属于________。
(2)研究发现,原产地植物五爪金龙对福寿螺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用不同浓度的五爪金龙叶片提取液处理福寿螺一段时间,统计福寿螺的死亡率,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三个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都可以________。
要减少对环境中其他生物可能存在的不利影
响,又达到抑制福寿螺的目的,最好采用________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
(3)在将五爪金龙提取液用于稻田除螺之前,为检验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者设计了4组实验:
第一组:常规水稻苗培育系;
第二组:添加一定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的水稻苗培育系;
第三组:在常规水稻苗培养系中仅投放福寿螺;
第四组:添加一定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及投放了福寿螺的水稻苗培育系。
第二组与________对照,可以说明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设置第四组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
【试卷答案】
1。
B
解析:A、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说明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故A选项正确;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可被吞噬细胞清除,故B选项错误;
C、物质a能刺激机体产生抗a抗体,只有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说明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故C选项正确;
D、抗a抗体能与乙酰胆碱竞争乙酰胆碱受体(AChR),从而导致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2。
D
解析: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故①正确;
②运动强度增加,则汗腺分泌增加,而运动强度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故②错误;
③降雨量增加,使得土壤动物存活率降低,但土壤动物不影响降雨量,故③错误;
④害虫数量增加,则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加,由于捕食者增加,则害虫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故④正确.
所以,①④正确.
故选:D.
3。
D
解析: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即由①②④组成,A错误;
B、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①②③构成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环境,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C错误;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血浆中,血浆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D.
4.C
5.C
解析: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消耗血糖的速度大大加快,胰岛素的分泌应该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应该增加,以维持血糖平衡,可以确定a是胰岛素、b是胰高血糖素,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上升;随着曲线b的上升,血糖浓度维持平衡;4 h时,维持血糖平衡的过程中,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血糖,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人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进餐4h,食物已早被完全消化吸收,胰岛素含量不可能升高.
6.B
7.C
8.C
解析:据图,右侧水平光照射下,根向左侧弯曲,说明根向光
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A可推出;从表中数据可知,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弯曲角度、生长速率均先增后减,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能推出B结论;NPA使弯曲角度、生长速率都降低,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合成没有影响,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可推出B、\C 结论;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但光能否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在本实验中并没有设计相应实验加以验证,故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答案选C。
9。
D
解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图中存在3个突触;刺激B,在D处测到电位变化,再刺激D,B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缩手反射的中枢是脊髓,抽指血不缩手,是因为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脊髓具有控制作用.
10。
D
解析:根据图中第三组柱形,乙烯浓度高,但脱落率和其他组比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高浓度的生长素导致脱落,从图中分析是因为生长素促进乙烯合成导致脱落;根据图形,当乙烯浓度高时脱落率不一定高,因此需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提高脱落率。
11。
D
解析:海洋生物有分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所致,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提高光的利用率.
故选:D.
12.A
解析:①结合表中能量的含量,可知,食物链是:戊→丙(乙)→甲→丁,①错误;
②据食物链戊→丙(乙)→甲→丁可知,②正确;
③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表示两曲线的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而丙,乙二者体内能量相当,属于同一营养级,③错误;
④据食物链戊→丙(乙)→甲→丁可知,甲是乙和丙的天敌,甲丁数量减少,丙乙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增加,短时间内,其关系可以表示为如图,④正确.
故选:A.
13。
C
14。
B
解析:图中A是无机环境、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其中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B消费者;①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②⑥⑦都为呼吸作用,碳元素的形式都是CO2;③④⑤为群落内部碳的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碳的同化量与各生物的呼吸消耗的碳的量相等,即与④⑤⑥⑦之和相等;经③流向B的碳一部分被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未利用的部分储存在B中。
15.B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橡树种子常聚集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16。
D
17.A
解析:天然谷类食物含有淀粉,为多糖,食用后能够被消化酶分解为葡萄糖吸收;低碳生活能够减少CO2的排放;发霉的、熏制的、烤焦的及高脂肪的食品患有化学致癌因子,能够导致癌变;大量出汗既失水也失盐,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都受到破坏。
18.C
解析:能量③属于能量②的一部分,且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也属于能量②的部分,C选项错误。
19。
D
20。
D
21。
(1)杂菌污染痘苗病毒DNA 重组病毒DNA中是否含有L1基因
(2)100μL PBS缓冲液配制的痘苗病毒100μL PBS缓冲液(3)平均瘤重较小,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全部答对得3分,答对其中两项得2分,答对其中1项得1分,其他答案得0分)L1蛋白记忆细胞
(4)c
解析:
(1)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是为了避免杂菌感染。
根据题干信息,重组病毒疫苗是L1蛋白基因与痘苗病毒重组。
L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重组病毒DNA,目的是检测重组病毒DNA中是否含有L1基因。
(2)据实验目的“为研究重组疫苗的保护作用”,则实验的变量是
疫苗的种类,一组注射重组疫苗,一组注射痘苗病毒,另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的注射前与两组相同的100μL PBS缓冲液。
(3)根据表中数据,第一组的瘤平均瘤重较小,据曲线图,第一组成瘤小鼠百分率较低,成瘤时间较晚,由此说明重组病毒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实验鼠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记忆细胞,当注射C3细胞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癌细胞的免疫需要细胞免疫清除。
(4)检测治疗作用需让被测个体患病,因此c符合.
22.(1)幼叶(顶端)
(2)核酸(或“DNA—RNA") 转录IAA(生长素)的含量伸长
(3)IAA(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2分)(仅答出IAA 极性运输得1分,其他答案0分)P
(4)不同横向(或“侧向”)
解析:(1)豌豆幼苗中合成生长素的部位为幼嫩的叶。
(2)提取P侧和D侧细胞中的mRNA与基因进行的是DNA—RNA杂交,其目的是用来检测P侧和D侧细胞中PsIAA4/5基因转录的水平,从而检测两侧细胞中IAA的含量.IAA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P侧浓度高,则该侧细胞伸长较快。
(3)下胚轴的A侧为形态学上端,B侧为形态学下端,图2数据显示,无论哪端插入14C—IAA溶液中,另一端都能够检测到14C—IAA,因此说明生长素在下胚轴中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前者强于后者。
图3数据,在接触14C—IAA溶液的P侧(左
图)与D侧(右图)B端检测到14C-IAA数值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在P侧IAA的运输能力大.图3数据,在未接触14C—IAA溶液的D 侧(左图)与P侧(右图)也能检测到14C-IAA,说明是从接触到14C-IAA溶液的另一侧横向运输而至,因此说明生长素在下胚轴中还能发生横向运输。
23.(1)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乙、丁
(2)二B和C 11。
3%
(3)(含C)有机物CO2
(4)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解析:(1)根据碳循环的特点,可以确定甲是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甲、乙、丙、丁所表示的成分外,还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表中Ⅰ没有上一营养级,是最低营养级:生产者(乙),分解者是丁。
(2)图中A生物是消费者中生物量最多的,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C两种生物量差不多,D生物量最少,B和C是第三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5.9/141。
0*100%=11.3%。
(3)图中②是从生产者到分解者,③是从分解者到二氧化碳库,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
(4)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某种原因造成个别生物灭绝,往往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4。
(1)垂直竞争第二营养级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杀死福寿螺0.54 g/L
(3)第一组有福寿螺的情况下,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
解析:(1)有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在水中呈垂直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同时这些植物争夺阳光、无机盐等,属于竞争关系。
福寿螺以各种水生植物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
(2)三个浓度的五爪金龙提取液处理一组与对照组相比,福寿螺的死亡率都高,因此都具有杀死福寿螺的作用。
要达到抑制福寿螺,需用0。
54 g/L和1.08 g/L,而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则选择较小浓度的0。
54 g/L五爪金龙提取液。
(3)实验目的“检验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二组与第一组对照。
第四组投放了福寿螺,还施加了五爪金龙提取液,结合实验目的是研究有福寿螺的情况下,五爪金龙提取液对水稻的影响。